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纪一(二)--亡高者黑衣

 zqbxi 2019-09-15
  童谣是指传唱于儿童之口的、没有乐谱、音节和谐简短的歌谣。本来童谣是专门为小孩子作的短诗,强调格律和韵脚,让孩子口头传唱的一种文学艺术形式吗,但儿歌这种形式被人利用了。造谣者炮制出形似儿歌的谣言,然后教给孩子广泛传唱,以加快谣言的传播,扩大谣言的影响。我国历史上有影响的童谣有:
          “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相容。”《史记·淮南衡山列传》记载,孝文十二年,文帝之弟刘长谋反事败,被发配到蜀郡,途中绝食而死。民间有人同情刘长,作了这首歌,裴驷集解引《汉书音义》曰:“尺布斗粟犹尚不弃,况于兄弟而更相逐乎?”瓒曰:“一尺布尚可缝而共衣,一斗粟尚可舂而共食也,况以天下之广而不能相容。”这是讽刺汉文帝兄弟相残。
        “发如韭,剪复生;头如鸡,割复鸣。吏不必可畏,(小民)从来不可轻,奈何望欲平。”见于崔寔《政论》中的汉代童谣,表达了民众对于当时压迫他们的基层官吏不屈不挠的抗争意志,后来简化为成语“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举孝廉,父别居。举秀才,不识书。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意思是推举为孝廉这个人,不孝敬父母,推举为秀才这个人,字都不认识;所谓清白寒门子弟,不过是些肮脏东西;所谓上等良将,实际上是些胆小如鸡之徒。这是东汉末年的民谣,讽刺了当时吏治的窳败。认识这个问题,要从当时的干部人事制度说起。中国从汉代开始对干部提拔、任用实行察举制度。察举制不同于以前先秦时期的世袭制和隋唐的科举制,它的特点是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考察、选取人才并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但这种人事制度有一个很大缺陷就是没有群众参与,由地方官说了算,这样地方官就有了自由裁量权,今天的“神童干部”、“90后副局长”与“吃空饷15年的副县长”这样的怪现象,当时也有可能出现,童谣讽刺的就是这种现象。
         “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这是汉献帝元年初流行于长安的童谣,是诅咒造成东汉末年军阀混战局面的董卓不得好死的。“千里草”为“董”,“十日卜”为“卓”,指董卓。而无论是“千里草”还是“十日卜”都是自下而上解字,而不同于通常的自上而下解的,暗示董卓将自下摩上,以臣凌君。“青青”指爆发,暗指董卓暴盛当权,却又迅速败亡,落个“不得生”的结局。
    谶纬,是中国古代谶书和纬书的合称。谶是秦汉间巫师、方士编造的预示吉凶的隐语,纬是汉代附会儒家经义衍生出来的一类书,被汉光武帝刘秀之后的人称为“内学”,而原本的经典反被称为“外学”。谶纬之学也就是对未来的一种政治预言,是流行于中国两汉时期的一种学说。主要以古代河图、洛书的神话、阴阳五行学说及西汉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说为理论依据,将自然界的偶然现象神秘化。历史上著名的谶纬有:
