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东日照引进绿色防冻技术,打造“北方第一茶”

 思明居士 2019-09-16
说起茶叶,大家一定都能想到西湖龙井、普洱茶、洞庭碧螺春、安溪铁观音等等。众所周知,茶叶主要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我国南方是茶叶的主产地,孕育出了无数有口皆碑、闻名遐迩的名茶。但其实北方也产香茗,“日照绿茶”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山东日照引进绿色防冻技术,打造“北方第一茶”

日照是“中国北方绿茶之乡”,与韩国宝城、日本静冈同列为世界三大海岸绿茶城市。日照位于山东省东南部,临黄海之滨,属暖温带湿润季风气候,境内土壤呈微酸性,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和微量元素。因为地处北方,昼夜温差极大,日照的茶叶生长缓慢,但也正因为此,孕育了绿茶独待的品质——“叶片厚、滋味浓、香气高、耐冲泡”,被誉为“中国绿茶新贵”。

山东日照引进绿色防冻技术,打造“北方第一茶”

日照人素有饮茶的习惯,沿海渔民尤甚,出海前必须先饱饮一顿,然后才能上船。上世纪50、60年代,日照消费的茶叶均由南方购进,由于消费量与日俱增,日照人便开始试种茶叶。他们去南方取经学习,学习茶叶的制作工艺,同时请南方种茶专家来传授技术、现场指导茶叶种植,终于在1966年试验成功,让南方茶叶逐渐适应了当地环境,日照茶产业得以萌生。

1998年开始,日照市把绿茶生产确立为农业特色经济的支柱产业进行重点培植。此后日照绿茶产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成为山东省最大的绿茶生产基地,素称“北方第一茶”。截止2017年,日照绿茶茶园面积达到27.3万亩,年产量达16万吨,干毛茶总产值28.8亿元,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山东省的60%以上和75%以上。

山东日照引进绿色防冻技术,打造“北方第一茶”

日照绿茶主要分布在日照东港区、岚山区等地,主要种植有福鼎大白、鸠坑、黄山褚叶群体茶树优良品种。这些品种虽然经过多年引种后,能够较好地适应当地水土,但由于茶叶自身不耐寒、不耐旱的习性,容易受到外界环境而影响产量和品质。

日照是我国茶叶分布最北方的茶产地,年极端最低气温达到零下15℃以下。由于北方冬季气候干燥,降雨量少,土壤失水严重,再加上冬季严寒,使得日照茶树常年冬季受到低温冻害的困扰。冻害严重的年份,茶园减产达50%以上,幼树弱树几乎全部死亡,给当地茶农造成了巨大损失。

山东日照引进绿色防冻技术,打造“北方第一茶”

为了应对冬季寒冷干燥的气候对茶树造成伤害,日照茶农一直在积极探索不同的防冻措施,例如:栽植防护林、设置风障、扣拱棚、覆草,甚至全培土、重修剪和台刈等,帮助茶树减少恶劣气候环境影响,增强抗冻能力,使其能够顺利度过寒冬。

虽然很多茶园都采取了多种越冬防护措施,但每年冬季还是有不少茶园遭受冻害,尤其是16年、17年冬季气温极低,造成了茶树大面积冻伤、冻死的情况。在当地政府牵头带领下,日照茶业与国内一流科研平台合作,实施品质提升工程,加快推进茶树抗寒品种繁育,推广绿色防控和防冻技术,全市统一采购发放绿色投入品,走标准化、优质化、品牌化的质量兴茶之路。

山东日照引进绿色防冻技术,打造“北方第一茶”

日照积极引进和推广国内外优秀的绿色栽培技术,针对当地的日照茶叶品种及种植条件,2018年引进了成都新朝阳符合有机、绿色生产标准的《茶叶防冻技术套餐方案》,为茶叶抵御冻害、丰产和品质提升保驾护航。

在冬季修剪茶树后,使用新朝阳生物刺激素技术的全水溶性生物有机肥,快速补充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茶树的抗逆能力;并在低温冻害来临前1周左右,使用新朝阳防冻专利技术,同时搭配使用新朝阳天然芸苔素,促进植物自身提高抵御冻害能力,安全度过寒冬。

山东日照引进绿色防冻技术,打造“北方第一茶”

采用新朝阳的绿色防冻技术套餐理后,对茶树叶面冻害面积、茶叶叶片脯氨基酸含量和丙二醛含量(体现茶树抗冻能力的生理物质指标)进行统计观察。实践证明,使用新朝阳绿色防冻技术套餐能很好地防御低温冻害,减少寒冷天气对茶叶的伤害;并且增加了茶叶的叶肉厚度,使叶片浓绿、根系发达、品质提升,保障了日照地区茶叶的产量和品质。

山东日照引进绿色防冻技术,打造“北方第一茶”
山东日照引进绿色防冻技术,打造“北方第一茶”
山东日照引进绿色防冻技术,打造“北方第一茶”

茶产业是日照重要的特色优势经济支柱产业,日照通过走质量兴茶、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积极引进绿色防冻和防控技术,减小低温冻害对茶叶的影响,提高茶叶的产量和品质,推进茶叶特色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日照全市举力打造“江北绿茶第一基地”,将独特优质的“板栗香”、“豌豆香”绿茶送到更多消费者舌尖,为我国茶产业生态、绿色发展起到了积极引领的作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