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武帝的感叹:世人皆知李广难封,可知李广难用乎?

 渐华 2019-09-13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还记得上小学时,每每念起卢纶的《塞下曲》,便会对西汉的这位飞将军李广肃然起敬。好厉害的箭术,竟然能射透那么坚硬的石块,那时的小朋友都非常崇拜他,也希望自己能有这么一身好武艺。
时运不齐,命途多舛。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上了高中,读了王勃的《滕王阁序》,才知道飞将军虽一身武艺,却难以封侯,为他的机遇打抱不平且感到惋惜,为什么李广没遇上伯乐?为什么他的才华被埋没?难道是因为当时的国君昏庸吗?
      长大后,再读《史记》,前后反复参考了几个人的列传,才知道事实可能并非如此。那究竟如何呢?且听悠悠君娓娓道来。

01

刘邦时期,李广能否有望封万户侯?

      孝文帝十四年,匈奴大入萧关,而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为汉中郎。广从弟李蔡亦为郎,皆为武骑常侍,秩八百石。尝从行,有所冲陷折关及格猛兽,而文帝曰:“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
      公元前166年,李广应召入伍抗击匈奴,因其精通骑箭,斩杀匈奴很多,而被封为汉中郎。当是时,汉文帝在位,侧重修生养息,对匈奴的政策以和亲为主,防守为辅。所以,李广虽然骁勇善战,但鲜有出兵的机会。于是,汉文帝也为之扼腕叹息:“李广生不逢时,如果在高祖刘邦之时,必然不止万户侯啊!”那么果真如此吗?
      李广虽然勇猛,但并无谋略,我选了刘邦时期的四位武将,战斗力可与其匹敌,下面是他们所获得的食邑情况。
舞阳侯樊哙:益食邑千三百户,定食舞阳五千四百户。
曲周侯郦商:更食曲周五千一百户,除前所食。
汝阴侯夏侯婴:益食千户,定食汝阴六千九百户,除前所食。
颍阴侯灌婴:定令婴食颖阴五千户,除前所食邑。
      樊哙5400户,郦商5100户,夏侯婴6900户,灌婴5000户。这四人追随刘邦,浴血沙场多年,且与刘邦关系亲近。那么李广被封为万户侯的几率有多大?各位可以自行判断。
樊哙剧照
悠悠君点评:
      汉文帝的惋惜只是指李广不能效力于刘邦,而刘邦前期与秦军作战,中期与楚王项羽、诸侯魏王豹、赵国陈余、齐国田广等人作战,晚期多用计谋平定异姓诸侯王,期间,只有一次正面遇上匈奴。
      所以,刘邦的战场其实在中原内部,所采用的兵法对匈奴来说未必有效。从这里,我们无法判断李广是否能笑傲大漠战场。

02

和亲时期,李广的肉搏影响了对匈奴怀柔的国策

      徙为上谷太守,匈奴日以合战。典属国公孙昆邪为上泣曰:“李广才气,天下无双,自负其能,数与虏敌战,恐亡之。”于是乃徙为上郡太守。后广转为边郡太守,徙上郡。尝为陇西、北地、雁门、代郡、云中太守,皆以力战为名。
      到了汉景帝之时,汉朝仍旧延用汉文帝时期的怀柔国策,李广依然英雄无用武之地。他后来被派往上谷郡,那里是边境的第一道防线,李广天天与匈奴打仗,且乐此不疲。
匈奴和亲

