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外附校:不可复制的梦校 BFSU School in History

 圆角望 2019-09-10
       由于在南京出差,不舍地错过了“北外附校”60周年庆。在“北外附校”乃至更多“外国语学校”校名已经遍布全国的今天,回想起当年这个中国唯一的外国语学校品牌,以及我在那里从10岁到18岁成长的岁月,心中不免飘过夕阳的苍凉感。

      这曾经是一所怎样的学校?

      入学考试完全封锁消息,学校推荐学生,但不告诉学生这是什么考试,经过三场考试的筛选,以及对父母的政审,最后发出一纸入学通知,要求带上个人用品,以及2元住宿费、2.5元学杂费、0.94元讲义费和9.5元第一个月的伙食费,到一个完全没有听说过的学校开始完全陌生的寄宿生活。父母说,不管这是一所什么学校,应该高中毕业以后不用上山下乡了,去吧。

当年的录取通知书

    
       学校“远离”(那时)市中心,没有直达的公交车,要从车站在羊肠小道上走半个多小时才能够达到,校园被包围在四季青公社的农田和猪圈中。

      学校里面不仅有教学楼和操场这些所有学校的标配,还有宿舍楼、餐厅、游泳池、录像放映厅、礼堂、外教… 每间教室都有一台录音机。开学的第一天晚上,学校说为了欢迎新生,特意在礼堂放映了电影《天山上的红花》。

当年学外语的奢侈品,只有老师和英语课代表才能碰

     英语课的教材,是用订书钉把一页一页散发着油墨气息的纸钉在一起的“书”,第一页的第一句话,用一张白纸盖住了原来的内容,白纸上写着“Chairman Mao will live in our hearts forever.”(毛主席永远活在我们心中)。它盖住的文字是:Long Live Chairman Mao.(毛主席万岁)。

      那是1977年,我来到了位于现在北京外国语大学西院的北京外国语学院附属学校,一所集最好的设施、最好的老师、最好的资源、以及从全北京选拨出来的学生于一体的神校。

       从此,我就在这个地方读完了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开始工作直到现在。

       1988年,在各地外国语学校开始叱咤风云的那一年,北外附校竟然被关闭,北外进驻,变成现在的北外西院。虽然学校在2002年异址重建,直至2018年恢复了原来的校名,但在北京基础教育早已完成了的诸侯称霸的格局中,再也难以重现当年的传奇。

     明天北外附校的60周年庆,是由1988年以前的校友们自发组成的校友会组织,我们心目中的那个北外附校,已经成为“天上的学校”,只活在我们的心中。

      遥祝我的发小们尽情享受重逢时刻,岁月无情,是我们,赋予了它瞬间的永恒。

现在,当年附校唯一的留存建筑就是图中背景的那栋楼。我没有在这张图片中,记得当时好羡慕能够拥有这样一套运动服的学校运动队的伙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