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为什么切脉可以了解脏腑气血的盛衰和整体的病变呢? 心主血脉,心推动气血沿脉道周流全身,内致经络脏腑、外达四肢百骸;脏腑之气也通过血脉而作用于全身;从气血关系上有:血为气
之母;气为血之帅;故凡脏腑有病,气血盛衰,皆可以影响心、血、脉三者,这种变化都可以从脉象上反映出来。
但由于疾病变化的复杂性,有必要时“四诊合参”才能正确判断;舍脉从证,临床也常见到。
2,寸口诊法
《难经》在《内经》诊“寸口”脉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主张寸口一部动脉可诊全身疾病;
寸口脉指两腕后高骨旁桡动脉的表浅部位,因在鱼际穴后一寸而得名寸口,也是脉之大会太渊穴处。
3,寸口诊法的原理
#,寸口为肺经动脉,肺朝百脉
《难经·一难》:十二经皆有动脉,独取寸口以决脏腑生死吉凶之法,何谓也?然,寸口者,脉之大会,手太阴之动脉也。此处,肺经气血汇聚之处,而肺朝百脉,十二经(五脏六
腑)的气血又都汇合于肺,故所有变化都可以从寸口上反应出来;
#,肺经起于中焦,与脾经同属太阴,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
《素问·五脏别论》:气口何以独为五脏主?曰:胃者,水谷之海,六腑之大源也,五味入口,皆出于胃,变见于气口;
故------------------------诊寸口可以测知脏腑气血之盛衰和全身的病变。
4,寸口脉的分部和所主脏腑
A,寸------------关前一寸;
B,关------------掌后高骨(桡骨茎突);
C,尺-----------关后一指;
每手分三部,共六部,各主脏腑如下:
左:寸主心、膻中;关主肝、胆;尺主肾、膀胱、小肠;
右:寸主肺、胸中;关主脾、胃;尺主命门、大肠;
各家历代说法也有不一致,实际上需灵活整体的从脉象主病的气血本质上加以判断,了解脏腑之间气血阴阳的关系; 5,诊脉的方法:
#,平臂布指
患者坐或仰卧位,前臂放平,掌心向上与心脏同高;腕部最好用脉枕垫起;医生以左手诊右;右手诊左;
先将中指定掌后高骨(桡骨茎突)的桡动脉处关位;食指关前一寸定寸位;无名指关后一指定尺位;指腹按脉,疏密适度;
#,调息定至
呼吸均匀,注意力集中,一呼一吸(一息)的时间查脉搏的次数,一息四至为正常;三至为迟,五、六至为数;
#,测浮动中沉
三指轻按皮肤,谓之举法,以候浮脉;
中等力量按至肌肉见取脉,谓之寻法,以候中部各脉;
重力按至筋骨间诊脉,谓之按法,以候沉脉;
三指同时诊脉称总按法;单指诊寸、关、尺各部,为单按法;
A,辨别脉位的浮、沉;B,至数的多少定迟数;C,体会节律是否整齐,脉搏的形态、力量等;
#,候五十动
每次诊脉的时间不能少于脉动五十次(1分钟),或更长些;时间短不易精确体察脉象,易漏诊促、结、代脉; 1、诊小儿脉,与成人有所不同,因小儿寸口部位狭小,难分寸关尺三部。
此外,小儿临诊时容易惊哭,惊则气乱,脉气亦乱,故难于掌握,后世医家多以一指总候三部。
操作方法是医生用左手握小儿手,再用右手大拇指按小儿掌后高骨脉上,分三部以定息数。
对四岁以上的小儿,则以高骨中线为关,以一指向侧滚转寻三部;
七八岁可以挪动拇指诊三部;
九至十岁以上,可以次第下指依寸关尺三部诊脉;
十六岁则按成人三部诊脉进行。
小儿脉象主病,以浮、沉、迟、数定表、里、寒、热,人以有力无力定虚实,不详求二十八脉。还需指出,小儿肾气未充,脉气止于中候,不论脉体素浮素沉,重按多不见,若重按乃见,便与成人的牢实脉同论。
