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案一 痄腮、流行性腮腺炎、发颐 瘟毒发颐案(流行性腮腺炎) 孙某,男,5岁 体倦发热,耳下红肿,自觉灼热疼痛,病已七日,经儿童医院诊为腮腺炎。大便干,余无它症。舌苔黄,脉洪数。 辨证立法: 瘟毒发颐,灼热疼痛,急用清温解毒法。 处方: 金银花10克 紫地丁6克 白苇根15克 金银藤10克 黄地丁6克 白茅根15克 苦桔梗3克 大力子6克 炒香豉10克 薄荷梗5克 青连翘10克 生甘草3克 二诊: 药服二剂,热退肿轻,大便通利。拟前方增减,以涤余热。 处方: 紫地丁6克 鲜苇根15克 黛蛤散(马勃3克 同布包)10克 黄地丁6克 鲜茅根15克 酒黄芩6克 金银花6克 象贝母10克 酒黄连3克 金银藤6克 山慈菇6克 盐元参6克 青连翘10克 生甘草5克 按: 温热之毒,上攻两颐,即现代医学诊为胳腺炎者,以普济消毒饮最宜。但升麻、柴胡可不用,《温病条辨》已言详。本方即仿普济消毒饮意,清温解毒为法,疗效甚显。
辩证思路 饮食少进发热头痛恶寒颊腮肿痛 本病中医称之为温毒发颐,俗称痄腮,多发生于冬春季节,有传染性。主要由于感染温毒,兼之内有积 热,郁聚于少阳,上蒸为颐肿。该病多有发热头痛,或伴恶寒,食欲减退,两三天后出现腮部肿起疼痛.同时吞咽不利,舌质红、苔垢腻,脉象多数。 治宜清热解毒消肿。 方选普济消毒饮加减: 大青叶10克 马勃6克 金银花10克 连翘10克 黄芩6克 桔梗3克 麦冬10克 桃仁5克 花粉6克 生甘草3克 板蓝根6克 生石膏15克
方中金银花、连翘、大青叶、板蓝根重在清热解毒。马勃、桔梗、花粉、生石膏既清阳明、少阳浊热,又能解毒利咽消肿。黄芩、麦冬、桃仁、生甘草清营散结。若高热谵语,可重用生石膏、大青叶,甚至可加人安宫牛黄丸。大便秘结,可加用大黄。睾丸肿痛,可加川楝子、橘皮。 其有热邪过盛,温毒深陷,经多方治疗高热不解,症见神昏谵语者,此乃温毒内陷,逆传心包。在此紧急关头,必须加用芳香化浊、开窍醒神之剂,如局方至宝丹、紫雪丹之类。 外敷法: 可用如意金黄散(成药)香油调敷;或冲和膏(成药)醋调敷;或用生石膏面,鸡子清调敷肿处。 本病轻重情况比较悬殊,轻者只见腮肿,患儿无所苦,3、4天可自动消退。重者可见腮肿痛,体温增高, 神倦不思食。治疗早期多以清温解毒、散结消肿为治。后期则多以邪传阳明,用解毒化浊法治疗。 医案二
瘟毒发颐案(流行性腮腺炎 ) 梁某,女,23岁 发热二日,畏风,两侧腮腺部肿痛,食物下咽时亦疼,痰涎多,小溲赤,口干不思食。舌苔薄白,脉浮数。 辨证立法: 内蓄热,外感风热冲行两颊而肿痛,急拟散风清热法治之。二日间连服三剂,以期速效,免致毒热蕴久生变。 处方: 白苇根15克 忍冬藤6克 蒲公英12克 白茅根15克 忍冬花6克 大力子6克 炒香豉6克 青连翘10克 马勃绒(黛蛤散10克 同布包)4.5克 炒山栀6克 山慈菇10克 酒条芩10克 赤芍药10克 赤茯苓10克 杏仁泥6克 薄荷梗4.5克 甘草梢4.5克 二诊: 服三剂,微汗出,热退,耳下肿已消,现症咳嗽,不思食,大便三日未解,是属外邪虽解,内热未净,以谪理肺胃,清其余热为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