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人的一支秃笔是如何让有“匡正之功”的阿瞒人设崩塌的?

 子健168 2019-09-06

一般而言,认识曹操,大多是从《三国演义》开始的。小说比史书有吸引力,小小年纪谁会看《三国志》啊。

看《三国演义》你肯定想杀了曹操,但看《三国志》,你会觉得曹操是真英雄。

陈寿说:“汉末,天下大乱,雄豪并起,而袁绍虎摉四州,强盛莫敌。太祖(曹操)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唐太宗称曹操 “匡正之功异于往代。”而小有大志的唐玄宗小时干脆就自称“阿瞒”——因为曹操小字“阿瞒”。

如果不抱成见,你肯定认为这评价是公允的。

但看《三国演义》,你很快就会觉得,曹操完了。

请看曹操的闪亮登场:杀到天明,张梁、张宝引败残军士,夺路而走,见一彪人马,尽行打红旗,当头来到,截住去路。为首闪出一个好英雄,身长七尺,细眼长髯;胆量过人,机谋出众。笑齐桓、晋文无匡服之才,论赵高、王莽少纵横之策。用兵仿佛孙、吴,胸内熟谙韬略。官拜骑都尉,沛国谯郡人也,姓曹,名操,字孟德,乃汉相曹参二十四代孙。

精彩吧?

当然。《三国演义》中,刘备近圣,关羽近神,孔明近妖,而曹操最真实。

刘备是圣人,曹操就是“奸雄”。“奸”自然就是奸诈,“雄”自然就是见识卓远、才智过人,具文韬武略。

曹操的“奸”,无处不在。如曹操刺杀董卓不成逃命之时,由于疑心太重而杀死吕伯奢全家,途中遇到吕伯奢打酒回来,曹操干脆一不做二不休,也毫不留情地将吕伯奢当场斩杀。当陈宫指责他“知而故杀,大不义也”时,曹操这样说的:“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曹操的奸诈和残忍吓得以为遇到了明主的陈宫立马开溜。

又比如曹操怕人暗算,便扬言自己有特异功能,谁若是在他熟睡时靠近其卧榻,他虽在梦中也能觉察到;不但能觉察到,而且会杀人。一日,曹操佯装熟睡,还故意没盖被子,一个近侍忘了曹操的话,好心去给他盖被子,结果被一跃而起的曹操一剑砍死。有了这一出“梦中杀近侍”后,谁也不敢在他睡时靠近其卧榻。

《三国演义》的曹操,机智与奸诈杂糅,豪爽与残忍并存。杀人时心如铁石,但过后又常常挤出几滴眼泪以示懊悔。杀了刘馥,他“懊恨不已”,下令“以三公厚礼葬之”;逼死荀彧,又是“甚懊悔,命厚葬之”;杀了杨修,又“将修尸收回厚葬”,等等。这就是曹操:杀了你,给你一副好棺材。

曹操“奸”也罢,“雄”也罢,但我却很欣赏曹操下面一段表白。当时曹操大宴铜雀台,臣下劝进,也即请他取代汉帝,曹操义正词严地说:“身为宰相,人臣之贵已极,又复何望哉?如国家无孤一人,正不知几人称帝,几人称王。”此话中肯之极,没有一点没有粉饰。真的,如果没有曹操,在如此纷乱的年代,真不知几人称帝,几人称王——当然,时机不成熟,聪明绝顶的曹操也不会干那种把自己放在火炉上烤这种蠢事。

读《三国演义》,有时又感觉曹操很好玩。比如第五十回《诸葛亮智算华容,关云长义释曹操》中的三次大笑。赤壁一战,几十万军队顷刻“灰飞烟灭”,曹操率领残兵败将落荒而逃,被追得屁滚尿流。后来,追兵渐远:

操心方定,问曰:“此是何处?”数内有荆州降将曰:“此是乌林之西,宜都之北。”操见树木丛杂,山川险峻,正行之间,于马上仰面大笑不止。诸将问曰:“丞相何故大笑?”操曰:“吾不笑别人,单笑周瑜无谋,孔明不智。若是吾用兵之时,预先在这里埋下一军,如之奈何?因此故笑。”说犹未了,两边鼓声响处,火烟竟天而起,惊得曹操几乎坠马。半腰里一彪军杀出,众军皆叫:“赵子龙在此等候多时!”操教徐晃、张邰双攻赵云,自己冒烟突火而去。

