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简单易学的时间管理术 | 为什么精英都是时间控

 逸香阁居士丽人 2019-09-06

每年出版三本书;

每天更新网络杂志、YouTube、Facebook;

每月6次去医院坐诊,为患者诊疗;

每月读书20册以上,并发表书评。

与此同时,每天保证7小时以上的睡眠时间;

每周去体育馆锻炼4-5次;

每周去电影院看两场电影;

每月有15个晚上参加聚餐、派对或出席活动;

每年去海外旅行的时间都在30天以上......

这就是日本神经科医生及兼职作家桦泽紫苑先生一直坚持的日程安排。

10年酝酿2年创作,桦泽紫苑根据自己的时间管理技巧总结出了这本《为什么精英都是时间控》。

不要看标题这么傻*,内容真的一点也不傻*。

首先我想说这本书比起之前看的《心流》之类的书,简直太通俗易懂简单好上手了,所以阅读速度也快到飞起,很快就能流畅看完一整本。

接下来一起聊一聊本书的内容和我get到亲测好用的小技巧吧。(内容较长建议收藏慢慢食用)


1.

>>>专注力不足不是你的锅<<<

【1】15 45 90法则

为什么《007》系列里的枪战、动作镜头最多只有15分钟就要插入一段邦德和邦女郎的感情戏码?为什么一堂课或是一集连续剧通常45分钟就要进入休息时间?为什么你非常努力的集中注意力,一个多小时后总不免思维涣散感到疲惫。

根据调查发现,人高度专注的状态一般只能持续15分钟,最多不超过20分钟人的专注力持续的第一极限节点是45分钟成年人专注力持续的极限是90分钟,如果能以45分钟为一小节,中间穿插短暂的休息,将更有利于专注力的持续。

而且人体内有一种周期性规律,叫“亚昼夜节律”,简单来说就是人脑比较清醒的90分钟和产生倦意的20分钟会交替来到,形成一个循环。

当然了,时间的节点由于个体差异并不一定完全表以15、45、90为单位,或许有的人就适合30分钟、80分钟的专注时间。

我们要找到适合自己的专注时间,把握好时间节奏,有效的将耗时不同的工作或任务分配好时间,合理穿插短暂休息,才能更好地、高效地工作和休息。

对于这一法则,我自己有尝试用过一些计时软件,比方说设定好45分钟的读书时间,那么这45分钟里我就完全不能刷手机或是玩ipad,这种时候我做事的效率真的会很高。有太多次我想拿起手机查个资料,查完顺便要回复信息,再刷个朋友圈......本来计划看一上午书,但实际用在读书上面的有效时间根本没有多久。

【2】如果你也常有思想抛锚的状况......

“杂念”产生的主要来源有“外物造成的”、“思考引起的”、“人造成的”和“通信造成的”四个方面。

桌面东西比较多比较乱的时候,突然需要什么的时候怎么也找不到,等找到了再回到之前专注的状态,又需要10-15分钟的时间。

当眼前东西很多的时候,很容易在做A的时候,突然看到B,就想起来“哎呀糟糕,我C还没有完成。”所以专注力又非常轻易地被带跑偏了。

除了办公、学习外部环境,我们所使用的电子设备里的井井有条也很关键。有一个我们都知道但总做不到的道理摆在眼前:“不要为了眼前的省事,而为以后制造麻烦”。

有多少次明明一个顺手就能处理或分类好的文件,就是觉得很麻烦先随意放在桌面以后再处理,但实际上以后处理起来又要重新查看思索一番也就罢了,还会导致我们花费大量的时间用来寻找。

所以,让工作环境变得井井有条是提高专注力的必要条件,也是最基本的。

除此之外,“心里有事”也是特别容易引起杂念的原因之一。

有一个著名的心理学实验得出结论:“当目标没有实现是,人对未完成的课题记忆比较深刻。但目标实现后,人对已经完成的课题,记忆就没那么深刻了。”人们将这种现象称为“蔡戈尼克效应”。