        “桑弧箕服,实亡周国”。周宣王时的一个谣言,意思是街上卖桑木作的弓箭之人,即灭亡周国之人。周宣王听到这个谣言之后,十分不安。他下令不准传播谣言,有谣言惑众者,杀无赦。组织城管,但凡看到卖桑木弓的人,不管男女老少,皆“执而杀之”,这是已知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城管与小贩的冲突。一对从褒国来的夫妇,擅长制作桑木弓,他们千里迢迢地赶到周国镐京叫卖桑木弓,知道了这个消息,撒腿就跑。在逃亡途中,收养了一个弃婴,这个弃婴就是褒姒。褒姒后来成为周宣王儿子周幽王的王后。
         小蹄子很奇怪,是个冷美人,整天闷闷不乐。周幽王为了讨小蹄子高兴,亲自点燃烽火,以烽火为礼花,让她看到诸侯急急忙忙赶来救驾的狼狈模样,烽火戏诸侯,哄褒姒开心。那烽火是什么?是战争警报,烽火一起,表明有外敌入侵,诸侯要来勤王。开始烽火一起,诸侯赶紧来救驾,结果西线无战事。烽火戏诸侯的游戏玩多了,诸侯也就不当回事了。褒姒是高兴了,犬戎真的打进来了,周幽王点起烽火,但没有一个诸侯出兵勤王,西周王朝从此灭亡。
         “亡秦者胡”。秦始皇出巡到达帝国北疆的竭石,他想做神仙,于是派出燕地的一位名叫卢生的方士去海中求访仙人羡门子高。卢生没有见到羡门子高,但在求仙途中得到一本宝书《录图书》,献给秦始皇。《录图书》里赫然写着五个大字“亡秦者胡也”。因为匈奴也叫胡人,秦始皇误以为说的是匈奴,于是命蒙恬率30万大军北击匈奴,并修筑了万里长城,后来历史表明,“亡秦者胡”指的是秦二世胡亥,这谣言还真是坑爹。
       “黄牛白腹,五铢当复。”西汉末,公孙述称帝后废除五铢钱,老百姓因此被盘剥至赤贫,蜀中传出童谣:“黄牛白腹,五铢当复。”黄牛指王莽,白腹即指公孙述,五铢是汉钱。这首童谣是在预言公孙述会像王莽一样被消灭,汉朝江山就要恢复。果然到了公元36年,公孙述被刘秀消灭,其结局一如王莽,汉政权得以光复。
         “亡高者黑衣”。南北朝时期的谣言,意思将有一位黑衣人降临成为天子以终结乱世。初期预言是“亡高者黑衣”。西魏宇文泰小名叫黑獭,军队一片乌黑战服,把一袭黄色战袍的东魏军队打败,东魏高欢吐血而死。后来预言变为“黑衣临天位”,南朝梁武帝萧衍信佛,南北朝时代,僧人穿黑色僧袍。  
       “东海十八子,八井唤三军。”隋时一则谶纬,有江湖人士对杨广说,姓李的当坐江山。隋炀帝深信不疑,只恨不能“尽诛海内凡姓李者”,他先杀了李金才一族32人,唐高祖李渊称帝前本为隋炀帝的表亲,但因为姓李,也受到猜忌与排挤,李渊为了自保,最终只好走上反叛的道路,谣言变成了现实。 
        “唐三世以后,女主武王代有天下。”唐初的一个预言,时太白屡昼见,太史占云:“女主昌。”民间又传《秘记》云:“唐三世之后,女主武王代有天下。”唐太宗很紧张,暗中向太史令李淳风求证,李淳风回答:“臣仰稽天象,俯察历数,其人已在陛下宫中,为亲属,自今不过三十年,当王天下,杀唐子孙殆尽,其兆既成矣。”唐太宗为了免除后患,密查朝中名字与“武”字有关的人,恰好有一个左武卫将军武连县公武安李君羡小名为五娘,是玄武门的一员守将,职位是左武卫将军,爵位是武连郡公,洺州武安人,官称封邑皆有“武”字。唐太宗以为乱李家江山的就是他了,找个借口把他杀了,然而历史表明谣言说的是武则天。
        “燕市人皆去,函谷马不归。人逢山下鬼,环上系罗衣。”唐玄宗时的一个预言,后来附会为安史之乱,因为安史之乱的始作俑者安禄山是燕人,而“人逢山下鬼,环上系罗衣”,“山下鬼”为“嵬”,马嵬坡,环,杨玉环,“系罗衣”,系丝绸上吊,应验杨玉环马嵬坡被吊死。
