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药作用机制的筋膜学阐释

 ybshzz 2019-09-10
中药学也是中医的重要内容。品类繁多的中药是在中医基础理论的指导下,逐渐发展起来的应用理论,如对中药药性,既有功效理论,还有配伍理论、归经理论等。中药还有君、臣、佐、使之分,较为系统化。近年来,随着天然小分子(凡分子量小于500的分子称为小分子)、中药化学、分子生物等方法的引入使中药现代化的研究日新月异。

筋膜学可为中药作用机制开辟崭新的研究思路。研究认为,人体筋膜支架是中药作用的“广义靶点”。中药成分极为复杂,单味中药就是一个化学的分子库,复方的是单味中药按照一定的组方原则,组织起来的多个化学分子库,作用对象是一个具有不同结构层次,由多因素系统组成的极其复杂的有机体。
中医药治疗疾病的优势在于调整机体的功能状态,即整合调整作用。中药对机体功能状态的调节过程,涉及分子、细胞、组织、器官等多个层面。现在已有大量实验表明,中药对机体功能状态的调整是直接或间接地通过影响、调节人体血管组织、机体的微循环、细胞因子、神经内分泌等,以抗衰老,改善内环境,抑制变异细胞转移等功能而实现临床疗效。

研究认为,一方面中药分子进入血液、体液中,产生化学变化,筋膜结缔组织中感觉神经感受化学刺激,从而使微循环发生改变,改善了机体内环境的变化,进而发挥了主要作用;另一方面,中药分子使一些细胞形态和功能、生理方面发生改变,引起筋膜结缔组织无菌性炎性改变,导致免疫识别细胞及巨噬细胞等发生作用,激活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此外,一些中药还可以诱生血液中多种细胞因子,有些中药甚至能够同时诱导几种细胞因子的产生,这些因子可能影响筋膜结缔组织中毛细血管神经末稍,而改善血管通透性,从而改善人体的血液供应。

例如,活血化瘀是中医对很多疾病的治疗手段,其基本点就是改善人体的内环境,使疾病通过自身的调节得到治愈。从筋膜学的角度认识中医的汤剂,就相当于给土地进行灌溉和施肥,改善机体的内部环境,基于中医组方的复杂和每个医生的习惯不同,组方的成分和剂量各有千秋,但也有其共性。
(1)改善组织器官的营养状态。通过对机体微循环的改善,为组织带来更多的氧和营养物质,改善内部环境。
(2)清除体内的有害物质。中药中“解表”、“泄下”、“清热”等药物,重点在于排除机体内的有害物质,加速其新陈代谢。
(3)补充机体缺乏的成分。如滋阴疗法,是补充结缔组织间质中的有形成分,如胶原蛋白、透明质酸、硫酸软骨素、类胶原成分等,如中药方剂中的阿胶、鹿角胶、龟板胶等中药的成分均是如此。
(4)改善基底膜的通透性。如中医的“补气”,常用的人参、党参、黄芪等,具有类皮质激素效应,针对屏障结缔组织与支持功能细胞之间的基底膜,对其通透性有促进作用,有利于结缔组织中干细胞向定向干细胞的迁移和分化。

综合来说,中药的优势可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改善内部环境的成分,营造机体自我修复的有利条件。一旦治愈,不易复发,这就是中医所谓的治本;
2、中医的很多方剂是对全身的作用,如上文说到的活血化瘀、补气等,所以中药也有同病异治、异病同治之说。但是中医也有缺点,如靶向性不强、作用缓慢等不足。
中、西医如能通过筋膜学进行很好的结合,取长补短,必定能够在临床上取得更好的疗效。实际上,由于中医的作用靶点是遍布全身的结缔组织有关,如称为结缔组织病或免疫性疾病或自身免疫性疾病等。而中医对这些疾病的认识往往不同,治疗往往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但是,中医门派众多,对这些病例,各有各的治法,对其机制研究不明,又没有进行严格的统计学分析,所以很难进行推广和普及。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筋膜学会给未来的中药 研究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以上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涉及侵权请联系修改或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