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亲历故事:淹过蓝溪桥2米多的1954年大洪水|黄强明

 谦谦书生 2019-09-19

冬树丫


  过蓝溪桥的1954年大洪水  

黄强明


作者:黄强明,涟源一中退休教师。

 推荐阅读|黄强明的文字:亲历故事:乱世蓝田迎解放

一九五四年七月十二日
蓝田大洪水
受灾1805户,7098人
全倒房屋236栋,半倒223栋
轻伤58人,重伤的10人
死亡三人

这是一段拍摄于2019的雨后涟水河
逆流而上
可看到文中提到的
腰桥、蓝溪桥
沿河路、水文站

拍摄:网友林然


一提起蓝溪桥,到过涟源的人便会想起那一边有二十四级台阶,一边却只有两级台阶的三拱石桥。

二十四级台阶的那一侧叫光明街,另一侧只有两台阶的叫新建街,新建街比光明街要高五六米。桥面到河面一般时候总有大约有十米的高度。

蓝溪桥     李娟  摄


一九五四年七月十二日(农历六月十三)涨洪水的那一天,正是我小学三年级的期末考试时间。
那天早晨,我经过蓝溪桥时,桥上一片热闹的景象。炸油粑粑的,卖面的,卖小菜的都有。

上午时,水刚刚开始上涨。我,这个俏皮的小男孩,急急忙忙做完期末考试题,把试卷一交,背着书包就离开了学校,急匆匆地来到蓝溪桥下。

蓝溪桥脚的石板路上已有一层浅浅的黄色浊水在荡漾了,但还不深,石板尚清晰可见。那黄黄的水刚好盖过我的小脚丫,我高兴地在那浅浅的黄水中嬉戏着。猛然一个浪打过来,黄水涨到小腿肚,不一会,又一个浪冲来,黄水齐到了我的膝盖骨。那水黄黄的,不时夹带着一些冬茅、杂草之类的东西,还有一些黑色的腐烂了椽皮板。

蓝溪桥光明街一侧的24级台阶      李娟  摄

有一个小女孩站在黄黄的水边大声哭泣,我走过去,对她说:“小妹妹,你是要到桥上去吗?”

那小女孩哭着摇了摇头。

“那你快走到那边没水的地方去,这里很快就会被水淹了的。”说着,我拉着小女孩的手向现在电影院的方向走了两三丈远,又急急忙忙地走回来,因为我自己还要从那已进水的桥脚街面上趟过。

这时,水已涨到了我的大腿边,我回头向那小女孩做了个手势,示意小女孩赶快离开。此时又一个浪头冲来,打湿了我的裤脚。我急忙奔跑了几步,冲上了蓝溪桥的石阶,再回头向那小女孩挥了挥手,再次示意她赶快离开这里。然后我走上蓝溪桥,站在桥面中间看大水。


桥下河中的黄水,夹带着各种各样的杂物,一浪紧接一浪地冲过来,一个浪头过去,水要往上窜三四寸,有时候还可高达近一尺。我正看得出神,突然耳朵被人扯住了,那人说:“还在这里看热闹!出了危险谁负责?”我回头一看,啊,是光明完小那位高高大大的阙克勋老师。我急急地挣脱,箭一般地逃走了。

但我却没有向我居住的柳家湾走去,而是顺着水流的方向向中山街走去。走到工商联的那转弯处,看见街上已经进水了。但我尚能趟过街道里不太深的黄水,继续朝中山街下面走去。

走到腰桥的路口处,虽然这里的地势明显比刚才那里要高,但洪水也已经进到街上了。我看着那与街道齐平的洪水,有如马群奔跑似的滚滚而下。猛然又一个浪头冲来,脚下的水猛然又增高近一尺,我的裤子湿了大半截。这时,我再也不敢停留,顺着旁边的小巷向中山后街奔跑。然后沿着小路从振兴面灰厂,走新兴街的岳飞巷下来。

走到新兴街与新建街的接口处,一看,洪水已经快到两街的接口处了。便又回转来向新兴街上方走,但走到谭家祠堂处时,街道上也注满了水。这是因为下水道不通而造成的积水。我只好又折回来,从柳家大塘回到我在柳家湾的家。


我把书包往家里一丢,急匆匆地又跑出来了。

这次,我先到柳家湾与新街上接口处,也就是现在的新新小学那里看洪水。只见一些学生模样的人与一些穿军服的人划着扮桶在街道上的黄水中走,把那些围困在房子里的老人、小孩装在扮桶里救出来。

水还在继续往上涨。

我在这里看了一会,又从柳家湾到现在铁厂去的那条沿河路走到现在河边的水文站那里,站在高处观看。

我一到那里,便看到河两岸靠河边的房子有好多不见了。河面上滚滚的洪水载着一间房子般大小的整块楼板漂下来,楼板上还完好地放着一张床,床上有一床蓝色的印花被,印花被只掀开了一个角,好好地摆在床上。两岸的吊脚楼木板房,随着洪水的冲击,轻轻地“哗啦”一声,便沉没在洪水中。