2、小儿寸口脉位短,一般3岁以上多用“一指定三关法”切脉,3岁以下诊指纹。指纹:书中突出了表里寒热虚实的指纹辨证,并附指纹图。其“浮沉分表里”、“红紫辨寒热”、“淡滞定虚实”的指纹辨证方法,对儿科指纹辨证有实际指导意义,“以上表里寒热虚实,凿凿有据,但能以临证时,认得此六字分明,胸中自有主宰。”脉法:书中提出诊脉之要。《内经》以大、小、缓、急四脉为准;《小儿药证直诀》分浮、沉、缓、急、弦、细、促、乱八脉;本书分浮、沉、迟、数四脉,且以有力无力定虚实,作为辨脉之总纲,切为临床实用。 |
6,脉诊必须面对的气血、阴阳的辨析
#,学习中医的观念里始终必须有一个“气”的概念
血脉的运行,脏腑功能的变化,是一种无形的气在推动、变化;血和气相互依存、相互化生;可根据脉之充盈、博动之力度来作为推断气血的依据;
在人体,左候心、肝、肾,主血;右候肺、脾、命门,主气;左右统观,可候整体气血旺衰;而每一部分开,又可候各脏腑的气血状况,偏胜与否;
#,阴阳是中医辩证和治疗的总纲
一切活力、温煦、功能、无形的作用力都属阳;一切安静、润泽、结构、有形的物质都属阴;
阴阳的概念涵盖了气血,但又超越于气血;
在人体,左候血,也属阴;右候气,也属阳;各部之中又都有阴阳,其中尺脉所候为人体的先天动力,故为全身的阴阳总根基;
#,在断脉辨病的分析上,比较推崇会员江浪如雪的观点----------六脉对比
这个,需要明白各脏腑之间的关系,就比较明了了。比如;右寸、关都弱,一定是脾虚,中气不足,也导致肺虚、整体气虚;再比如,右关弱,左尺弱,肺肾都虚,母不生子,
补肺、降肺以益肾、、、、、、、很好的见解,临床可仔细揣摩。
7,另一类脉诊
在正式介绍各类脉象之前,先插入一段另一类脉法,这不能见之于脉经,但有意趣者可在实践中体悟个中奥妙--------------
#,全息对应
诊脉分部寸、关、尺;这就是一个人的信息结构,上对应寸,中对应中,下对应尺;如此,寸上寸显象可能对应咽喉、头部;尺下尺显象可能对应盆腔和腿以下、、、、、、
#,缩影提取
常规候脉,以脉之动静候气血表里虚实等;这是以脉形推理之,除此之外,另有一法,比如:医者候心脉的时候,提取对方心的缩影于指下,细心体会观察,以测端倪,余以
此类推(不要说我迷信,多试便知);
#,所谓的“悬丝诊脉”(人体内观影像法)
搭脉在指下,撇开脉象,凝神入对方脏腑,以“观”内在变化,丝之有无,只是一个障眼法而已;
当然,江湖传闻,难见经传,视之笑谈可也;但所有脉诊,无不要求医者,凝神静气,心无旁骛,方能心有所会,明察秋毫,荐之,勉之! 8,正常的脉象
先知道什么是正常,才能理解怎样才算异常;
#,平脉、常脉,是一息四至(60-90次/分),三部都有脉,不浮不沉,不快不慢,和缓有力,节律整齐;
这种特点叫:有胃气、有神、有根;
#,脉有胃气
脉跳从容和缓,往来均匀节律一致,称之为有胃气的脉象;人体的功能正常与否,取决于胃气的盛衰,脉象也以胃气为本,凡病脉,无论浮沉迟数,但脉见从容和缓之象的,便是由胃气;
#,脉有根
指尺脉而言,沉取从容和缓,应指有力;凡脉见有根,为病可治;尺候肾,肾为先天之本,肾气犹存,病虽危而留有生机;反之,脉浮取有,重按无,为有表无里,属无根之脉,预后不良;
#,脉有神
脉中的神气,表现脉来从容和缓,应指有力,节律整齐者谓之有神;心主血脉而藏神,脉为血之府,心神健旺则脉亦有神;精化气,气生神,神以精气为基础,故脉神的有无也是精气盛衰的反应。