        “机不可失”。人物传纪《李宗仁归来》中的一个谶纬,李宗仁先生对阴阳五行很有研究,他第一次去见蒋介石,给蒋介石相面,他对蒋介石下的结论是,别人是只可共患难不可同富贵,而与蒋介石既不可共患难又不可同富贵。据他晚年回忆,民国时期广东军阀陈济棠起兵反蒋介石,宣布倒蒋之前陈济棠去求签,签语显示“机不可失”,这更加坚定了陈济棠倒蒋的信心。未曾料到的是蒋介石策反了陈的空军,空军驾驶全部飞机倒戈,陈兵败如山倒,这时才恍然大悟,“机不可失”原来是应在其空军倒戈上。
  由于谶纬的外包装是纬(儒家经义),使得本是空穴来风的谣言,听起来更具迷惑性,听众不得不信,对社会的影响很大,于是一些人刻意制造谣言,以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
       公元前209年七月,在现在安徽、河南交界地区,有一支九百人的农民队伍,被征调去渔阳(今北京密云西南)守边,其中包括陈胜和吴广。他们到达蕲县大泽乡时,遇到了大雨,误了去渔阳的期限。按照秦朝法律规定,延误期限将处以死刑。怎么办呢?陈胜和吴广商量,决定发动起义,他们怕没有人响应,便在薄绸上用朱砂写下了“陈胜王”三个字,把它装在鱼肚子里。一天,炊事员买来鱼,剖开鱼肚子,意外地发现了鱼肚子里的薄绸和红字,感到非常惊异。到了晚上,吴广又跑到附近神庙,点起灯笼,装狐狸叫,喊出“大楚兴,陈胜王”的口号。戍卒听到这叫声,更加感到诧异。第二天,大家议论纷纷,传说着这件怪事。这样陈胜和吴广振臂一呼,应者云集,九百人全成了他们的粉丝。
         元朝末年,朝廷强征民夫整治黄河。民工挖河时,发现有一独眼石人。这以前,有“莫道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的谣言在社会上到处流传,现于黄河发现了独眼石人,不反待何时?。于是韩山童、刘福通在永年白鹿庄聚众三千,杀白马、黑牛立盟起义,以红巾为号,称红巾军,拥韩山童为明王,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反元大起义。陈胜和吴广的事情告诉我们,石人的故事肯定是韩山童、刘福通自编、自演、自导的。
       宋朝时福建闽江边上住有一个姓章的大户人家,其儿子叫章得象,好学勤奋,人们认为他将来必成大器。于是,章家有人炮制谶纬——“南台江合出率相”,故作神秘地跟别人说,以至于很快传到了京城。待章得象赴京赶考,礼部主考官个个受影响而开绿灯,章得象顺利中科,从此官运亨通,吉星高照,连升同知枢密院事、户部侍郎,最后荣升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做了宰相。
        造谣、传谣是一种不良风气,容易造成人们的恐慌心理,要认真加以治理。但谣言为什么会产生?宋玉在《风赋》里指出,“枳句来巢,空穴来风。其所托者然,则风气殊焉。”就认为谣言之所以产生,大环境使然也。上述童谣与谶纬的产生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个问题。因此治理谣言的首要任务应该是净化社会风气,铲除谣言得以滋生的土壤,显然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社会系统工程。

