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偷葱能嫁高富帅,偷瓜可以生儿子……原来古人的中秋这么嗨!

 袁承志dtau70na 2019-09-12

明天就是中秋了

不少小伙伴已经买好了回家的车票

就连平时看上去沉稳内敛的上班族

也已经在办公室里坐不住了

随时随地面向楼梯口准备发射

▲金农作品,局部

那么大家打算中秋怎么过呢?

“当然是回家了,毕竟父母已经年迈”

“和小伙伴出门嗨,难得的小长假”

“加班狗表示,继续工作工作工作”

……

你说社长我啊?

当然是团圆+看展,两不误咯

▲《月华图》金农

不过话说回来,古人没有手机wifi

交通还不便利,中秋该多无聊啊

嘿嘿,这还真是乃们想多了

古人的中秋其实…

超!级!嗨!

▲《瑶台步月图》故宫博物院藏

中秋:你猜我从何而来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

肉眼可见,这家伙的“名号”众多啊!然而中秋节表示:“我的来历、起源也很多!”

▲《梧桐双兔图轴》冷枚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01

嫦娥奔月,应该是大家最耳熟能详的传说故事了,抱着玉兔,独坐幽寂广寒宫中的嫦娥,以及眼巴巴想着妻子的后羿,想想都很凄凉……

▲唐寅 《嫦娥执桂图》

唐代诗人李商隐就曾感叹:“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所以多愁善感的古人决定,一定要在这天阖家团圆,再顺便拜拜月亮、嫦娥,祈求圆满……(求嫦娥的心理悲伤面积~)

▲明 张路《月殿嫦娥图》 

对了,还有更“过分”的呢,相传齐国丑女无盐,因早年虔诚拜月,于某个十五月圆夜突然看着容貌出众,不仅被天子临幸了,还被立为了皇后。所以之后不少女子拜月,都冒着“貌似嫦娥,面如皓月”的小心思~(都是月亮惹的祸,默默心疼嫦娥三秒)

▲清  高其佩 《嫦娥》(《蟾宫折桂图》)

02

古代帝王表示,最早以前,中秋只有我等“高富帅”才能享有,普通老百姓大概都忙着搬砖补贴家用呢~不过后来那些文人墨客,觉得我等也得fashion起来,于是才慢慢流传开来。

▲《月曼清游图》册之八月“琼台玩月”

清,陈枚绘,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中就有记载“八月十五中秋节”

▲《五代人浣月图》

当然到了宋朝,中秋节直接上升到了全民狂欢的节日,作为法定节假日,人们常常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high到天亮!

吴自牧《梦粱录》中曾详细记述了南宋都城临安的中秋之夜:“此夜天街买卖,直到五鼓,玩月游人,婆娑于市,至晚不绝。”

▲马远 《松月图》

要社长说,既然中秋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再加上古人爱想、爱玩(科技不发达,又没网络,可不得天马行空,整点乐子啊~),所以关于中秋的起源和传说,势必不会少,但无论是和古时帝王祭祀活动有关、还是说与农业生产有关、亦或是源于隋末唐军的发放的军粮。对于一年到头忙成狗的上班族来说,只要能以此阖家欢乐,得空放松一下,那就是弥足珍贵的。

▲《圆明园十二行乐图·八月赏月》郎世宁(清)

偷菜摸瓜,古人中秋欢乐多

现在人过中秋,那是三五个“网红”月饼+一部可以连接世界的手机,听上去“其乐无穷”,but和千年前的古人相比,实在是……太!单!调!了!

▲南宋 马远《月下把杯图》

01

在那个没有WIFI、没有套路、没有雾霾的年代,借着花好月圆之夜,古人体内浪漫而多情的DNA就被激活了。

▲高岑《梧亭赏月图》

▲明 戴进 《月下泊舟图》

比如我们的大文豪苏轼,虽然平时够豪放、洒脱,但看着别人一家团圆,自己却被贬在外伶仃孤苦,难免会有所感怀:“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首《水调歌头》简直道出了多少人的心声~

▲马远 《举杯玩月图》

当然不光是苏轼,中秋佳节文人儒士都纷纷出动了,有的举杯邀月,有的对月吹箫,有的观潮吃月饼……然后流传千古的诗词歌赋来了~(555,拼学识内涵的时候到了)

▲李嵩 《月夜看潮》

02

不过千年前的普通老百姓和咱一样,肚子里墨水没那么多,所以不爱搞吟诗写词那一套,但人家拼的是体力、刀工、灵活度……(what?)

▲明  陶成 《蟾宫月兔图》

▲明 戴进 《月夜访友图》

特别是过节熬夜,那可不是现代人的专属,咱老祖宗老早玩过了~相传年轻子女们越晚睡,其父母就会越长寿,所以中秋熬夜赏月的人可不少!

▲宋 夏圭《松溪泛月》 

当然纯粹赏月,总会有些无聊,爱玩的老祖宗还搞了许多乐子,比如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舞火龙等。

▲清 八大山人 《瓜月图》

至于吃月饼,那是妥妥的必备节目。不过到了明朝,除了要备月饼,还有西瓜,精致的明朝人会把西瓜雕琢成莲花造型,所以说没点技术含量,都不敢去明朝过中秋了~

▲明 徐渭《黄甲图轴》故宫博物院藏

03

然而不少小伙伴表示,以上这些也比较普通了,有没有更有趣好玩的呢~嘿嘿,那必须……有啊!

▲清 蒋溥《月中桂兔图》

大家都知道,古代女子讲究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大家闺秀都被养在深闺里。but在中秋夜,就可以放肆的狂欢一下了。

清代沈复在《浮生六记·闺房记乐》中指出,在吴地的中秋日“妇女是晚不拘大家小户,皆出,结队而游,名曰‘走月亮’。”

▲改琦 《嫦娥献寿》

别看这“走月亮”听着就跟盛装打扮,成群逛街似的,里边的名堂可不少。至少要走过三座桥,且不能重复走同一个桥,直到夜半方散,这不仅需要体力,还是个脑力活儿。(所以领路人脑子和体力一定都得好)

此外,这“走月亮”还分少女和妇女。未婚少女多爱此时“偷菜求郎”,据说“偷着葱,嫁好夫,偷着菜,嫁好婿”,想想都很刺激。

▲明 陈洪绶  《水中月》

至于已婚的,特别是还没生孩子的,就喜欢摸秋。清代梁绍壬《两般秋雨·随笔》中记载:“女伴秋夜出游,各于瓜田摘瓜归,为宜男兆,名曰摸秋。”

据说摸个南瓜,是生男孩;摘个扁豆,是生女孩。而且摸回来的瓜,还得吃完,不能隔夜,不然就不灵了。所以胃口小的,还得摸个小点的~

▲马远 《对月图》

话说,这平白无故丢个瓜,瓜农可不得气死哦!据说古代瓜农对此事可乐着呢:“中秋之夜去摸瓜,不算偷来不算拿。来年生个胖儿子,答谢瓜主当干爸。”

其实,古代中秋佳节玩的乐子可多着呢,由于篇幅有限,社长就不一一介绍了。话说,现在过中秋除了团圆饭,月饼营销火热外,其它似乎淡化了很多,而出门旅游,又似乎少了点节日的氛围,对此你有什么好建议呢,评论区聊聊吧~

▲《月嫦娥扇面》

▲《竹亭对棋图》

▲高剑父《中秋月蜻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