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目前唯一持有的白酒股

 淡定的jeff 2019-09-19
昨天专栏1.0里面更新了一篇。
最近一个月连续看了20多份上市公司的中报,累爆了,终于在1.0里面把大多数公司的中报全部串讲完,所以最近在公众号上的更新频率就非常少,承蒙各位老铁的“未取关之厚爱”,感激涕零。

今天的这篇文章是昨天那篇1.0中报串讲的节选——洋河的中报点评,我极少会拿这个付费专栏的内容出来公开分享,且看且珍惜~
洋河是最让市场失望的白酒股,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如果从今年1月2日到9月为时间段来算的话,洋河全年的涨幅只有11%,在同类上市公司中垫底。
一季度末白酒股的仓位从茅台切换到洋河过后,生生让我捶胸顿足狂吞了两瓶后悔药,感觉错过了1个亿!
但如果从1月2日的88元到7月3日的最高点138元来算,今年的最高涨幅又高达56%,导致洋河在白酒行业中抬不起头的罪魁祸首就是7月以来的这一波惨烈下跌(同时别的白酒股龙头在不断创新高),洋河身上一定是发生了什么!
做投资一定要区分股价的波动到底是基于长期因素和短期因素,如果你在一开始对某个股票就是以长期的视角来作投资,那么短期逻辑导致的下跌,显然只是在漫长的持股过程中,给你捡钱,增加你长期收益率的机会而已.
如果你是以中短期的视角形成的投资逻辑,那么每个季度的业绩、未来1年的潜在估值催化剂和你预判的一不一样,就至关重要,不能说事实与你预判的完全不同,你又转换到长期因素来欺骗自己。
股市上最有趣的就是:
本来是做短线的,被套牢了,就变成价值投资了。
本来是打算做一家公司的长期股东的,2个涨停板就分分钟改变信念了。