03

进攻时期,未建寸功

      (1)作为资深抗击匈奴将领,一平二负有负圣恩
後汉以马邑城诱单于,使大军伏马邑旁谷,而广为骁骑将军,领属护军将军。是时单于觉之,去,汉军皆无功。
      公元前133年,汉武帝一改之前的国策,决定攻打匈奴。李广终于迎来了人生中的大好时机。虽然年过半百,但考虑其长期位居抗击匈奴的第一线,对匈奴作战经验丰富,在汉武帝的眼里,李广可担当此重任。然而事与愿违,匈奴识破了汉军的诱敌之计,30万汉军因此无功而返,李广首战颗粒未收。
      其後四岁,广以卫尉为将军,出雁门击匈奴。匈奴兵多,破败广军,生得广。吏当广所失亡多,为虏所生得,当斩,赎为庶人。
      公元前129年,李广再次奉命出击匈奴,结果反被俘虏。后来虽侥幸逃脱,但终因损兵折将惨重而被贬为平民。
李广夺马而逃
      元朔六年,广复为後将军,从大将军军出定襄,击匈奴。诸将多中首虏率,以功为侯者,而广军无功。
      公元前123年,汉武帝终于重新起用李广为将军,跟着卫青抗击匈奴,但是仍旧没有任何军功。3年后,李广遇上了匈奴左贤王四万骑兵的围攻,几乎全军覆没。
      不是汉武帝没给他机会,李广从第一次到最后的漠北之战,共计参加重要战役三次,却没给汉武帝带回任何惊喜。如果您是汉武帝,会这么想?显然,此时的李广在汉武帝心中的地位节节下滑,勇气可嘉,难建寸功,实属食之无味而弃之可惜罢了。
      (2)卫青、霍去病等一批青年将领异军突起
      公元前127年,河南之战第一次大败匈奴,年轻将领卫青一战成名,赶走匈奴的楼烦王和白羊王,解除了长安的威胁。
公元前124年,卫青赶走匈奴右贤王,官至为大将军,成为全军统帅。
      公元前123年,年仅18岁的将领霍去病横空出世,率领800骑兵深入大漠,大破匈奴骑兵,拜骠骑将军,首战便封冠军侯。
公元前121年,霍去病再度出击,河西之战大破匈奴,占领河西之地,为打通了西域道路奠定基础。迎接浑邪王降兵并为其平定内部叛乱者。
      短短6年时间,卫青和霍去病面对同样的匈奴,却战功赫赫,成为汉武帝攻打匈奴的制胜法宝。
卫青剧照
      另外,两人较李广来说,除去战功,还有年龄的优势。在这么明显的差异下,英明的老板尚且知道如何用人?何况是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即便卫青、霍去病偶尔小败一次,他也能接受,来日方长,他们毕竟年轻,有的是时间栽培。而李广此时早已年逾花甲,行将就木之人,汉武帝还敢和他展望未来吗?
      (3)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漠北果成其绝命之战
      後二岁,大将军、骠骑将军大出击匈奴,广数自请行。天子以为老,弗许;良久乃许之,以为前将军。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发动漠北之战,由卫青、霍去病各率5万骑兵远征匈奴本部。时年60多岁的李广请求随行,汉武帝本不想用他,后经不起他的苦苦哀求,才同意他出任前将军。但这只是碍于情面,汉武帝其实另有打算。
      大将军青亦阴受上诫,以为李广老,数奇,毋令当单于,恐不得所欲。
      卫青早就接到汉武帝的私下命令,不能让李广当前锋,原因是年老以及运气太差。
      于是,李广便被安排从东路出击,后由于迷路而没能准时到达目的地,以致于错失活捉匈奴单于的机会。卫青让李广总结原因,李广却坚信自己被人算计,宁愿自刎结束一生。
李广剧照

04

李广不能建功,到底是运气太差还是另有原因?