陈纪一(二)--亡高者黑衣 - zqbxi520 - 敞开胸怀  迎接未来
 


     后月余,护弒略阳公,黜王后元氏为尼。

    癸亥,宁都公自岐州至长安,甲子,卽天王位,大赦。

    冬,十月,戊辰,进陈公爵为王。辛未,梁敬帝禅位于陈。(梁灭

    癸酉,周魏武公李弼卒。

    陈王使中书舍人刘师知引宣猛将军沈恪勒兵入宫,卫送梁主如别宫,恪排闼见王,叩头谢曰:“恪身经事萧氏,今日不忍见此。分受死耳,决不奉命!”王嘉其意,不复逼,更以荡主王僧志代之。乙亥,王卽皇帝位于南郊,还宫,大赦,改元。奉梁敬帝为江阴王,梁太后为太妃,皇后为妃。

    以给事黄门侍郎蔡景历为秘书监、兼中书通事舍人。是时政事皆由中书省,置二十一局,各当尚书诸曹,总国机要,尚书唯听受而已。

    丙子,上幸钟山,祠蒋帝庙。庚辰,上出佛牙于杜姥宅,设无遮大会,帝亲出阙前膜拜。(又一个信佛的

    辛巳,追尊皇考文瓒为景皇帝,庙号太祖,皇妣董氏曰安皇后,追立前夫人钱氏为昭皇后,世子克为孝怀太子,立夫人章氏为皇后。章后,乌程人也。

    置删定郎,治律令。

    乙酉,周王祀圜丘;丙戌,祀方丘;甲午,祭太社。

    戊子,太祖神主祔太庙,七庙始共享一太牢,始祖荐首,余皆骨体。

      侯安都至武昌,王琳将樊猛弃城走,周文育自豫章会之。安都闻上受禅,叹曰:“吾今兹必败,战无名矣!”时两将俱行,不相统摄,部下交争,稍不相平。军至郢州,琳将潘纯陀于城中遥射官军,安都怒,进军围之;未克,而王琳至弇yǎn口,安都乃释郢州,悉众诣沌口,留沈泰一军守汉曲。安都遇风不得进,琳据东岸,安都等据西岸,相持数日,乃合战,安都等大败。安都、文育及裨将徐敬成、周铁虎、程灵洗皆为琳所擒,沈泰引兵奔归。琳引见诸将与语,周铁虎辞气不屈,琳杀铁虎而囚安都等,总以一长鏁suǒ系之,置琳所坐{搨,扌改舟}下,令所亲宦者王子晋掌视之。琳乃移湘州军府就郢城,又遣其将樊猛袭据江州。

    十一月,丙申,上立兄子蒨为临川王,顼为始兴王;弟子昙朗已死而上未知,遥立为南康王。

    庚子,周王享太庙;丁未,祀圜丘;十二月,庚午,谒成陵;癸酉,还宫。

    谯淹帅水军七千、老弱三万自蜀江东下,欲就王琳,周使开府仪同三司贺若敦、叱罗晖等击之,斩淹,悉俘其众。

    是岁,诏给事黄门侍郎萧干招谕闽中。时熊昙朗在豫章,周迪在临川,留异在东阳,陈宝应在晋安,共相连结,闽中豪帅往往立砦zhài以自保。上患之,使干谕以祸福,豪帅皆帅众请降,卽以干为建安太守。干,子范之子也。

    初,梁兴州刺史席固以州降魏,周太祖以固为丰州刺史。久之,固犹习梁法,不遵北方制度,周人密欲代之,而难其人,乃以司宪中大夫令狐整权镇丰州,委以代固之略。整广布恩威,倾身抚接,数月之间,化洽州府。于是除整丰州刺史,以固为湖州刺史。整迁丰州于武当,旬日之间,城府周备,迁者如归。固之去也。其部曲多愿留为整左右,整谕以朝制,弗许,莫不流涕而去。

    齐人于长城内筑重城,自库洛枝东至{工鸟}纥戍,凡四百余里。

        初,齐有术士言“亡高者黑衣”,故高祖每出,不欲见沙门。显祖在晋阳,问左右:“何物最黑?”对曰:“无过于漆。”帝以上党王涣于兄弟第七,使库直都督破六韩伯升之邺征涣。涣至紫陌桥,杀伯升而逃,浮河南渡;至济州,为人所执,送邺。(极为荒唐

    帝之为太原公也,与永安王浚皆见世宗,帝有时洟yí出(有时鼻涕流出来),浚责帝左右曰:“何不为二兄拭鼻!”帝心衔之。及卽位,浚为青州刺史,聪明矜恕,吏民悦之。浚以帝嗜酒,私谓亲近曰:“二兄因酒败德,朝臣无敢谏者,大敌未灭,吾甚以为忧。欲乘驿至邺面谏,不知用吾不?”或密以白帝,帝益衔之。浚入朝,从幸东山,帝裸裎为乐。浚进谏曰:“此非人主所宜!”帝不悦。浚又于屏处召杨愔,讥其不谏。帝时不欲大臣与诸王交通,愔惧,奏之。帝大怒曰:“小人由来难忍!”遂罢酒,还宫。浚寻还州,又上书切谏,诏征浚。浚惧祸,谢疾不至,帝遣驰驿收浚,老幼泣送者数千人。至邺,与上党王涣皆盛以铁笼,置于北城地牢,饮食溲秽,共在一所。

    武帝永定二年(戊寅,公元五五八年)

    春,正月,王琳引兵下,至湓城,屯于白水浦,带甲十万。琳以北江州刺史鲁悉达为镇北将军,上亦以悉达为征西将军,各送鼓吹女乐。悉达两受之,迁延顾望,皆不就;上遣安西将军沈泰袭之,不克。琳欲引军东下,而悉达制其中流,琳遣使说诱,终不从。己亥,琳遣记室宗虩xì求援于齐,且请纳梁永嘉王庄以主梁祀。衡州刺史周迪欲自据南川,乃总召所部八郡守宰结盟,齐言入赴。上恐其为变,厚慰抚之。