此外,随着性别、年龄、体质、气候等的不同,正常的脉象也可能出现一定范围的变化和差异--------------
比如:胖人脉多沉,瘦人脉多浮,妇女脉稍快而濡弱,青壮年脉多大而有力;小儿脉数等;
由于季节气候的影响,春天阳气初升,寒邪未能尽除,脉道有约束之象,故脉见微弦;
夏天气候炎热,脉道扩张,波动幅度较大,故脉见微洪;
秋天阳气始衰,脉洪盛已减,故脉微见浮象;
冬季天气寒冷,阳气潜藏,脉道收缩,故脉见微沉;
------------------------------此即所谓春弦、夏洪、秋毛、冬石----------------------------------------------------------
有胃气的四时之脉为平脉;胃气少的四时之脉为病脉;无胃气的四时之脉为死脉------------
例如:春胃微弦曰平,弦多胃少曰肝病,但弦无胃曰死。
此外,如剧烈运动、饮酒,饥饿、情绪激动等也能影响脉道发生一定的变化,但不属于病态。 |
9,异常脉象与主病、脉理
因病发生异常改变的脉象叫病脉;《脉经》24种;《濒湖脉学》27种;《医学正眼》增加疾脉到28种;
浮沉迟数、虚实滑涩、长短洪微、紧缓芤弦、革劳濡弱、散细伏动、促结代疾;
#,浮脉、芤脉、散脉
----------------脉位相同,均可浮而取得。
浮脉:轻取即得,重按稍弱--------------即浮取搏动有力,重按搏动减弱;
浮脉主表证,浮而有力为表实,浮而无力为表虚;
脉理:外邪袭表,正气抗邪,鼓舞脉气趋向于表,故见浮脉;若久病精血亏虚,阴不敛阳,虚阳外越,则脉见浮而无力;“久病逢之却可惊”。
芤脉:浮大中空,如按葱管------------浮取大而软,重按空而不充实,有中央空,两边实的感觉;
芤脉主失血、伤阴、见于大失血,如吐血、便血、妇女崩中及大汗后;
脉理:由于大失血或大`汗后,津血虚于内,阳气浮于外,故脉浮大而按之中空。
散脉:浮散无根,至数不齐-------------即轻取浮大散乱无力,按之则无,至数不齐不清;
散脉主元气离散;
脉理:因心气衰弱,气虚血耗,阴阳离散,无力鼓动于脉,故脉见浮数无根,至数不齐不清。 #,沉脉、伏脉、牢脉
沉脉:轻取不应,重按始得-----------即浮取不显,中取应指,重按之筋骨跳动明显;
沉脉主里证,沉而有力为里实,沉而无力为里虚; 脉理:实邪内郁,气血困滞不得畅通,则脉沉而有力,常见于气滞、积聚等症,若脏腑虚弱,气血不足,无力鼓动脉气于外,则脉沉而无力,常见于里虚、气虚等症。
伏脉:极重按之,着骨始得------------即脉搏显现的部位较沉脉更深,重按不显,须推筋至骨才能触到;
伏脉主里证,伏而有力为实邪,伏而无力为阳气欲绝。可见于霍乱吐泻、大汗亡阳、气血暴脱、厥证、痛极等;
脉理:由于实邪内伏,阻遏阳气,气血不得宣通则脉伏而有力,若久病、重病、阳气欲绝,不能鼓动脉气于外,则脉伏而无力。
劳脉:沉取实大弦长,坚牢有力---------即浮取难得,重按有力,大而弦实,其势坚强;
劳脉主阴寒积聚之证,可见于癥瘕、痞块、疝气等;
脉理:阴寒积聚,病气牢固。致使阳气沉潜于下而不能上出,故见牢脉; #,迟脉、缓脉
迟脉:去来极慢,一息三至,每分钟少于60次;
迟脉主寒证,迟而有力主实寒,迟而无力为虚寒。但运动员以及体力劳动者见脉迟缓有力者不属病态;
脉理:阴寒凝滞,血行不畅,则脉迟而有力;阳气虚弱,运血无力,则脉迟而无力。
缓脉:一息四至,来去缓慢--------不浮不沉、和缓而有力,节律整齐者,是有胃气的正常脉象;若脉来缓弱无力,慢怠不振,则是脾胃气虚、湿邪内困所致的病脉;