      从上面的内容不难发现,其实汉武帝给予李广的次数并不少。但每次不是被擒就是无功而返,或者损失惨重。难道真的是汉武帝口中所言的运气太差?我想并非如此。
      (1)也许我们可从霍去病那里找到答案
      天子尝欲教之孙吴兵法,对曰:“顾方略何如耳,不至学古兵法。
      汉武帝想培养霍去病,便推荐其学习孙武、吴起之兵法,不料霍去病一口就回绝了,理由是战争只需了解战略即可,不必学习古代兵法。
      是霍去病太狂妄吗?不是,因为战场环境改变了,孙吴兵法以攻城略地为主,适用于中原战场。中原间的征伐不过于诸侯之间,城池是固定的,百姓也是群君在一起,只要城池攻破,就算胜利了。即使有些天堑险隘,这么多年的征战,将领们对中原地形也是了然于心。
霍去病剧照
      那么匈奴这边,汉军要解决哪些问题?
      ① 汉军面对的是一望无际、荒无人烟的茫茫大漠,匈奴神出鬼没,进攻之前必须先找到他们的踪迹。
      ② 匈奴多骑兵,行动迅速,所以,汉军的行军作战速度必须比他们还要快捷,方能制胜。
      ③ 当遭遇匈奴主力且敌众我寡的情况下,如何迅速找到其军中的软肋,以致于各个击破?
      ④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粮草问题解决,才能确保骑兵的行军速度。
      所以,攻打匈奴最简单有效的方法便是找到他们,攻其不备,采取迂回战术,将其各个击破。
      霍去病作为一名汉人,当然不熟悉匈奴地形及其生活习惯。但是,他就知道变通,大胆起用匈奴本地人作为参谋,不但容易找到匈奴主力,识别出匈奴的弱势在哪里,还能夺其粮草,有效保障了骑兵的行军速度。当霍去病的骑兵能发挥其最大优势时,匈奴无论多么狡猾,不再是来去无踪的鹰,而只是瓮中之鳖了。
      (2)反观李广,这么多年的经验可总结为两点:
      ① 善于防守李广长年驻守边疆,却从未深入匈奴境内,不了解那里的地形,也从没有考虑要去招募一些当地人做为向导。没有本地人的指导,需要自备粮草,可以想象其行军有多缓慢。
      ② 肉搏。李广每次遇到匈奴,就憋不住,不懂得迂回击破的策略,只知道往死里打,哪怕只剩一兵一卒。
所以,当年轻将领摸索到抗击匈奴的有效方法后,李广这种死战的套路当然就不会再得到汉武帝的青睐。

05

汉武帝的考量

      (1)军功考核决定武将排行名次
      在决定讨伐匈奴起的那一刻,汉武帝手上必然有一张武将的排行榜,用来考核武将的战绩。那时李广因为长年身处边境要塞,必然高居榜首或者至少名列前茅,在汉武帝心中地位也是举足轻重的,所以才有了第一次的率先出征。
      但是纵观李广的战绩,和卫青、霍去病相比,简直就是天壤之别啊!
      (2)攻打匈奴的经济考量
      自从开打匈奴后,国库财政十分紧张,尽管实施告缗令,但每次出征也要精打细算。试想,举国上下勒紧裤腰带,支持打击匈奴,当然是要看到成绩的,否则汉武帝将面对多大的压力,朝堂大臣的劝谏、民间百姓的抱怨。
      而李广每次辜负圣恩,不是全军覆没就是无功而返。李广在那里抱怨自己运气太差,或者遭到小人算计,他可曾想到汉武帝为此花了多少钱。
      无论从军功考核还是攻打匈奴的经济上考量,李广的性价比实在太差,汉武帝用他就如同向河里扔钱币一去不返,所以,对于汉武帝来说,尽量不用李广才是正确的选择。

结语

悠悠君点评:
      李广因为一箭射入石头而名动天下,又因为爱与匈奴搏命而得到君王的信任和老百姓的尊重。
      但是,善守的将军未必能攻,拼命的打法未必有效。当他迈上匈奴所处的茫茫大漠后,李广既不熟悉地形,也不改变原有的战法,即便遇上匈奴主力,不懂的迂回之术,而是坚决以命相搏,以致于屡战屡败。而李广的武将排名也从刚开始的名列榜首到后来的名落孙山。
      因为汉文帝的高度评价,汉武帝给足了李广征伐匈奴的机会,可是终究一事无成。但人们为李广没有封侯而谴责汉武帝时,可知道汉武帝为其投入了多少?
      面对李广这样的员工,汉武帝恐怕只能感叹:世人皆知李广难封,可知李广难用乎?

      参考资料:《史记》、《汉书》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