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鲁迅是生活在后半夜的

 毕之航作品 2019-09-13

樱花盛开了,想起了鲁迅的文字: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漫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的,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这是《藤野先生》里开头的句子。

想象百年前一群留学日本的青年在樱花下亨受春光,这是多么快意的事。

真想不通鲁迅会如此鄙夷他们,是鲁迅看不到美丽春光,还是只有鲁迅操心着积贫积弱的祖国,其他人就只知玩乐呢?

当年也是未必的,今天看就更加没道理,即使身负家国大仇,也总不能一直一幅苦大仇深的样子,再重大的事落在个人也只能一天一天在吃喝中一点点去努力,一点点去实现,而不能时刻把自己妆束起来随时准备战斗,即使真的去战斗,也不过是很短的时间里发生的。

可见鲁迅心理是何其的黑暗,这是有充分的证据的,鲁迅小说永远没有阳光,只有阴暗,只有夜游的蚊蝇,只有灰色的天空,唯一的亮色是少年闰土看瓜的情景,却也仅是轮金黄的圆月而已。

从鲁迅文字可知鲁迅是生活在后半夜的,充满阴森,灰暗以及不确定的恐怖。

故而他体会不到春光的快乐,即使是片刻也没有。

让没有阳光,没有正能量的文字充满教育阳光少年的教材,是多么的不幸。

幸而,老先生的文章已不断被撤,还给孩子们一个明朗的天,甚好!

(2016.04.16)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