有病的缓脉主脾胃虚弱,主湿证;
脉理:因湿性粘腻、阻滞脉道,气血被遏,故脉来迟缓不振;脾胃虚弱,气血不足,无力鼓动脉气,故脉来缓弱无力。
#,数脉、疾脉
数脉:来去极快,一息六至,每分钟超过90次;
数脉主热证,数而有力为实热,数而无力为虚热;
脉理:邪气亢盛而正气未衰,气血运行加快则脉来数而有力;久病阴虚化燥生热,或阴不敛阳,虚阳外越,则脉来数而无力;
疾脉:脉来急疾,一息七至以上,每分钟超过110次,其特征是数而躁手;
疾脉主热极阳竭,元气欲脱。在温热病的极期易见之,痨瘵病危证亦可见之;
脉理:实热证阳亢无制、真阴将绝则脉疾而躁手;痨瘵病阴竭阳越、则脉疾而无力。
#,虚脉
虚脉:浮大而软,三部脉举按皆无力,有软而空豁之感,是无力脉的总称;
虚脉主虚证。见于气血两亏的人可有气短、自汗、怔忡等临床症状;
脉理:气虚不敛,帅血无力则脉见迟缓松大;血虚脉道不充则按之空虚而软。
#,实脉
实脉:长大带弦,三部举按皆有力,来去俱盛,有坚实之感,是有力脉的总称;
实脉主实证。见于邪实,火盛之时,临床可见高热、便秘、狂躁不安等症;
脉理:邪实而正气未衰,邪正相搏,气血壅盛,脉道坚满,故见实脉。
#,滑脉、动脉
滑脉:往来流利,应指圆滑------即指下感觉脉搏很圆滑而流利,有如滚珠鼓动感;
滑脉主痰饮、食滞、火郁证。若滑脉冲和有力为正常脉象,可见于妇女妊娠五个月以后; 脉理:痰火食滞等实邪壅盛于内,气实血涌,血流加快,则脉来滑大;妇女妊娠,气血充盛和调,为供养胎儿而血流量增加,亦可见冲和有力的滑脉。
动脉:滑数如豆,关部明显------即脉来滑数有力,应指跳动如豆,但搏动部位较小,主要见于关部;
动脉主惊恐,痛症;
脉理:惊恐、疼痛则阴阳不和,气血逆乱,脉行躁动不安,故见动脉。 |
#,涩脉
涩脉:细迟短涩,往来艰难-------------即脉细带涩,极不流利,有欲来而不即来,欲去而不即去之感;
涩脉主血少伤精,寒湿痹证、四肢麻木、癥瘕积聚等证。
脉理:由于精亏血少,不能濡润血脉,或气滞血瘀,湿邪粘滞,寒邪收引所致血脉运行不畅,皆可见涩脉;
#,长脉
长脉:首尾端直,超过本位-----------即脉直而长,超过寸关尺三部,指下如按长杆之感;
长脉主有余之证,亦可见于正常人。如脉长而和缓,是中气充足,气血通畅的表现,为健康脉象,即所谓“长则气治”。如长而弦硬,主阳气有余,即阳亢内热;
脉理:气血旺盛,运行通畅,则脉长而和缓有力。肝阳有余,热盛阳亢则气血壅盛,脉道坚满,故脉长而弦硬。
#,短脉
短脉:首尾俱短,不能满部-------------即脉搏的部位短小,不及寸关尺三部。
短脉无力主气虚之症,有力主气滞、痰滞、食积;
脉理:气虚无力帅血,则脉动无力,不能满部,即所谓“短则气病”。气郁痰滞食积阻碍脉道,脉气不伸,则脉短而有力。
#,洪脉
洪脉:洪大有力,来盛去衰-------------即脉道宽阔,波动大而有力,满指滔滔,状如洪水,指下脉来搏动很强而去时突然消失之感;
洪脉主三焦实火,热盛阳亢;见于各种温热病之极期;
脉理:内热亢盛,气盛血涌,脉道扩大,故见洪脉;若久病虚劳而见洪脉,则属邪盛正衰之危证。
#,细脉、濡脉、弱脉、微脉
此四种脉都是脉形细小、软弱无力。
细脉:脉细如线,应指明显---------即脉来虽小如线,软弱无力,但按之不绝、始终清晰;
细脉主诸虚劳损,气血两亏及湿邪为病;
脉理:气血两亏不能充盈于脉道则见脉细小、软弱、无力;若湿邪阻压脉道亦可见细脉。