    新吴洞主余孝顷遣沙门道林说琳曰:“周迪、黄法{奭毛}皆依附金陵,阴窥间隙,大军若下,必为后患;不如先定南川,然后东下,孝顷请席卷所部以从下吏。”琳乃遣轻车将军樊猛、平南将军李孝钦、平东将军刘广德将兵八千赴之,使孝顷总督三将,屯于临川故郡,征兵粮于迪,以观其所为。

    以开府仪同三司侯瑱为司空,衡州刺史欧阳頠为都督交‖广等十九州岛诸军事、广州刺史。

    周以晋公护为太师。

    辛丑,上祀南郊,大赦;乙巳,祀北郊。

    辛亥,周王耕藉田。

    癸丑,周立王后独孤氏。

    戊午,上祀明堂。

    二月,壬申,南豫州刺史沈泰奔齐。

    齐北豫州刺史司马消难,以齐主昏虐滋甚,阴为自全之计,曲意抚循所部。消难尚高祖女,情好不睦,公主诉之。上党王涣之亡也,邺中大扰,疑其赴成皋。消难从弟子瑞为尚书左丞,与御史中丞毕义云有隙,义云遣御史张子阶诣北豫州采风闻,先禁消难典签家客等。消难惧,密令所亲中兵参军裴藻托以私假,间行入关,请降于周。

    三月,甲午,周遣柱国达奚武、大将军杨忠帅骑士五千迎消难,从间道驰入齐境五百里,前后三遣使报消难,皆不报。去虎牢三十里,武疑有变,欲还,忠曰:“有进死,无退生!”独以千骑夜趣城下。城四面峭绝,但闻击柝tuò声。武亲来,麾数百骑西去,忠勒余骑不动,俟门开而入,驰遣召武。齐镇城伏敬远勒甲士二千人据东城,举烽严警。武惮之,不欲保城,乃多取财物,以消难及其属先归,忠以三千骑为殿。至洛南,皆解鞍而卧。齐众来追,至洛北,忠谓将士曰:“但饱食,今在死地,贼必不敢渡水!”已而果然,乃徐引还。武叹曰:“达奚武自谓天下健儿,今日服矣!”周以消难为小司徒。

    丁酉,齐主自晋阳还邺。

    齐发兵援送梁永嘉王庄于江南,册拜王琳为梁丞相、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琳遣兄子叔宝帅所部十州刺史子弟赴邺。琳奉庄卽皇帝位,改元天启。追谥建安公渊明曰闵皇帝。庄以琳为侍中、大将军、中书监,余依齐朝之命。

    夏,四月,甲子,上享太庙。

    乙丑,上使人害梁敬帝,立梁武林侯咨之子季卿为江阴王。

    己巳,周以太师护为雍州牧。

    甲戌,周王后独孤氏殂。

    辛巳,齐大赦。

    齐主以旱祈雨于西门豹祠,不应,毁之,并掘其冢。

    五月,癸巳,余孝顷等屯二万军于工塘,连八城以逼周迪。迪惧,请和,并送兵粮。樊猛等欲受盟而还;孝顷贪其利,不许,树栅围之。由是猛等与孝顷不协。

    周以大司空侯莫陈崇为大宗伯。

    癸丑,齐广陵南城主张显和、长史张僧那各帅所部来降。

    辛酉,齐以尚书令长广王湛录尚书事,骠骑大将军平秦王归彦为尚书左仆射。甲辰,以前左仆射杨愔为尚书令。

    辛酉,上幸大庄严寺舍身;壬戌,羣臣表请还宫。

    六月,乙丑,齐主北巡,以太子殷监国,因立大都督府与尚书省分理众务,仍开府置佐。齐主特崇其选,以赵郡王叡为侍中、摄大都督府长史。

    己巳,诏司空侯瑱与领军将军徐度帅舟师为前军以讨王琳。

    齐主至祁连池;戊寅,还晋阳。

    秋,七月,戊戌,上幸石头,送侯瑱等。

    高州刺史黄法{奭毛}、吴兴太守沈恪、宁州刺史周敷合兵救周迪。敷自临川故郡断江口,分兵攻余孝顷别城。樊猛等不救而没;刘广德乘流先下,故获全。孝顷等皆弃舟引兵步走,迪追击,尽擒之,送孝顷及李孝钦于建康,归樊猛于王琳。

    甲辰,上遣吏部尚书谢哲往谕王琳。哲,朏之孙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