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长相奇丑无比,却写下了最唯美的爱情词,惊艳千古,堪称经典

 余乐居 2019-09-05

一盏香茶,手握书卷,品味着'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禁不住遐思荡漾:这样婉约柔美的词句,不知道是出自哪位风度翩翩,温文尔雅的世家公子?我甚至一度以为这是秦观的手法。但是,假如当他真正站在我们面前的时候,真会让人大跌眼镜。他不但喜欢舞枪弄棒,而且奇丑无比。有多丑呢?《宋史》说他'长七尺,面铁色,眉目耸拔';陆游说他'长身耸目,面色铁青',人称'贺鬼头'',这个'贺鬼头'就是贺铸。

贺铸身材魁梧高大,头发稀疏,面黑如铁,眉毛眼睛向上耸立,地道的丑男一枚。他晚年在姑苏城外十余里的横塘建一座小屋,常来此居住。有一天,他看到了一位姿态曼妙的女子,远远地走过来,他的心便一发不可收拾地泛起了'闲愁',遂写就了这篇千古绝美的《青玉案》。

《青玉案》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色年华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通过暮春景色的描写,抒发词人的'闲愁'。全词上下两阙,上阙写情深不断,相思难寄,下阙写因情而愁,愁思纷纷。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词人远远地看到一位女子,她迈着细碎的步子越过横塘,娉娉袅袅。词人的心不由得莫名欣喜起来,他望着她,希望她能走过来,以一睹芳容。可女子并没有走近他,而是翩然离去。他失望地目送着她的倩影渐行渐远,就那样呆呆地目送着,目送着------'锦色年华谁与度'?

词人望着远去的女子,竟然想:这位锦绣年华的女子,和谁一起共度这青春正好的岁月呢?于是他又遐想着女子独居深闺的生活——'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他想象着:那美人也许在小桥上抬头赏月;也许在院落中欣赏绚烂的春花;她的窗上雕刻着精美的花纹;她的门上涂着耀眼的朱色。她的住所是那样富丽堂皇,她的生活是那样精美雅致。如此一来,让人觉得,她一定过得很惬意。但一句'只有春深处',道出了美人的孤独和寂寞,这样的深闺,是只有春天才知道的地方啊!真是'庭院深深深几许',大概也只有春天与她相伴了。'谁与'和'只有'相呼应,把'目送'的外在情态和'心随'的内在情绪都呈现出来了。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云彩舒卷,缓缓流动,词人在此徘徊,心事重重,不觉日色将暮。于是他提起笔来,写下这断肠销魂的诗句。'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词人提起笔来,却都是那万种闲愁,那闲愁有多少呢?就像那一望无际的烟草,就像那满城飘飞的柳絮,就像那梅子黄时绵绵不断的细雨。通过一问一答,体现出了愁之深,愁之浓,愁之乱。三个比喻,化抽象的闲愁为具体形象。诗词中以水喻愁的例子不少,如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秦观的'落红万点愁如海'等,而贺铸的'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雨,梅子黄时雨',比喻更新奇且兴中有比,意味更长。

清人先著、程洪在《词洁》中说:'方回《青玉案》词工妙之至,无迹可寻,语句思路亦在目前,而千人万人不能凑拍',可见这首词在后世的深远影响。这首词在当时就广为流传,贺铸因此还得了个'贺梅子'的雅号。

北宋大观三年,即公元1109年,贺铸辞官,退隐苏州安度晚年。他文武超群,却壮志难酬,一生都在低位官职中徘徊,那被辜负的仅仅是佳人的大好年华吗?何尝不是他对自己少年时期一腔抱负无处施展的感慨?何尝不是他对自己垂垂老矣的满腹悲伤啊?所以说,这首词也寄寓了贺铸的身世之感,表达了他的失意迷茫,孤寂难耐和抑郁不得其志。

当然,我更愿意把它看成是一首爱情词,它让我想起了戴望舒那首著名的《雨巷》。词中那步态轻盈,身段婀娜的女子,多像那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啊!而那伫立凝望,满怀闲愁的词人,又多像那个冷漠、凄清,又惆怅的戴望舒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