濡脉:浮细而软,重按不显----------极软而浮细,如帛在水中,轻手相得,按之无有;
濡脉主虚证(偏于血虚)、湿证;
脉理:同细脉。
弱脉:沉细而软,重按欲绝;
弱脉主虚证(偏于气虚);
脉理:血亏则脉道不充,气虚则搏动无力,故见弱脉。
微脉:极细而软,若有若无;
微脉主阳衰,气血极虚;
脉理:因阳气暴脱,气血极虚,无力鼓动于脉,故见脉极细而软,似有似无。 #,弦脉、紧脉、革脉
弦脉:端直而长,如按琴弦-----------即脉硬而端直,挺然指下,极不柔软;
弦脉主肝胆病、痰饮、疟疾和痛症;
脉理:肝失疏泄则脉道收缩、劲急而见弦脉。
紧脉:脉来绷急,紧张有力----------即脉跳动快而有力,绷急弹指,状如牵绳转索;
紧脉主寒证、痛证。
脉理:寒病则脉道拘急收缩,正邪交争则气血运行加快,故脉见数而弦急的紧脉。
革脉:浮弦中空,如按鼓皮-----------即浮取弦急,按之则表坚里虚,如用指按鼓皮之感;
革脉主亡血、失精、小产、崩漏;
脉理:因精血亏虚,气无所附而浮越于外,外强中虚,故见革脉。 #,代脉、结脉、促脉
代脉:缓而时止,止有定数---------即每隔一定的致数出现脉搏间歇,且歇止时间较长;
代脉主脏气衰竭;
脉理:因脏气衰微,气血亏损,脉气不能接续,故脉来缓弱而有歇止,间歇较长。
结脉:缓而时止,止无定数--------即脉来缓而有不规律的间歇;
结脉主阴盛气结,老痰结滞;
脉理:因寒凝气滞痰结,气血不畅,脉气阻滞,故脉来缓而时有歇止。
促脉:数而时止,止无定数---------即脉跳快而有不规则的间歇;
结脉主气滞血瘀,痰食停积,阳热亢盛。
脉理:气血痰食郁滞化热或阳热亢盛,不能和阴,造成脉流加快,逆乱不和,脉气不能接续,故数而时止。 看《医醇賸义》有一段: “ 其在右关,脾胃属土;仓廪之官,水谷之府。 右外以候胃,内以候脾。土为万物之母,脾胃不败,则正气犹存,病家所以重胃气也。 其在左关,肝胆之部;风阳易动,不宜暴怒。 左外以候肝,内以候胆。肝胆应春,所以生长,然风阳易动,亢则为害,最宜善调。” 这里面的“内、外”如何理解,是脉的位置吗?在何处? 10,28脉的分类和鉴别
张仲景把脉分两大类:
阳:大、浮、数、滑;
阴:沉、涩、弱、弦、迟;
滑寿主张以浮、沉、迟、数、滑、涩六脉来统领诸脉;
陈修园主张以浮、沉、迟、数、虚、实、大、缓八脉统领各脉;
后世则多主张以浮、沉、迟、数、虚、实六脉以统领各脉,作为辩证纲领;因为六脉是表证、里证、寒证、热证、虚证、实证的脉象,任何疾病在六纲辩证之内;故多采用之。
11,六脉的具体分类及同类脉的鉴别;
浮脉类:浮、芤、革、散--------------四脉俱浮
鉴别: 浮脉举之有余,按之不足。芤脉浮大中空,如按葱管。革脉浮弦中空,如按鼓皮。散脉浮散无根,至数不齐。
沉脉类:沉、伏、牢---------------------三脉俱沉
鉴别:
沉脉轻取不应,重按始得。伏脉重按不显,推筋乃见。牢脉沉大而弦,坚牢有力。
迟脉类:迟、缓、结、代---------------四脉俱慢
鉴别:
迟脉一息三至,去来极慢。缓脉一息四至,往来和缓。结脉迟而时止,止无定数。代脉缓而时止,止有定数。
数脉类:数、疾、动、促---------------四脉俱快
鉴别:
数脉来去快速,一息六至。疾脉脉来急疾,一息七至以上。动脉滑数如豆,仅现关部。促脉数而时止,止无定数。
虚脉类:虚、细、濡、弱、微、涩、短-----七脉俱无力
鉴别;
虚脉浮大而软,举按无力。细脉脉细如线,始终清晰。濡脉细软而浮按之空虚。弱脉细软而沉,重按欲绝。微脉极细极软,若有若无。涩脉细迟短涩,往来艰难。