很多电视剧在每一集结尾处留下一个大大的悬念,也正是利用了这一效应,来强化观众的记忆力和专注力。

我们可以利用“日程表”或是“TO DO LIST”的方式,将每一项待完成事项写下了,做完一件事只要根据自己写下来的内容去完成就好,就不会再分心去惦记琢磨那件没完成的事该怎么办。

【3】“前有狼,后有虎”计划

一个暑假的作业到最后我们一天就能完成,人在紧急情况下经常能发挥出超强的能力,这是因为人在紧急情况下,脑内会分泌“去肾上腺激素”,它可以使人注意力高度集中,大脑发挥出最高机能。

针对这一现象,作者推荐我们可以试着使用秒表计时工作法,并且要求自己严格遵守时间限制,不给自己任何拖延的理由。这样会激发我们“初始努力”和“最终努力”两个专注力的小高峰。

同时,我们可以在限制时间的工作之后约定下一项任务,比方说订好电影票、和朋友约好吃饭等等,这样我们就会在限制时间里疯狂分泌“去肾上腺激素”,保持超高的专注力和执行力,得以从容赶赴下一场约会。

作者称之为“后有约定工作术”,而我戏称它为“前有狼后有虎”计划,可不是就得激发起全部潜力来完成任务了嘛。

2.

>>>最好的早上<<<

如果做到超轻松起床?

告别“夜晚神经”(副交感神经),迎来“白天神经”(交感神经)最好的办法就是提高体温,加快体温、心跳的速度。

跑步、散步都可以完成这一转化,但更方便快捷的办法是,冲一个5分钟的温水澡,快速让大脑复苏。

我们睡觉的时候,在快速眼动睡眠状态中,血清素神经基本上是停止活动的,也就是说,我们早上刚醒来的时候,脑内的血清素浓度接近于零。

人体血清素分泌不足的好,心情就会变得郁闷,感觉“什么也不想干”。如果血清素分泌长期恶化,最终可能导致人患上抑郁症。

其实这也很好解决,那就是“拉开窗帘睡觉”!

早上太阳初升,即使我们闭着眼睛,光线也会透过眼睑对视网膜形成刺激,缝线核就会下达合成血清素的明亮。

这样,当我们醒来时,脑内已经分泌了一定量的血清素,起床也就没那么困难了。

最近几天我有试着晚上睡觉不再拉遮光窗帘,好像也没有想象中那么难入睡,不知道是不是心里作用,现在觉得清晨的阳光也没那么刺眼了。

另外早上有一项绝对不能做的事,那就是看电视,浏览新闻或者各类资讯。

我觉得一晚上没用手机,大部分人都会在一起床立刻拿起手机刷刷微博、朋友圈。但实际上作者认为,早上是大脑最活跃,就像是一片白纸一样接受信息最快的时候。

一起床看电视、刷手机,就像是让状态最好时期的大脑经历了一场“信息风暴”,一下子变得杂乱无章。早上起床后的2-3小时是大脑的黄金时间,尽量不要在早上接收多余的信息,把黄金时间分配给最需要专注力工作和学习。

说到这里还要再强调一下一定要好好利用大脑的黄金时间。很多人习惯早上开始工作以后先处理一些轻松的事情,先泡杯茶,回复一下邮件和信息。过了大脑最活跃的时期后,在开启HARD模式开始工作,反而觉得很困难很难进行。以后可以试着调换顺序,在早起之后,先完成最困难的工作,充分利用好最好的早上。

3.