从7月下旬开始,市场上就在流传,洋河董秘在一次秘密的机构调研中称公司“二季度收入同比下滑”,“省内下降幅度大于省外增长幅度”,而引起此后数十天股价的持续下跌。而且在最后的某券商报告中还提及到:经销商过高的库存让公司决定控货,“有些经销商库存已达到了5-6个月,还有些更高”。
当然,当时这份传言生叔无法辨别真假,因为公司既没有发布机构调研记录,也没有出来澄清。
后来正式的中报出来了,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9.99亿元,同比增长10.01%,其中二季度营收51.09亿元,同比增长2.08%,实现归母净利润55.82亿元,同比增长11.52%,其中二季度净利润15.6亿元,同比增长1.97%。
看来传言是真的,这里我作为公司股东,要严厉批评那位董秘违反了职业操守。(也有可能是说漏嘴了)。
我们来找找业绩下滑的原因。
半年报的P10显示,今年上半年洋河省内收入增速2.99%,省外同比增长是18.23%,正面的解读是也许到了年底,洋河省外的收入就会超过省内,这是洋河全国化战略的一个里程碑事件,负面的解读就是显然洋河在江苏省内的市场出了大问题,毕竟,去年同期,省内的增速高达22%!
还是沿着一开始说的思路,就看这个问题是不是大问题,是不可抗力的周期性因素导致的还是公司战略和管理不当导致的?有没有可能被解决?
下面这张截图是公司8月1日公告的一个投资者关系活动(就是机构调研)记录,里面提到了整体上省外较省内库存更合理一些(即省内库存比较高)以及我们在省内采取了控货的措施。
控货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不再对经销商发新的货,让它们卖完了之前的存货再说,不发货,体现到洋河账面上当然就减少了收入。这种措施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据我得到的信息,应该是从今年5月开始洋河在江苏省内海天梦全系列产品全部停供。
也就是说,今年上半年实际上只有大概4个月是有收入的,二季度其实只有一个月是有收入的,而去年的基数又非常高。所以19年中报10%的增长,二季度几乎止步不前就说的过去了,甚至我怀疑原本二季度收入可能真的是负增长,考虑到财报发布出来太难看了,于是硬是挤了点奶出来,搞成了一个微增。
为什么会出现经销商库存高企?
说到底不能怪环境,怪别人,还是公司的内部管理和经销商政策上出现了问题。
首先第一点呢,就是洋河这家公司内部的考核太过刚性,直接以销售成绩论成败,一个月达不到就扣钱,两个月完不成就降职,三个月完不成就回家。但问题是,洋河的发货对象不是普通的消费者,而是经销商,而考核的对象则是各地自己的办事处,这样一来就导致了,办事处即使明知经销商库存已经很大了,按道理不应该继续给它发货,但达摩克里斯之剑悬在头上,为了完成考核还是继续发货,甚至瞒上欺下,造成库存问题。
然后第二点呢,相比其他的高端白酒品牌,洋河给到经销商的进销差价并没有太大的吸引力,有一些品牌,直接能给到经销商翻倍的利润,比如进价900,卖出去1800,简直是送钱,你懂的。而且最近一年来,洋河对经销商的补贴还在不断减少,这直接导致了经销商销售动力不足。
第三点呢,就是海、天2018年推出了新版产品,按照公司的说法,海之蓝、天之蓝的酒品质都在提升,但是消费者实际喝到后是不是这么觉得的就不一定了。想当年可口可乐推出新口味后,遭到了消费者差评如潮,不得已马上把头又缩了回去,换回了经典口味。
上面几个就是导致洋河今年上半年库存高企的原因,好在,这些都并非是不能解决的问题。
意识到问题的洋河放弃了眼前利益和短期的业绩,从5月开始打出组合拳,除了刚才说过的海天梦全系列产品全部停供以外,还有全线产品终端提价,改善渠道利润,我猜测洋河对经销商的补贴和广告投放也会上去。比如二季度公司虽然销售没怎么增长,但销售费用同比增长17.8%,销售费用率增加1.7个百分点达到13.18%,可见一斑。
几罐放自己血的猛药下去,虽然直接造成了洋河三季度的业绩可能继续承压,但最棘手的库存问题肯定是能够解决的,这一点我倒并不担心,而且我认为对于短期的业绩波动也没有必要太过敏感,捕风捉影般得出的“洋河产品力下滑”的结论也是完全站不住脚的。
我对茅台、五粮液、洋河这三家公司的追踪和观察时间都比较长,其实在2016年的时候,洋河遭遇到的情境和今天几乎一摸一样,历史真是何其相似!
2016上半年,洋河对江苏省内市场主动调整,局部地区实施控货,省内营收同比下降5.27%。
财报一发布,两个月里股价跌掉了20%,但是这恰恰是洋河近三年股价的最低点,在之后的1年里股价暴涨,从70元左右涨到了143元,直接实现了翻倍。
你有了这种历史纵横感后,对于当前发生的一切都不会太过于恐慌。
而关于媒体上广泛用来总结“洋河不行了“的那些个论据,包括“经营现金流下降”、“预收账款下降”等等,在生叔看来,都太短视了,不值一驳,看数据要看长期,不然容易一叶障目,你又怎么能发现商业中的周期规律呢?好好把过去10年洋河每个季度的数据变化摆在一起看,这些极度悲观的言论不攻自破。
当然,还有更多的投资者,每当洋河表现不好时,就拿历史传承、底蕴、没XX酒好喝等说法来说事,这些要不就是以长期逻辑短期化,要不就是以主观感受代表普遍事实,都是属于脑补出来的逻辑。
洋河这个品牌没有历史底蕴是今天的事吗?是去年刚刚被大众发现吗?老八大名酒中,洋河是唯一一家敢于不使用老祖宗传下来的名字来命名核心产品的,洋河的“蓝系列”本来就是个自创出来的名子。