短脉首尾俱短,不能满部。
实脉类:实、长、洪、滑、弦、紧-----------六脉俱有力
鉴别:
实脉长大而弦,举按有力。长脉首尾端直,超过本位。洪脉脉来洪大,来盛去衰。滑脉往来流利,应指圆滑。弦脉端直而长,如按琴弦。紧脉脉来绷紧,左右弹指。 12,相兼脉象与主病
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是复杂的,临床可单见一种脉象,但多数是两种以上的脉象同时兼见,叫相兼脉或复合脉。
比如:浮缓为二合脉;沉细而数为三合脉、、、、、、
相兼脉断病,比如:
浮脉主表,紧脉主寒,浮紧相兼即为表寒;
数脉主热,浮数相兼即为表热;
缓脉主虚,浮缓相兼即为表虚;
滑脉主痰,浮滑相兼即为表证挟痰;
沉脉主里证,涩脉主血瘀,沉涩相兼即为内有瘀血;
弦脉主肝病,沉弦相兼即为肝郁气滞;
缓脉主虚主湿,沉缓相兼即为内有湿邪;
迟脉主寒,沉迟相兼即为里寒;
弦脉主肝病,数脉主热,弦数相兼即为肝火;
紧脉主寒痛,弦紧相兼亦为寒痛;
细脉主血虚,弦细相兼即为血虚肝郁
、、、、、、、、以上为二合脉。
又比如:
沉脉主里证,细脉主血虚,数脉主热证,沉细数相兼可见于阴虚证;
数脉主热,弦脉主肝病,滑脉主痰,弦滑数相兼可见于肝火挟痰证;
、、、、、、、、以上为三合脉。 13,脉证顺逆与从舍
凡实证见实脉,虚证而见虚脉,称为-----------脉证相应。属顺证,疾病愈后多良好。
比如:
新病外感发热,脉见浮数有力;实证高热,腹满便秘,脉见洪实,说明邪气虽盛而正气未衰,足以抗邪,故预后良好。
久病、虚证脉见沉细虚弱,说明正气虽衰邪气亦衰,正气有恢复之机,故疾病预后亦良好。
凡实证而见虚脉,虚证而见实脉,称为--------脉证相反。属逆证,疾病愈后较差。
比如:
如新病、实证而脉见沉细虚弱,说明邪盛正虚,无力抗邪,故预后较差;
久病、虚证而见脉浮洪滑实,说明正气已衰而邪气亢盛,故病多凶险。
在临床上遇到脉证相反时,还必须辨明疾病的寒热、虚实、真假;抓住本质而舍弃假象,或舍证从脉,或舍脉从证,才能给以恰当的治疗。
比如:
病人外虽烦热而脉见虚弱,说明是虚火内扰;腹虽胀满而脉见微弱,说明是脾虚作胀;虚火虚胀不可用攻法,故当从脉之真虚,舍证之假实。
又比如:
伤寒证,出现四肢厥逆,恶寒战栗但脉见滑数者,说明是内热极盛而格阴于外,并非虚寒,故当从脉之真实,舍证之假虚;
-------------------------------------以上为舍证从脉。
若病人无外感发热烦躁,而脉见洪数,知非火引起;内无胀满食滞而见滑脉,知非里实引起,无热无胀不可用泻法治疗,故当从证之真虚而舍脉之假实。
又如,病人因寒邪内伤,食滞内停,心腹急痛,而脉反见沉伏,这是因实邪郁闭,阳气不得外达所致,并非真虚,故当从证之真实,舍脉之假虚。
-------------------------------------以上为舍脉从证 14,败脉诊法
凡无胃气、无神、无根之脉就叫做败脉,或死脉、怪脉、真脏脉。
十怪脉的脉象及主病如下:
釜沸:脉在皮肤,浮数之极,如釜沸中空,绝无根脚。------------即脉数无根,如水之沸腾,息数俱无-------主三阳热极,亡阴之候。
鱼翔:脉在皮肤,头定而尾摇,浮浮泛泛,似有似无,如鱼之翔,------即脉浮极微,至数不清-----------------主三阴寒极,亡阳之候。
弹石:脉在筋肉之下,辟辟凑指,如指弹石-------------即脉沉而实,促而坚,有如指弹石之感--------------------为肾经真脏脉见。
