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技法探索 | 岩彩绘画语言研究基础课程(2)

 青木森森 2019-09-17

课题二:由此及彼

能够依据形式语言的逻辑关系,有情趣地顺理成章地建构图形关系,才是真正的造形能力。要将常人的“知性识别”转变为造形的“形态观察”,一个极其有效的方法就是“由此及彼”。此:客观物象的物理结构。彼:画面图形的语言结构。

课题方法:

1.线描写生。面对客观物象以线画出空间中的平面形。

2.将线描图以一变三,要求面对同一素材,三次变换造形思路,创造出三种完全不同的图形结构,差异越大越好。

3.作业要求:图形——每次是不同的母题。明度——每次是不同的明度:黑多,白多,灰多。趋势——每次是不同的趋势:横,直,斜。(转折可尖可圆)

课题目的:

1.学习形态联想的方法。

形态联想的立场:从形态出发观看,一切归为形态。

形态联想的方法:顺应形态的语言逻辑,延展形态。

形态联想的目的:以抽象形式思维;以抽象形式言说。

2.训练抽象的形式思维。

无论作品表象是具象还是抽象,绘画的语言要素是抽象的;绘画的形式结构是抽象的;创作的思维方式也是抽象的。

课题要点:

将具象的物理结构转换为抽象的语言结构。

绘画的训练一般离不开写生,但是指导思想不同,写生的含义与效果也大不相同。“由此及彼”课题也要求写生,但是强调要把客观的物象转化成为绘画的语言,我们称之为:“由此岸到达彼岸。”最理想的方法是以一变三。多年教学实践证明,这是由具象走向抽象的转折点;是打开形式建构之门的钥匙;是理解绘画的语言要素和语法结构,尝试从语言逻辑的关系出发,建构绘画形式的有效途径。因此被学生称之为“武林秘诀”。

客观物象的完整性,会成为人们视觉的依赖,也会成为禁锢人们想象的围墙。在艺术家眼里,客观的完整性并不重要,它只是组构视觉语言关系的零件。这些零件自身的完整也不重要,重要的是与其他形态偶然相遇、交错、重组、透叠后,形成的似是而非,同形异质的“第三者”形态。在由此及彼的造形过程中,每个图形的边界都不是封闭的,而是打开的,任由错觉、联想、理性、直觉、观念、情感……自由驰骋,即兴拼接。具体形象会异化为抽象图形的局部,抽象的图形也会借助具体形象让自己变化得趣味多姿…….抽象、具象,主观、客观,规律、非规律完全可以相互借助,相互激活。课题迫使创造思维灵动而通透,激励对互不相干的形态进行跨界联想的敏感性。因为在此岸与彼岸之间,永远无障碍地存在着形式无限再生的可能性。 

由此及彼解析(李垚)

由此及彼解析(冯玉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