>>>午后重启术<<<

作者提倡工作日一定要“外出吃午餐”,接触阳光、步行5分钟以上的运动、细嚼慢咽这三点会可以恢复血清素的活跃度,复活专注度。

散步、移动、改变场所可以激发人脑内“场所神经元”的活性,使海马体变得活跃起来。

选择新餐馆、尝试新菜色更有助于提高大脑的活力。当人采取和以往不同的行动时,脑内的乙酰胆碱会活跃起来,它对“灵感”和“创新”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健康的午睡会大幅提高之后的专注力和工作效率。最佳午睡的时间为20-30分钟,如果超过30分钟,恢复大脑机能的效果就会逐渐变差。超过1个小时甚至会对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我们可以尝试在午睡前适当喝点咖啡或茶水,咖啡因会在30分钟左右发挥效力,所以小睡30分钟后会自然醒来。

如果下午还是感觉疲惫,我们还可以利用短暂几分钟的运动、更换办公学习场所、穿插安排不同工作、小憩5分钟等等方式来调节自己的状态。

但是最最差劲的休息方法,划重点!就是在休息的时候刷手机。

人的大脑在处理视觉信息时要占90%的机能,看、读等行动会给大脑造成相当大的负担,因此在休息的时候,应该尽量从视觉信息里解放出来。

另外,光的刺激会使大脑兴奋起来,所以一定不要在休息的时候刷手机,这样不仅不能让大脑得到休息,反而会更加疲惫。

4.

>>>最高效的作术<<<

这一章里有两点我非常非常认同也觉得很实用的方法。

第一,一定要守时。作者说每次和别人约好时间他都会提前出发,以避免交通等原因造成的迟到。所以通常都会比约定时间早到30分钟左右。

到了以后就不着急了,坐下来根据约定的时间给自己设定1-2个15分钟的工作或学习任务,如果对方迟到了那就继续设立短时间、高专注力的学习。

这样不仅自己没有着急忙慌的凌乱状态,又利用好了时间,而且还会给对方一个很好的印象。

第二是“趁现在”工作术

马上能完成的工作一定不要往后拖。以2分钟作为一个时间限制,如果2分钟内能完成一定立刻完成,否则拖延到下一次,又得多花好几分钟来重新判断思考。

对于很日常的选择和决断,通常思考30秒和琢磨1小时很可能会是同样的判断,那对于这种问题,就留给自己30秒来决断就好,不要花费太多的时间犹豫。

面对信息不足,或对方没有明确回复而导致暂时无法决断的事情,我们就果断把它判断为“未决事宜”,留到日后决断。

如果不果断推迟决断时间,就会陷入长时间的迷惑:“这件事该怎么办呢?”既然当下无法做出判断,那么再怎么思考也是无用的,只是浪费时间而已。

把决断时机保留到日后,就可以节约大脑的工作空间,提高专注力,也就相当于创造出专注的工作时间。

但一定要注意的是,这个推迟决断时机不能是“到什么时间为止”,而应该是“什么时间做”。如果只是设立了一段时间的话,我们还是会在这段时间里纠结个不停。

5.

>>>最好的自由时间<<<

介绍了这么多种提高效率、节约时间的方法,那我们节约出来的时间该做什么呢?

作者认为,如果把所有节约出来的时间再去全部投入工作,那工作时间就会无限增加,这并不是一种好的循环。

我们应该把每天工作的时间限定在几个小时之内,然后考虑该如何在固定的时间里做尽可能多的工作,如何提高工作的效率、密度、质量和精度才是重点。

而自由的时间我们可以选择投资自己或是选择主动性娱乐。

投资自己的专长方面,我们应该先去完成那些会获得短期效益的专长。

比方说一名技术工,在提高技术和学外语之间,作者建议我们可以先选择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提升技术,因此个人能力提升,工作效率提高,就会富裕出更多的时间可供我们去学习外语。

所谓主动性娱乐,就是读书、运动、智力游戏、弹奏乐器等,会提升我们专注力的娱乐项目。

像是看电视这样不用多想,只是跟着电视的思路走,所以专注度下降的娱乐就应该尽量少花时间,或是通过输入-输出的方式把这类娱乐转化为主动性娱乐。

工作重要,享受人生也同样重要。

以上就是今天的全部内容啦,还有一些章节和内容我就不一一赘述。希望这篇文章能让你结合自己的生活获得一些小技巧和小灵感,把握好自己的时间,也掌控好自己的人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