解索:脉在筋肉之上,乍疏乍密,散乱无序,如解乱绳之象-----即脉跳突快突慢,节律混乱----------------------主肾与命门之气皆亡。
屋漏:脉在筋肉下,如残漏之下,良久一滴,溅起无力,状如水滴溅地貌---------即脉来极慢,很久一跳,间歇不匀------主胃气营卫俱绝。
雀啄:脉在筋肉间,连连急数,三五不调,止而复作,如雀啄食之状---------------即脉急而数,节律不齐,止而复跳-------主脾胃气已绝。
偃刀:如抚刀刃,浮之小急,按之坚大而急-------------即脉弦细紧急,如手触刀刃,其数无准----------是肝之危脉。
转豆:脉来累累,如循薏苡仁之状------------即脉来如转豆,来去捉摸不定,并无息数--------------------是心之死脉。
麻促:脉如麻子纷乱,细微至甚---------------即脉急促零乱,极细而微----------------------侍卫枯营血独涩的危重之候。
虾游:脉在皮肤,来则隐隐其形,时而跃然而去,如虾游冉冉,忽而一跃的状态------即脉浮而至数不清,时而一跳,继而消失-------主死候。 15,诊妇女脉
#,诊月经脉
注:妇女左关尺脉,忽大于右手,而无身热、口苦、腹胀等实热症状,就是月经将至。若寸关调和而尺脉不至,则月经多为不利。
经闭----------------有虚实之分
尺脉微涩,是血少的虚闭证;尺脉滑,是实闭证。
#,诊妊娠脉
注:已婚妇女停经而无疾病症状,有恶心、嗜酸等饮食异常的表现,脉来滑数冲和,可考虑为妊娠脉象。
《素问·腹中论》---身有病而无邪脉-----即说身体有停经、恶心、嗜酸等症状反应而脉象冲和,无弦芤涩等象,便是有孕之证;
《素问·平人气象论》---手少阴脉甚者,妊子也------即是月经初停时,诊左寸脉滑动,是血欲聚养胎的现象;
《素问·阴阳别论》-----阴博阳别谓之有子-------即说两尺脉属阴属肾,而肾主胞胎,故两尺滑数博指,异于寸部阳脉的,便是妊娠胎气鼓动之征。
因病停经与妊娠停经的区别:
积聚脉多弦紧沉结、或沉伏,而孕脉必滑;怀孕有数脉,劳损亦有数脉,但劳损脉兼涩,而妊娠脉数必兼滑-------------这是孕脉与病脉的鉴别法。 #,诊胎脉
凡妊娠阳气必动于丹田,脉见沉洪,才能温养胎形;如果涩脉见于沉候,是精血不足,胎气便受影响,所以沉按脉仍洪强,才是有阳气的活胎;如果沉候阳气衰绝,则胞中已是死胎,或为痞块。
#,诊将产脉
《诸病源候论》-----孕妇诊其尺脉,转急如切绳转珠者,即产也;
《医存》-------妇人两中指顶节之两旁,非正产时则无脉,不可临盆;若此处脉跳,腹连腰痛,一阵紧一阵,二目乱出金华,乃正产时也; 16,小儿脉象主病
五、六岁小儿,一息六至为平脉;八、九至为数;四、五至为迟。3岁以下,八至为平。只诊浮沉、迟数、强弱、缓急,以别阴阳寒热,邪正盛衰。脉主病上以浮数为阳,沉迟
为阴,强弱分虚实,缓急测邪正。数为热,多属腑;迟为寒,多属脏;沉滑为食痰,浮滑为风痰。紧主寒,缓主湿。大小不齐为滞。小儿肾气未充,脉气上于中候,无论脉体素
沉素浮,重按多不见。如重按仍见,便与成人劳实脉同论。
------------------------------脉诊录述到此结束,同好勤加研习,会心揣摩,四诊合参,方药齐备,将中医发扬光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