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入摄影圈的爱好者往往会有这样的困惑,为什么共在一片天空下,我拍出的落日余晖黯淡清冷,别人的作品有“落霞与孤雁齐飞”的绝美之感,究竟是我的打开方式不对,还是别人开了后期buff?其实,一幅摄影作品的出炉,要经历前期拍摄、后期修图多重步骤,所以背后的影响因素也必然是多重的。今天就给大家分享影响色彩的因素之一——色温。对摄影师而言,学会利用色温,可以让你的作品更有feel。 (摄影师:薛欣) 冷色调图片 (摄影师:薛欣) 暖色调图片 (摄影师:薛欣) 色温,字面上看是 “色彩的温度”,那颜色怎么还会有温度呢?如果你观察过燃烧的蜡烛,会发现由于火焰由内而外温度的不同,其颜色也从蓝色向白色过渡。色温就是用来表示光线中包含颜色成分的一个计量单位。 理论上讲,色温是指绝对黑体从绝对零度(-273℃)开始加温后所呈现的颜色。黑体在受热后,逐渐由黑变红,转黄,发白,最后发出蓝色光。当加热到一定的温度,黑体发出的光所含的光谱成分,就称为这一温度下的色温,计量单位为“K”(开尔文)。 如果某一光源发出的光,与某一温度下黑体发出的光所含的光谱成分相同,即称为某K色温。列举一下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色温:烛光大概1800~2000K ,日出、日落大概是3000K ,艳阳天是6000K,蓝天12000K。 这里再给大家纠正一个认知误区,高色温照片≠暖色调照片,低色温照片≠冷色调照片!注意哦,色温的标定,其实与我们大众所认为的“暖”和“冷”正好相反。例如,一般我们都会感觉红色较暖,蓝色较冷,但实际上,红色的色温最低,蓝色的色温最高,所以正确的逻辑是:高色温照片=冷色调照片,低色温照片=暖色调照片。 二、色温与白平衡 提到色温,就不得不说白平衡。相机的色温就取决于白平衡的设置。白平衡,顾名思义就是将白色还原平衡状态。 我们都知道,利用自然光进行拍摄时,由于不同时间段光线的色温不同,因此拍摄出来的照片色彩也并不相同。如果我们把一张白纸放在不同光线下也会出现不同的色调,比如:太阳光下更白、白炽灯下偏灰、黄昏时分偏黄。而利用人工光线进行拍摄时,也会出现光源类型不同,拍摄出来的照片色调不同的情况。因此白平衡的作用就是让实际环境中白色的物体在拍摄时呈现出真正的白色。 色温变化对色调有如此大的影响,那日常生活中为啥我们没有感受到那么大的差别呢?因为人脑的“智能”之处。我们可以对不同色温的光源进行适应,从而在不同色温下也能正常工作生活,然而机器就没那么聪明了。 由于感光元件本身没有这种适应功能,为了贴近人的视觉标准,数码相机就要模仿人类大脑并根据光线来调整色彩,这就需要自动或手动调整白平衡来达到令人满意的色彩。对于拍摄照片,相机拍摄可调节色温范围一般在2000~10000K之间,也是我们常见光源的色温范围,相机通过调整内部的色彩电路使拍摄出来的影像抵消偏色,更接近人眼的视觉习惯,我们把这个过程叫做白平衡的调整。 目前主流相机都配有自动白平衡功能,但是不同厂家的差异非常大,甚至相同品牌不同机型都有很大的差异,这和厂家的色彩风格有关。如果色彩差异过大,可以选择使用自定义白平衡进行设置。找一张18%灰卡在现有光源下进行取样设置,即可得到较为准确的白平衡数值。 当然,白平衡不准对图片影响最致命的是JPEG格式,因为JPEG是一种压缩格式,会丢失大量的信息,这其中就包括了大量的色彩信息。而如果使用RAW格式进行拍摄,图片所能记录的全部色彩都会保留,后期调色中自然不用太担心前期白平衡不准带来的偏色问题。所以我们会发现,有经验的摄影师遇到光线复杂的情况或者需要保证后期制作质量时,都会选择使用RAW格式来进行拍摄。 在这里也要提醒大家,千万别把白平衡和色温弄反了!日落时光线的色温值一般在3000K左右,有些初学者想拍出一张暖暖的日落照,于是在拍摄时会将相机的色温值调至3000K,但其实这样的做法是错误的!因为如果你将相机的色温值调低,相机会默认为此时的环境偏红,于是会给画面加蓝色调,拍出的照片会与预期大相径庭。 而此时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设置一个较高的色温值,让相机误以为此时的画面色温过高,需要加入红色来中和画面,于是画面就会变得更红了,一张暖暖的落日照就能由此诞生了。 (摄影师:Funny) (摄影师:薛欣) 摄影工作离不开各类装备,前期靠相机,后期靠专业显示器! 不同屏幕对纯白色画面呈现效果对比图 (左:普通显示器,右:专业显示器) 目前大多数的液晶显示器都允许用户使用OSD菜单调节色温,一般用户使用的显示器仅可以选择“蓝色”、“红色”等来调节色温,而一些专业显示器则会给出具体的数值作为参考,比如明基专业摄影显示器SW240就设定了5000K,6500K,9300K和自定义等多种选择。 那5000K,6500K,9300K这些标准又是怎么来的呢? 5000K是印刷出版的标准色温,它的目的就是在接近阳光直射的条件下观察时还原印刷颜色。6500K(D65)则是液晶显示器的标准色温,关于这个标准的来源有几种说法,一种是正午阳光的色温就是6500K,而要想使屏幕上所显示的颜色与现实光线下颜色一致,我们就要将屏幕的色温设置在6500K左右;另一种说法是欧洲人喜欢低色温屏幕(色调偏暖),亚洲人喜欢高色温屏幕(色调偏冷),国际上为了平衡世界不同人种对于色温认知存在的细微差异,规定6500K为标准色温的基础白点(详见维基百科https://en./wiki/Standard_illuminant)。美国广播标准 (NTSC) 和数字高清电视的国际标准 (ITU-R BT.709)都要求采用6500 K的色温标准。 而在中国,一年四季景色的平均色温约在8000~9500K之间,所以电视台在节目的摄制中都以9300K为标准。这个标准远高于标准PC环境下的6500K,因此习惯了电视偏蓝效果的用户,再看显示器屏幕时会觉得颜色偏红。而现在显示器有了9300K的色温选项,也可以让用户获得近似电视的色彩还原了。 虽然大部分液晶显示器在出厂时色温在标准模式下都被调整至6500K左右,但在实际的使用中,我们依然会发现存在屏幕泛红/泛蓝,或者是屏幕四个边角偏色的情况,对于摄影师这类的专业用户来说,这样的问题必然会影响到作品最后的效果。因此专业摄影显示器一般要具备以下三个技术: 现在专业摄影显示器除了会提供5000K,6500K,9300K等具体数值选项,还允许用户在一定区间内进行色温自定义调节,面向一些对色彩有特定需求的用户,还支持R/G/B三个通道自定义调节。 这里我也以明基专业摄影显示器SW系列为例,向大家展示一下真正专业的显示器是如何调节色温的: 看完了这篇文章,你有真的了解色温吗?你知道该如何利用色温去调节作品的氛围了吗?其实,要想利用好色温,除了要掌握理论知识,也别忘了备齐专业设备哦! 注:本文转自张张丽摄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