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座坑道式炮台可供两千余士兵作战、生活,堪称亚洲之最

 你在我在观自在 2019-09-12

青岛山炮台遗址位于青岛市京山路,堪称亚洲第一,是目前国内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庞大、设施最完善的一战时期地下军事设施。图为,在弹丸室,模型展示当年德军士兵搬运弹药时的情景。

这是炮台的核心位置——炮台。这门炮叫1904年式克虏伯重型臼炮,是早期榴弹炮的一种。在炮台展览馆和地下遗址中,有许多珍贵的甚至绝无仅有的历史遗迹,如德皇威廉二世的画像,胶澳总督使用的写字台,从民间收购的当时的德式床、电报机,德军军服及头盔等;复制文物中有原北炮台处的克虏伯大炮,另外还有壁画、群雕、沙盘等供人们参观。

这是大炮的后半部分。当年,德军使用劈山、浇注、回填式施工方法建成炮台,并设有防潮、防水隔离带。在各个指挥室内,还设有互相传递作战命令的“信窗”,有进行巷战的狙击掩体,有存放弹药的壁橱和摆设灯台的地方,还有审讯俘虏的密室。

这是德军装填弹药时的情景,一发炮弹有300公斤,士兵是无法用人力搬运,所以都采用机械装填。

炮身上的刻度和转盘,可以通过转盘,调整炮的仰角和大炮的指向。这座铁塔是在德国本土铸造成的。用船运到青岛之后,便在山顶进行拼装。 塔上的近10厘米直径的螺丝钉,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最大的。还有塔内的工字钢和铆钉,也采用了当时德国最先进的技术,至今仍不生锈”。

这是药筒室,药筒里装着发射炮弹的弹药,推动300公斤的弹丸飞向目标。青岛山炮台是帝国主义侵略青岛的一个铁证,也是中国近代史的一个缩影。炮台遗址是内容丰富、直观形象的爱国主义教育生动教材,以活生生的历史事实和证据生动地讲述了青岛的一段屈辱经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