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泥塑 | 妙用无私无象,雕刻万形千状

 快乐老年435 2019-09-11

源自神话,生动有灵

泥土,是滋养万物的根基。中国传统神话中,女娲用泥土创造人类的传说,更是赋予了它神奇的力量。泥土是大自然的恩赐,它虽然唾手可得,但通过艺术家的创作,可以幻化出惟妙惟肖的中国泥塑。民间泥塑,携带着与生俱来的原始魅力,历经千百年来的文化积淀,在人们的意识里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

泥塑 | 妙用无私无象,雕刻万形千状

泥塑艺术是人、土地和自然的故事,是每个人心灵的故事。在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长河之中,它以其简单原始的材料——泥土,塑造出诸多的艺术形象。贾平凹说:人是从泥土里来的,终究又会归为泥土。御风也罢,扶风也罢,怀风也罢,只有这风,是泥土捏的东西的灵魂。泥土滋养了生命,给人类带来了恩惠。

泥塑 | 妙用无私无象,雕刻万形千状

它来自脚下大地,却拥有生命之灵。

大概是孩子们的天性,都喜欢与泥土打交道。天真烂漫的孩童最喜用泥土为材料,一个个形态各异的泥人在他们手里慢慢成型,勾画着他们心中的梦。此时此刻,原本的泥土被赋予了全新的使命。

泥塑 | 妙用无私无象,雕刻万形千状

泥塑生在民间,长在民间。因此,处处流露出民间艺术的质朴、民间文化的直率。一直以来,它都传承在最为朴实的农民手中。他们在小至方寸,大不过一尺的泥塑上,任意挥洒着他们无拘无束的想象。他们用乡下人喜闻乐见的形象和纹样,在不知不觉中承担起传递民族本色艺术的重任。因为简单,因为无所顾忌,也因为它的朴实。

穿越时空,绘象历史

历朝历代,泥塑都是民间一种最廉价、也最具生趣的艺术品类。

泥塑艺术发展到宋代,不但宗教题材的大型佛像继续繁荣,小型泥塑玩具也发展起来。有许多人专门从事泥人制作,作为商品出售。北宋时东京著名的泥玩具“磨喝乐”在七月七日前后出售,不仅平民百姓买回去“乞巧”,达官贵人也要在七夕期间买回去供奉玩耍。在明清以后,民间彩塑赢得了老百姓的青睐,其中最著名的是天津的“泥人张”和无锡的惠山泥人。

泥塑 | 妙用无私无象,雕刻万形千状

在中国会捏泥人的很多,但“泥人张”的泥人历史久远,不碎不裂,和泥人张使用独有的秘方有关。泥人张所使用的泥是天津西郊古河道底下一米深处的红色黏土,这里的黏土含沙量小,经过筛、晒干等工序,打制泥人时再加上棉絮以及自己研制的一些添加物,增加拉力,使泥土不易散断,这样做出来的作品不开裂。

泥塑 | 妙用无私无象,雕刻万形千状

泥人张的作品是塑与绘的结合,先塑造后绘色,其中塑最为关键。先将人物的形体塑出,然后刻画衣纹,表现质感。在绘色上采取的是中国绘画中的工笔手法,使作品增添光感、色感和质感。“塑造”与“绘画”巧妙结合,展示给人们的是真实而有力度的生命!

泥塑 | 妙用无私无象,雕刻万形千状

泥塑人物:历史给予的性灵

惠山泥人的创作艺人在创作泥人时不炫耀技巧,凭着自己的智慧和手工技巧进行创作,带有很大成分的生活原型特点。

惠山泥人最为引人瞩目的是一个个生动逼真的戏剧人物形象。它将经典的戏剧情节一一再现出来,再加上艺人们赋予的夸张动作和色彩。每一个人物形象都像是在演绎整个故事。

泥塑 | 妙用无私无象,雕刻万形千状

泥人艺人为了突出泥人的面部表情和最后的欣赏效果,经常将泥人的头部捏的稍微大一点,这样使得作品更加的灵动传神,而且对于观赏者而言这样的效果并不会显得十分突兀,这种在拙朴中追求自然,简洁中追求灵动的创作手法是惠山地区劳动人民的神奇创造,显示了江南水乡的清新、精巧的气质。

虽然经历岁月的风尘,但今天的泥塑依然折射出先民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很多图案和图像显示出强烈的图腾意味。

泥塑 | 妙用无私无象,雕刻万形千状

历经千百年的漫长岁月,绵延不断传承至今的手工艺,如同潋滟的波光,闪烁在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中。泥塑艺术伴随着人们对泥土的敲打,从原始社会一路走来,从最原始的泥塑到最现代的作品。只要是泥塑,就不可能改变它的材质。泥土是它永远最忠诚的陪伴者。

在黄土地里,泥塑代表着力量。泥塑的古朴,就如同它血脉里的血。承载着黄土的厚重,也承载着历史的悠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