分享

卢村古民居

 sxweimin 2019-09-05

作者:张卫民

距黟县宏村2千米的卢村,又名雉山村,位于羊栈岭南麓宁池古道上。村庄靠山临水,村东民宅依溪而建,街与溪水同行,溪为卢慈溪,街为前溪街,羊栈岭古道由此经过。“路上不断人,灶上不断火,人人穿金戴银,个个绫罗绸缎”,这是明永乐年间(1403-1424)前溪街的繁荣景象。宁池古道是宁国府至池州府的官道。羊栈岭位于卢村北部,西接牛泉山,东连风茅岭,是宁池古道的重要关隘,有“北控宣池,南通歙休”之说,为兵家必争之地。羊栈岭路道北宋初年开凿,黟县史称之“丹阳古道”。从羊栈岭下来,由卢村往西经北庄,过秀里、石村、麻田街,到达黟县古城。卢村因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商铺、店铺、客栈兴起,有“千屋之村”美誉,明清时期,仕商来往络绎不绝。

据《黟县雉山卢氏宗谱》记载南唐末年太平县葛村卢振育三子卢玄爱慕黟北山川土,由葛村迁往雉山,成为雉山卢氏始迁祖,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雉山卢氏6世祖卢臣忠,字仲言,北宋政和二年(1112)进士,村中“驷车桥”因他得名。雉山卢氏33世祖卢邦燮(1801年-1866年),经商致富,号称卢百万,成就了以志诚堂木雕楼为代表的“七家里”古民居群。清咸丰四年二月至同治三年四月,即1854年到1864年,太平军进出黟县十七次,“蹂躏城乡殆遍”。1854年,卢村“叙伦、仁本两堂并其屋宇相连遂焚”;1860年,卢村再遭洗劫,“村中屋宇遭受焚烧甚多”;1861年和1863年,清军与太平军在此多次交战,卢村历经劫难,“庐舍为墟,遍地瓦砾”,村民存者不及十之二、三。经历浩劫的卢村没有在现代人的视线中消失,因志诚堂木雕楼而著名,也是一个奇迹。

志诚堂的木雕,内容繁多、雕刻精湛、气势恢弘,被称为“徽州木雕第一楼”、“雕刻艺术博物馆”。徽州有俗语,“千金门楼四两屋”,志诚堂门楼自然威严庄重、精致华贵。进出志诚堂大门巷两端的门墙上有“西辟延秋”“东启长春”题额,语出西晋著名文学家左思《三都赋》,一条过弄再长有多长?这是比较出来的气势,或许隐匿着卢氏先辈对前景的期愿。传说志诚堂房屋木雕装饰,20多个工匠花了4年时间才完成。其实,思成堂、思济堂、贤德堂、崇德堂、思义堂、述理堂等,七位叔伯兄弟居住的房屋,都是价值不菲的民间精品建筑。

志诚堂正厅,楼上阳裙板、窗门,梁枋、雀替、挂络,过厢莲花门的眉板、胸板、腰板、裙板,厢房的窗户,窗下的木墙裙,厢房房门,上下左右所见全是木雕,豪华大气,浑然一体。厢房窗户不仅没有窗栏板,6扇连门组成的大窗子与屋柱相联,没有窗边墙,这种建筑风格有别于传统,是大胆的创新。窗下木墙裙面积较大,相对应的是两幅较大的木雕,一幅九老仙鹿图”,另一幅竹林七贤图”。有人说,九老未必是香山九老,或许他们就是村中的耆民。元宵放灯、龙狮闹春、渔樵耕读、闻鸡起舞等雕刻图案,就是生活场景的再现。细看一幅幅雕刻图案,如麒麟送子、明暗八仙、学富五车、伯乐相马、太公钓鱼、伯牙弹琴、苏武牧羊、买臣负薪、羲之戏鹅等,有典故传说、历史人物,有太平景象、戏曲故事,有羊牛猴马、福禄寿喜,都是人们喜闻乐见、耳熟能详的内容,没有媚态低俗之作。

志诚堂有惜食惜衣非为惜缘惜福,求名求利但须求己莫求人”对联。上联的,为珍视、爱惜之意惜食惜衣不单是为了惜钱财,更是为了惜福,奢侈挥霍的生活自然伤神损寿;下联是讲怎样对待名利,名利应该依靠自己的正当作为顺其自然而得,为名利失去自我不可取,这是人生精神境界的追求。人生万事须自为,跬步江山即寥廓”,自己一步一步走出来的天地也许不为世人所注意,却是一片属于自己的广阔天地。我看志诚堂正厅厢房房门上的四幅木雕,又想起“读书好营商好效好便好,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对联,春耕、赶考、商贾、建房,这些日常生活琐碎,经创作者提炼后绘制成一组木雕图案,寓意深刻,耐人寻味。

听老人说,思济堂比宏村的承志堂早建50多年,承志堂是仿思济堂建的。承志堂主人汪定贵(1842年-1932年),字廷魁,青少年时代家境贫寒,40岁随舅父到上海,先学纸扎,后来改行经销海产品于沪宁之间,又在九江开办源顺糖业公司,当上九江市商会副会长,成为清末宏村首富。思济堂大概是卢帮燮晚年居住的地方,俗称官厅。比卢帮燮小41岁的汪定贵当然知道邻村的思济堂,他仿思济堂建筑承志堂合乎常情。商人不是有钱才被人记住,卢帮燮、汪定贵等商界名流,他们身上一定拥有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东西。现代人为金钱所驱动,往往以低俗庸俗来迎合游客的猎奇心,喜欢谈鬼怪迷信、讲奇闻桃色,甚至胡编乱造信口开河,实不可取。

思成堂堂前摆放着两个“黟县青”石料雕建的小石凳,外观看起来像一捆书卷或者一捆竹子,雅称“竹墩”。竹子象征高风亮节、虚心向上;书卷隐喻“读书破万卷”。这两个美观耐看的小石墩,代代相传成为宝物,已不再当小凳子使用。思成堂门楼上方有一个葫芦型窗户,大小酷似葫芦,一般人往往忽略了它的存在,而葫芦窗在徽州古民居中并不多见。卢氏后人说,葫芦是保平安的。这个说法有道理,八仙之一铁拐李的法器就是葫芦。抑或居安思危,为防守需要而设计,那也是为了平安生活。思成堂内有一眼泉井,在炎热的夏季,打开井盖,一股清新凉爽之气上升,室内温度随之下降,泉井成为“空调”。虽然只能以竹竿取水,如遇战乱,大门紧闭,依靠家中屯粮,生活不成问题。

一个村子如果只有房子可看,这个村子还有什么值得留念?“天开羊栈胜境,地辟灵邱雉山”。这个古老的村庄,文风昌盛,默默地传承着优秀的文化基因,保持着自己的个性。卢村每年元宵节举办灯会,龙灯最长时一条龙灯有三十四节,九条龙灯形成“九龙出海”之势,成为卢村特色民俗。《走出蓝水河》外景是在卢村拍摄的,《徽州女人》看上了卢村,《雉山凤舞》作为本地民俗舞蹈,2006年被列为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行走在卢村,不时看到平凡而动人的风俗图画,孩提时代农村生活的点滴记忆随之浮现眼前。

在卢村村史馆,卢氏族规家训在展厅里赫然醒目,历史名人、当代好人依次出现。一件件物品承载着一段段历史,一幅幅图片记录着一个个瞬间,卢村,是那个“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地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