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霍勒金布拉格:昔日的俄式边境小城,1935年的满洲里

 于赐小鹰 2019-09-17

1/9 【满洲里街头的俄式店铺】满洲里原名为霍勒金布拉格,是个边陲小镇,清朝时期设有卡伦(清代哨所)长年驻守。清初时期,东北、蒙古地区就已经设置卡伦,形成整套巡守制度。

2/9 【满洲里女孩】1896年(清朝光绪二十二年),李鸿章与沙俄签订了中俄密约;清廷允许俄国人建造修筑东清铁路。东清铁路是从赤塔地区经由中国的东北,与俄国乌苏里铁路相接。

3/9 【满洲里街景】今俄罗斯赤塔市(尼布楚条约中划归俄国),距离中国的呼伦贝尔市五百余公里;距离莫斯科近五千公里。1903年(清朝光绪二十九年),东清铁路全线建成通车。

4/9 【满洲里的旧物市场】东清铁路在霍勒金布拉格设立火车站,定名满洲里站。自东清铁路开始建设,沙俄开始向铁路沿线移民。1918年后,更有大批沙俄贵族、军人、平民移居中国。

5/9 【满洲里的俄国妇女】1920年(民国九年),满洲里设胪滨县;隶属(黑龙江)呼伦贝尔善后督办。1929年(民国十八年),为呼伦市政筹备处一等县。沦陷后,划归伪兴安北分省。

6/9 【满洲里的教堂】1935年3月,苏联将中东铁路(东清铁路)北段卖给伪满洲国,售价为一亿四千万日元。此期间,白俄移民受到(满洲国)压制,一批俄国人受苏联鼓励,返回国内。

7/9 【满洲里街边的女孩】1936年,日伪政权设立满洲里市政管理处;后改为满洲里街。满洲里的日伪政权,使该地区完全处于日寇铁蹄之下。1945年8月的远东战役中,苏军占领满洲里。

8/9 【满洲里的石砌瞭望塔】今日的满洲里是最大的(陆运)口岸;街头新建的高楼星罗棋布,国内外的游人、商客随处可见。本世纪初的边陲小镇,已成为远近闻名的国际商贸城。

9/9 满洲里老照片,1935年。摄影:Gerald

满洲里从1901年建城,至今已有百年历史。20世纪以前,这是是游牧民族的理想牧场。

当时,现今的市北区四道街西部有一个四季喷涌不止的泉眼。因为此泉眼位于霍勒金山的北部,牧民们便称此泉为“霍勒金布拉格”,意思就是“旺盛的泉水”,并成为当时满洲里市区这一带的地理名称。

1901—1902年东清铁路在霍勒金布拉格地区建成车站后,便定站名为“满洲里”。

“满洲”是指“满洲族”,即今满族,也是满洲族的发祥地——今东北地区的代称。

因当时车站是从俄国进入中国境内的首站,所以定名为“满洲站”,当把俄语音译转为汉语是,便去掉了发音很轻的尾音“亚”,而成为“满洲里”。

随着城市的发展,这个车站的名称就逐渐取代了古老的“霍勒金布拉格”而作为这座边城的名称沿用至今。

满洲里是一座因铁路而生、因铁路而兴的城市。

100多年前,这里是清政府边防的卡伦哨所所在地,在大清国的版图上连个针眼点也没有。这个“一眼望俄蒙、鸡鸣闻三国”之地原名不叫满洲里,而是称霍勒金布拉格,蒙语意思为“旺盛的泉水”。

光绪二十二年,也就是公元1896年,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一段惶惶不安的动乱年月,霍勒金布拉格不知怎的,运交华盖,成为了前去俄国参加沙皇加冕典礼的清政府特使李鸿章与沙俄密谈的一个中心议题,就是允许俄国修筑从赤塔经过这里连接沙俄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的铁路,简称“东清铁路”,并且写进了《中俄御敌互相援助条约》。当时,为了掩人耳目,没有公开,成为《中俄密约》,其实这里面掩埋着让人大吃一惊的史实。

东清铁路从1897年8月举行开工仪式,次年正式破土动工,以哈尔滨为中心,分东、西、南部三线,由六处同时开始相向施工。

1903年7月14日,东清铁路全线通车营业,最终形成“J”字形的形状。当时,俄国人将西伯利亚铁路盖达洛夫斯卡亚进入中国的首站定名“满洲里”,从此一个新的地名出现在中国的版图上,而古老的地名“霍勒金布拉格”消失了。