于是继续逃,途中稍事休息。

操坐于疏林之下,仰面大笑。众官问曰:“适来丞相笑周瑜、诸葛亮,引出个赵云,折了许多人马。如今又笑为何?”操曰:“吾笑诸葛亮、周瑜虽有将才,智不足耳。若是我用兵时,就这个去处,也埋伏一彪军马,他是以逸待劳之众,吾是救死不暇之人,纵然脱得性命,皆不免重伤矣。吾故以笑之。”说犹未了,前军后军一齐发喊。操皆弃甲上马。多有不及收马者。四下早有火烟布合,山口一军摆开,为首乃燕人张翼德也,横矛立马,大叫:“操贼下马受缚!”诸军众将见了张飞,尽皆胆落……操乘空走过,诸将各自脱身。

继续逃。

又行不到数里,操在马上扬鞭大笑。众将问:“丞相何又大笑?”操曰:“人皆言周瑜、诸葛亮足智多谋,以吾观之,到底是无能之辈。若使此处伏一旅之师,吾等皆束手受缚矣。”

言未毕,一声炮响,两边五百校刀手摆开,为首大将关云长,提青龙刀,跨赤兔马,截住去路。操军见了,亡魂丧胆,面面相觑。

好在关云长是个义重如山之人,放了曹操一马,曹操才最后逃脱。

这是好玩的曹操,能败而不馁,所以能殆而复振。

曹操当得这句话:惟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

但读《三国演义》,我们依然会对曹操咬牙切齿。正如苏轼所说:“……至说三国事,闻刘玄德败,颦蹙有出涕者,闻曹操败,即喜唱快。” 一悲一喜,这是《三国演义》塑造人物的成功,是罗贯中的能耐。

这就是名著。

曹操生长在东汉外戚宦官轮流掌权、朝野乌烟瘴气的年代。此时东汉已经无可救药了,正如司马光所说:“建安之初,四海荡覆;尺土一民,皆非汉有。”董卓擅行废立,刘焉自造龙袍,袁术刻玺于北方;军阀混战,人口锐减,真个是“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三国时人口从桓帝年间最高的五千多万锐减到七百多万。在这种情况下,曹操在北方实行屯田制、改沉重的人头税为户调制等等措施恢复生产,经济得到了发展,为三国归晋打下了坚实的根基。

曹操也非常注意节流,并以身作则。史书中称其 “雅性节俭,不好华丽,后宫衣不锦绣,侍御履不二采,帷帐屏风,坏则补纳,茵蓐取温,无有缘饰。” 曹操不许铺张浪费,其儿媳妇明知故犯,曹操竟把他杀了。如此,东汉以来的奢华之风为之一扭。此外曹操还主张薄葬,好让后世的盗墓者白费力气。

曹操又是诗人,其诗气势沉雄,慷慨悲壮,卓有成就。既会打仗治国,又能写诗写书,其文治武功,真是罕有其匹。

传说曹操还做过一件很具创意的事。

鲁迅曾经说过 “曹操设了‘摸金校尉’之类的职员,专门盗墓”,这是根据袁绍《讨曹檄文》的说法 “特置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所过隳突,无骸不露”而来。《讨曹檄文》说曹操不但设立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负责盗墓,还亲自组织和指挥盗挖梁孝王陵墓:“(曹)操帅将吏士,亲临发掘,破棺裸尸。”

但有人考证三国期间盗墓最厉害的不是曹操而是董卓,董卓曾把洛阳地区的帝王陵墓统统挖过一遍。

有了这一典故,小说《鬼吹灯》就把盗墓中一个重要派别“摸金校尉”吹得神乎其神了:发丘印,摸金符,护身不护鬼吹灯;窨子棺,青铜椁,八字不硬勿近前;竖葬坑,匣子坟,搬山卸岭绕着走;

赤衣凶,笑面尸,鬼笑莫如听鬼哭。

描写盗墓如此专业,不看得你毛骨悚然才怪,但十分过瘾。

戏剧中我们依然把曹操描绘成一个白脸奸臣。取材于《三国演义》的剧目有很多,如《捉放曹》、《斩华雄》、《战宛城》、《白门楼》等等,不下二十出,当然都少不了白脸奸臣曹操。

一部《三国演义》把好好的、有匡正之功的曹操颠覆得体无完肤,人设彻底崩塌。

谁说“百无一用是书生”?一支秃笔,胜过千军万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