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曲成万物,玉雕之美

 眼镜老猪猪侠 2019-09-18

古语云:“君子无故,玉不去身”,玉石温润皎洁的品质,恰可作为君子比德之物。人们以玉为鉴,警醒自身,誓守明洁无瑕之情操。玉,从古至今,都贯穿于中国文化的绵绵长河之中,她如流水一般,泽被着天下众人。
玉不琢,不成器。一块经天地造化而出的玉石,只有被能工巧手修琢之后,方可成为佩戴赏玩之美器。而玉器文化的传承,也并非一味临摹过去的形式面貌,更是在于精神理念的延续,如此方可令艺术具备时代的生命。
中国人的传统精神中,向来以“水”为重,“曲水雕”工艺,正是从古人的乐水之道中品悟而来。此法雕刻出的玉器,表面纹理如曲水回波,起伏多变。具体而论,又分作“流水式”、“漏痕式”、“划沙式”等,以表现玉器凹凸起伏、阴阳镌刻之形。细细观之,如悠悠长河,似延延古道,意韵不绝。正所谓水无常形,法无定法,“曲水雕”工艺注重刀法意趣的自然生发,从而使得作品更近于自然、融于自然。
于技法之外,这“曲水”二字,又有一点道法的意味——曲则全,曲成万物而不遗;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水,原本一往无前,之所以有德,在于性直而形曲,是以能够不争而周全。作为爱玉、礼玉、治玉之人,于玉德之中,融入水德,是创作者的一点私心。
观自然而悟道,是圣祖先贤惯用之法。老子云:“上善若水”,孔子曰:“君子见大水必观焉”,皆因重视水德——水以不争而利天下。水为天下之道,亦是制器之法,从新石器时代至南北朝,再到宋元以后,水波纹样已逐渐运用于器物、佛造像、山水画中……受此启发,这弯曲波动的水纹,如今便成了玉雕作者王一卜师法的对象。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她亦如佛之慈悲,恩泽无数,而以“曲水雕”工艺敬造的佛像,则更令这庄严宝相神韵明澈。静观这些造像,心神清透如水,不染杂尘,这大概便是艺术之境吧。玉雕作者王一卜,深悟传统文化之精神,以道入技、以心写形,将巍巍神采绽放于皓玉之中,大美可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