在中国众多的城市中,满洲里是很有些名气的。

翻开中国地图,雄踞于鸡冠之上的就是满洲里。她坐拥世界最著名的呼伦贝尔草原和个性十足的达赉湖,又与大兴安岭、外兴安岭的浩瀚林海南北相望,心灵相通。

处在如此形胜之地的满洲里,得独一无二的草原森林之精气,得多民族文化之浸淫,怎能不钟灵毓秀、境界高远呢?20世纪初,随着中东铁路的建成通车,不仅诞生了满洲里,风风雨雨洗礼了满洲里,而且也让满洲里的目光沿着绵延万里的西伯利亚大铁路,翻越欧亚分界线的乌拉尔山脉,去瞭望更加辽阔丰腴的欧洲大地。

从此,满洲里自然成为欧亚文化交融的一个重要节点,也成为东北亚一座重要的外向型口岸小城,感应和聆听着太平洋和大西洋潮汐碰撞的轰鸣,也见证了一个东方古国从积弱积贫到自立自强的坎坷长途,以及从闭关锁国走向全面开放的勃勃英姿。

有人说,满洲里只有百年的历史,这种看法缘于满洲里的称谓,其实是不妥帖的,起码太狭义了些。

满洲里原名为“霍勒金布拉格”,一个听起来朗朗上口的名字,蒙古语意为“旺盛的泉水”。当我们细细琢磨这意味深长的名字追溯满洲里往昔的时候,你我都会被满洲里那遥深的岁月所折服和惊叹。

上世纪30年代以来,德、日、俄、中考古学家先后16次在扎赉诺尔煤矿挖掘出人类头盖骨,后被命名为“扎赉诺尔新人”,属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阶段,距今已有二三万年的历史,与“北京人”处于相同时期。

也许是必然的巧合,在“扎赉诺尔人”重见天日之后不久,还是在这座煤矿,又相继出土了猛犸象、披毛犀等大型古动物化石,其中比较完整的猛犸象骨骼化石就有3具。

考古学家经过缜密考证,为我们还原了一幅远古满洲里的画面:那时森林郁郁,芳草萋萋,猛犸成群。“扎赉诺尔人”在呼伦湖畔的山岗上打磨石器并制造弓镞,他们草莽狩猎,踏浪捕鱼,走出一条漫漫的人类顽强生存进化之路,为中国北方民族,其实远远不止中国北方民族的繁衍壮大立下了不朽的功劳。

甚至有学者推测,在漫长的岁月里,“扎赉诺尔人”不仅向四方迁徙延拓,而且还有一支更有冒险精神的“部落”,在最为寒冷的冬日,勇敢地跨过了白令海峡,成为了北美洲土著人的先祖。

如今,当我们站在小孤山或蘑菇山旧石器遗址碑石前,仿佛还能听到风中传来的打磨石器的清晰而坚韧的回声,似乎依稀还能听到划破旷野寂静的声声镝鸣……

宝石山下,汩汩泉边,无垠的草原和淼淼湖水相伴。这样的地方自然利于生聚,也必然易于发生征伐。

有史记载,自周朝以来,中国北方草原就是诸多少数民族成长的摇篮和搏击人生的宏大舞台。东胡、匈奴、鲜卑、室韦、契丹、女真、蒙古等,无不是从这里出发去演绎着波澜壮阔历史的。满洲里及周边地区留下了他们多处可见的遗迹,把我们的思绪一次次引向古远的年月……

著名思想家黑格尔是“环境决定论”者,他认为地理环境是“历史的地理基础”。由此观之,在这样地理环境下自然会逐渐形成特殊的生活和性格,进而会有不同的文化属性。

那么,地处中俄蒙三国交界,深得多民族文化久远的熏染,又有浩瀚森林和四野草原围抱的满洲里,该是怎样一番文化景象呢?

窃以为,起码要有这样几个关键词:多元、包容、大气、敢为。不是吗?历史上谁能说清有多少民族经过或生息在这片土地?满洲里本地的老人都知道,这里曾经是喇嘛台和奶奶庙共存相安。即使是今天,牌匾一般都是三种文字书写,街上南腔北调交汇,俄语随处可闻。

大草原、大森林、大湖泊不仅哺育出了大口岸,也将人们目光引向辽远,从而催生大的手笔。最大的国门,最大的套娃,当年在中俄边界线互市贸易的构想,更是思想上的一次大胆超越。

吸天地之灵气,摄自然之精华,满洲里,这座在万年历史文化沃土上成长起来的小城,必将在新的时代里厚积薄发,葱葱郁郁;满洲里,这个第一条欧亚大陆桥上的重要枢纽,必将在中国向北开放大戏中扮演最重要的角色。

文/顾伯冲、殷咏天

图/旧影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