但洋河这家公司自从1979年在第三届全国评酒会上一跃而跻身于全国八大名酒之列,在此后每一届的全国评酒会上基本上都名列前茅。
蓝色经典自03年推出以来,以精准定位快速放量,销售规模迅速扩大,此后更是像开了挂一样先后超过老窖、汾酒,从泸州老窖的92%成长为185%在前几年销售额最高都达到了五粮液的74%。
历史底蕴真的起决定性作用?are you killing me?
茅台90年代的时候还不如五粮液呢。
还有上一轮白酒衰退周期中,洋河的收入、净利润也是最抗跌的一个,又如何解释呢?
总有人喜欢用这些玄而又玄的东西,来掩盖他们对商业规律的无知。
没关系,老话说得好:“世界上最宽广的是海,比海更高远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博大的是男人的情怀”,你们有文化有底蕴是吧,我有情怀。
然后呢,就是有些老铁说的洋河不好喝,这个说法,在股价下跌的时候好像突然的多了起来——就像茅台下跌的时候大家总喜欢说未来的年轻人都不爱喝白酒,白酒是智商税云云~
这完全可以理解,作为观点,因为大家都是表达自己的实际体验和感受。但这种观点,在统计学上都没有实际的意义,也不能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
我身边也听有朋友说酱香型白酒就是不好喝,喝不惯,所以从来不喝茅台,其实每一种酒,就像我们中国的八大菜系一样,都有它的受众,它的铁粉。洋河2017年收入是199亿,2018年是241亿,今年大概率超过260亿,这么大的体量,一定是有很多消费者偏爱它的口味,没人能反驳吧?
说完过去,看未来。
三季度是否会迎来业绩拐点?
我认为三季度出现超预期的表现可能性不大,还是前面的逻辑,要破局,就必须在二、三季度去放血,拉开经销商的批零差价,重新打开销售,把库存降下去,这都会导致短期内业绩被打压。
做过生意的都心里清楚,我们不可能指望任何一家公司永远都保持增长,甚至是每个季度增长,毕竟,五粮液和老窖遇到低谷的时候,洋河还正值风华呢。
上周,整个白酒行业,茅台、五粮液、老窖全线跳水大跌,原因就是有记者对全国各地的茅台酒一批价进行了调研,发现茅台批发价骤降至2400元附近,如果产品降价会导致整个行业纷纷开始去库存。
要是整个行业都存在压库存的问题,那么洋河率先进行库存调整,这份中报反而体现的是最真实的业绩,那么这次是不是还会和上一轮白酒周期低谷期一样,洋河凭借着渠道库存比较合理的优势,衰退比同行少,在周期拐点上也率先起来呢?这是值得期待的一点。
如果你是一个长期投资者,我认为站在当下去看洋河这家公司,真正值得关注的是以下两个方面,它们才决定着这笔投资的成败:
(1)从地方酒厂到全国品牌的推进进度
前三名的白酒品牌中,洋河不比茅台和五粮液这类全国性品牌,一直被诟病“省内占比过高”问题。
洋河也公开透露,公司正处于深度全国化过程中,现在主要是开发新江苏市场的5+2,5指上海、浙江、安徽、河南、山东,2指湖北和河北;公司希望在省内保持增长的基础上,3年内将省内与省外的营收比重发展至3:7。
管理层显然对全国市场有着非常大的野心和决心,这个决定的背后是洋河在省内的份额几乎已经做到极限了,再不卖出去,离天花板就会越来越近。
2019年,洋河新江苏市场数量将从去年的495个增长到570个,一个城市一个城市向外打,朝着3:7的目标前进。
如果洋河最终能够实现这个目标,那么市值在当前的基础上再翻一倍也是轻而易举的。
(2)高端品牌的战略是否能够成功?
洋河股份旗下的主流产品:天之蓝、海之蓝、梦之蓝,也就是所谓的海天梦系列,在此之上还有手工班。
其中定为高端的主要是梦之蓝和手工搬,2018年,梦之蓝销量达到65亿,同比增长超过50%,是海天梦里增长最快的系列。其中最高端的千元级产品M9和手工班加起来的收入占比只有10%左右,由此可见洋河高端产品在销量结构中占比还是偏小,反应到消费者群体的心智中,就是它的高端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还不足。
相反茅台核心高端产品收入占比接近90%,五粮液高端酒收入占比约80%,这两家均是以高端酒为核心基础,优势体现明显。
但不管怎么说,白酒这个行业除了茅台、五粮液、1573之外,如果说还能产生第四大高端品牌,那么可能就只有洋河有希望了。
最后,我相信渠道积压下来的问题,顶多2-3个季度,很快就会解决。公司今年清理整顿渠道等行为虽然导致出现了一个经营低点,但有利于未来轻装上阵,牺牲短期业绩用全面停止发货的极端手段来解决面临的问题,也体现了公司的决心与魄力。
而对于这样一家市盈率18倍左右,基本面一向表现优秀,每年赚进80亿真金白银,管理层几乎不在市场上再融资,没有短期、长期借款的公司,一旦渠道问题解决了,以江浙为基本盘,进入全国的市场,未来每年15%的投资收益率完全可以靠15%的净利润内生增长来达到,而估值只要稍作提升,1年20%的复合收益率也是完全可期的。
综上,此次下跌留下的“黄金坑”对我来说已经非常具有吸引力了,专栏的老铁都知道我上个月初已经进行了加仓行为。
当然,我先上车躺躺路,可能抄到的是半山腰,以上所言只是我个人主观的思路,其中牵扯到了较多的臆断,各位别以我的交易行为作为唯一的投资依据,更保守的童鞋还是不见兔子不撒鹰,根据年度同比的预收账款增速来作为前瞻性指标会稳妥很多。

生叔出品,必属精品。

----------------------------我是底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