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朱元璋临终留下7个字祖训,后世皇帝如果真的遵循,历史或被改写

 君临天下100 2019-09-14

明太祖朱元璋出身平民,他从一个穷到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平民到南征北战拼搏了近二十年一朝登上龙位的皇帝,这样前后身份的悬殊想必历史上并不多见,然而也许正是因为自己是谋反起家,正是因为自己出身贫苦对失去权力有着异乎寻常的恐惧。

t0122b38fdceaafb0be.jpg?size=670x288

在打下江山后,选择了对身边那些当初共患难同生死的兄弟们下手。他过廷杖大臣、废相、设锦衣卫、大杀功臣等毒辣手段建立起一套维护皇权的体制。正是由于他的这些举措。使得明朝276年时间内,没有外戚专权或军阀割据,党争现象亦未形成似唐末“牛李党争”的祸乱。

然而,他为巩固君权,废除丞相,令权力高度集中于皇帝而臣下权力分散,进而导致明朝后来内臣宦官乱政的局面。而在其临终前更是留下了一条7个字祖训,,叫做“异姓生前不封王”。当然这是为了维护朱明的统治,怕藩王作乱,窃取国运而代之设定的。

t0177834cddb11e89c4.jpg?size=676x286

朱元璋立了一条祖训,叫做“异姓生前不封王”。当然这是为了维护朱明的统治,怕藩王作乱,窃取国运而代之设定的。毕竟当年,因为异姓王的问题,刘邦吃了不少苦头;而今,朱元璋汲取刘邦的教训,异姓王一个也不封,尽管他们功勋卓著。

朱元璋时代,中山王徐达、开平王常遇春、岐阳王李文忠、宁河王邓愈、东瓯王汤和等,皆为追封。从朱元璋的洪武元年算起,到崇祯十七年止,大明长达276时间里,很难找得出一个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是生前得封王爵的异姓王。

t01aa09e6c378eec63f.jpg?size=666x274

然而朱棣却是非比寻常。朱棣是明朝的第三位皇帝,他文武全才,宽严并济,知人善任,谗间不行,用兵应变,机智神勇。郡县有遇到灾害的,就免租赈灾,荣受直言,保全功臣。外国受封之国多达三十余个,国势极盛,但是他却是没有遵循明太祖朱元璋的嘱托。

他曾在第四次北伐途中封了一个前来投降的蒙古小王子也先土干一个“忠勇王”,并赐名金忠,不过这纯属于名誉王了。也算是明北京政府唯一生前被封异姓王的人吧。不过他在的期间是明成祖朱棣的心腹重臣,为朱棣治理国家,为太子朱高炽监国,作出了显著的贡献。

t014d40421d6066c799.jpg?size=665x278

他视酷吏为鬼魅,敢于同他们作斗争;身居要位,同列论事,不持两端,但为人谦虚低调,常推让功劳与他人。金忠廉谨自持,心慈人善,体恤百姓疾苦,俸赐有余,必赈济需要帮助的人。因此,在其去世时,上至明成祖朱棣、太子朱高炽,下至文武百官、普通百姓,均深悼之。

金忠死时没有什么积蓄。朱棣命有司治丧,为其建坟,建祠堂,复其韩岭老家。此番看来,朱棣所谓也是明举。不过话说回来如果后世皇帝如果真的遵循,历史或被改写,但事实也向我们证明朱棣世人对其评价还都是不错的。

t016d21832cc2dcebc1.jpg?size=664x282

《剑桥中国明代史》中称“明成祖被公认为一个多智多谋和精力充沛的征战者,通过他的征剿和对外的远征,他完善了开国皇帝的丰功伟绩,并使明朝的力量和影响达到了顶峰。他被誉为一个有干劲和献身精神的统治者,他恢复了儒家治国之术和重新建立起古代的政制;他又被誉为一个把帝国南北两部分统一起来从而为王朝奠定新基础的人。”

追逐历史,仰望天空,世世代代的风流人物又在何方?去寻找,去探索历史的真相吧。数英雄,论成败,一切皆成往事烟云,随风而逝,不变的是英雄的胆魄心魂带给后人无穷的震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