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阳明:与其坐等恶化,不如主动出击

 大艾易行 2019-09-10

王阳明,被《明朝那些事儿》的作者当年明月称为“千古第一等人”。他官至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精通儒释道三家,开创出了堪称儒学新局面的心学,被认为是可直追孔孟的大圣人。作为史上罕见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之人。

王阳明心学的三大核心: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

心即理:真理就在你心中,应该向内去求。每个人生活的世界,实际上是由你的内心创造的,这个世界的意义是由你的心赋予的。

知行合一:“知行工夫,本不可离”,知行不能分家,只知道不行动,其实还是不知道。也就是知行一体。

做到这两点,就可以致良知了。

然而,无论是内求真理,还是知行一体,都离不开实践。可以说,实践精神才是王阳明心学的精髓。

等风来,不如追风去

通常人们说,做事要顺势而为,但是王阳明用行动告诉我们,无势可借的时候,与其等大势来临,不如自己造势。

明正德十四年(1519年),宁王朱宸濠集众号称十万,起兵造反。此时王阳明正准备离开江西前往福建去平定匪患。这个时候他手上没有一兵一卒。面对以少敌多的局面,王阳明明白,若想平定叛乱,必须攻打宁王老巢南昌。

于是,王阳明计上心来。他一面给攻城部队下死命令,要求不成功便成仁。另一面派一只精锐部队伏击了这个千人小队,散播整个南昌被包围的谣言,然后故意放走了惊慌失措的残兵。这些残兵逃入城内,消息传开,守城将士无不惊惧万分,加上正面的阳明军队悍不畏死,登时气为之夺,纷纷弃城逃跑。

凭着用计谋造出的声势,王阳明顺利攻下南昌城,一举占领了宁王老巢。王阳明说:“我坐镇南昌,必击败他。”朱宸濠长途奔袭,筋疲力尽还没扎下脚跟,王阳明“先人有夺人之气”,令兵马乘夜急进,迎头而上,一举击溃叛军,生擒朱宸濠。仅用了四十三天就平定了“宁王之乱”,建立不世奇功。

与其坐等恶化,不如主动出击

正德十二年,王阳明赣南剿匪,在经过周密的布置之后,王阳明在不费朝廷一兵一饷的情况下,赢得了剿匪十多年来的第一场胜利。

基于对之前四省联合大围剿频频失利的研究,为避免掣肘、重蹈覆辙,便要求朝廷赋予他军政大权,因为他清楚,这次虽然打赢了,但是赣南匪患太过严重,稍有不慎就是祸国殃民的大动乱。与其等到后来出兵征讨,不可收拾,不如现在就把匪患扼杀。然后他写了一封信《告谕巢贼书》撒向还存活的巨寇们,果然撒网捕鱼,有两股武装被感化主动投诚。

同时,在兵部尚书的力挺下,朝廷终于答应了这个有些犯忌讳的要求。而王阳明总揽军政大权之后,上下官场少了掣肘,效率大大提高。仅用一年时间,就清剿了为祸数十年的匪患。

等“绝对正确”,不如边走边改

王阳明的弟子寻求大道的时候,常另辟蹊径去读一些杂书,和圣人之道无关的书籍。王阳明却只是对他们说,将来你们自然会发现圣人之道的妙处,那时候,自然就会去看圣人之书了。所以,王阳明对弟子看杂书,鬼神志怪之类的书籍从来不加以纠正。

他认为,这个世界上没有白费的功夫,哪怕是走错了路,那也是收获。最怕的就是瞻前顾后,小心谨慎,什么也不敢做,这样才真的失去了获得真理的机会。

等风来,不如追风去。无势可以造势,不要等;事情出现恶化的迹象也不要等,抓紧治理,别拖沓;事情哪怕做错了也不要紧,错误也是收获,总比不做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