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商山早行教学设计

 杨丹秀 2019-09-15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写作背景
2.培养朗诵能力。  
3.积累羁旅诗相关知识。 
4.掌握羁旅诗相应的赏析方法,并学以致用。
 教学重点 
1.朗诵课文,体会感情。 
2.学会羁旅诗相应的诗歌赏析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羁旅诗相应的赏析方法,并学以致用。
 教学方法 诵读法、探究法 
教学过程 导入-诵读-翻译-赏析-总结-运用
教学铺垫
诗歌是文学殿堂里的一颗明珠,历史上的佳作更是灿若星河。在座的同学们一定也掌握了不少诗词名篇,那么,我们来一场温故知新的诗词大抢答,同学们敢迎战吗?通过四首学过的诗词的回顾引出——羁旅诗。下面就以《商山早行》为例来了解一下羁旅诗。
展示羁旅诗的概念:羁旅诗又称为记行诗、行旅诗,是指诗人因各种原因远离家国,用诗歌的形式反映情感的诗歌。
明确学习目标
1、知人论诗,整体感知,读懂诗意。
2、深入理解,赏析诗歌,领会情感,学习方法。
一、犹抱琵琶半遮面——了解作者
温庭筠, 代 、 。本名 ,字 , 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其他方面由同学补充)
  写作背景
  诗人本来是太原祁人,但由于在长安南郊安了个家,所以在他的一些诗歌里,是把长安南郊说成他的故乡的。
唐宣宗末年,他离开长安,出外宦游。当他在商洛一带的山区里跋涉的时候,还念念不忘“故乡”;晚上住在茅店里,也在做着“杜陵梦”。
明确两点:1.作者认为杜陵是故乡
2.宦游表明作者仕途之路不顺
二、与君山中初相逢——读一读、译一译
1、初读,教师范读,指导读准字音, 读准节奏。
2、学生自由读,注意字音、节奏
3、指名读,其他同学评价。
4、全班齐读。
5、结合注解翻译诗歌。
三、淡妆浓抹总相宜——赏你之妙
1.题目中“早行”在诗中是如何体现的?
2.本诗描写的景色是哪个季节?
(补充)商县、洛南一带,枳树、檞树很多。檞树的叶片很大,冬天虽干枯,却存留枝上;直到第二年早春树枝将发嫩芽的时候,才纷纷脱落。而这时候,枳树的白花已在开放。
3.首联“悲”换成“思”好不好?为什么?
4.这首诗展现了两幅不同的画面,一幅是异乡的画面,一幅是故乡的画面,找出相应的诗句。
找出两幅画面相应的意象,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两幅画面,并概括两幅画面的意境的特点。
凄清冷寂 、温馨美好
这两幅不同的画面有何关联?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小结
这首羁旅诗选取了 等典型意象,运用 等表现手法,表现了作者旅途中的 ,对家乡的 以及 的落寞情怀。
 
四、万紫千红总是春——晓你之法
羁旅诗
选取典型意象
运用表现手法
表达思想感情
五、它山之石以攻玉——学以致用
1、运用羁旅诗的解读方法去解读课前背诵的诗。
2、解读新诗
葛溪驿
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灭照秋床。
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
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1)本诗首联描绘了一幅画面,请为这幅画面拟一个小标题。
(2)诗人的心绪集中体现在“乱”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分析。
教师寄语
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
愿同学们都能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板书设计
 
山 羁 选取典型意象
早 旅 运用表现手法
行 诗 表达思想感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