很快,沿河两岸的房屋所剩无几了。

蓝溪桥石板路

蓝溪桥处,一些排木被桥挡住,横扛在桥墩之间,激起丈多高的巨浪。慢慢地,河水漫上了桥面,很快,蓝溪桥就完全沉没在洪水中了。

那些棑木仍然横扛着,激起的水浪也更高了。突然间,一声巨响传来,蓝溪桥那里高高激起的洪水突然间畅通了,发出巨大的声响,汹涌而去。有人担心地说:“该不是桥断了吧!”

这时,哥哥来找我了,他一把抓着我就往家里拖,边走边说:“涨这么大的水,你在外边跑了大半天了,爸妈担心死了,快回去。”

后来才知道,洪水直到下午六点才开始退去。与我同院落的几个读小学的孩子,只有我一个人在那天回了家,其他几个都到第二天才被学校送回来。

我是做梦也没有想到,仅仅几个小时后,我早上经过时还热热闹闹的蓝溪桥就被洪水淹盖了,桥旁的木板房被冲得无影无踪,桥上侧的栏杆石被冲到了桥面中间,桥下侧的栏杆石都掉到了桥底下的河中。蓝溪桥畔的房子,涟水河岸两边的房子倒了不知多少间。


听大人们说,五四年的这次洪水,蓝田镇本地并没有下多大的雨,据说是涟水河的上游从早晨六点下大雨一直下到下午三点,还有的地方地下冒水,水位超过蓝溪桥桥面两米多。

现在回忆,洪水要从桥上面流过,可以想见到这场洪水有多大了。而当时两岸的房屋,高的也不过是两层,三四层的楼房极少。至于光明街上沿河岸的楼房,很少有超过蓝溪桥桥面的。洪水从蓝溪桥上面流过,也可以想见两岸受灾有多么严重了。至于桥上两边木板房就更不用说了。

哦,至于大家都爱提的蓝溪桥的面,据我的记忆,真正的蓝溪桥的面,应该是开在蓝溪桥上的面店或摆在蓝溪桥上的面担。当然,我印象最深也是最好吃的是蓝溪桥当头的毕氏家的卤菜。而这些在五四年的这场洪水后就全都结束了。
 
根据一九五四年八月六日的灾后统计,七个街3745户,13837人。受灾占1805户,7098人。倒塌房屋745户,2918人,全倒236栋,821间,半倒223栋,796间。受轻伤的58人(男33人,女25人),受重伤的10人,死亡谢章阶、谭孝廉、邓楚材母等三人。

河水猛涨之时,市区政府向各街发出紧急通知,要迅速把老幼病残人员转移到高地,青壮年要发扬抗美援朝志愿军大无畏精神,抢运公私财物脱离险地,尽量减少水灾损失。

蓝溪桥   新影之影   摄

正在县总工会召开涟源县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380名代表接到县委通知,暂停会议,全部投入防洪抢险工作。县级各机关干部和驻军指战员178人,街组干部175人,教师52人,中学生314人,纠察队员489人,群众628人,共计1836人参加抢救,分成47个小组,出动帆船23艘,扮桶21只,排木19筏,绳索59根,活跃在各街道巷弄抢救人员和物资。

设临时收容所29处,安置2878人。救出上岸脱险的1055人(男大人281,男小孩271,女大人268,女小孩235),抢出牲猪803条,耕牛1条,稻谷50260斤,食盐50762斤,小麦15万斤,其他实物折人民币17323万元,商品折人民币209520万元。

洪水退后,县和市区政府,立即组织国家干部97人,教师25人,中学生171人,街组干部228人,共计521人,分成56个安置小组,进行善后安置工作。动员轻灾户,安全无灾户发扬互助互济精神,支援重灾户。

全县捐献人民币计3853400万元,棉被15床、蚊帐4床,棉衣棉裤54件,单衣服1011件,鞋子28双,袜子60双,毯席11床,小麦30斤,大米83斤,其他48件。

蓝溪桥   新影之影   摄

县卫生院和市内各诊所出动医务人员、送药上门,为在洪水中受伤的68人和患病的88人(大人43,小孩45)巡回治伤诊病。

人民政府及时发放救济款,市区340户,1239人领到救济款人民币4499万元,帮助这些受灾户解决目前吃、穿、住的困难。半个月时间,全市区恢复了正常秩序,生产、经商、读书照常进行。

事后,我父亲感慨地对我们说:“这样的洪水大灾,要是在解放前,死亡的人数不知会增加多少倍,外出逃难的也不知有多少人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