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开东:懂得那么多道理,为何还过不好这一生

 jiangnany 2019-09-19

懂得那么多道理,为何过不好这一生。这是一句经典的鸡汤台词。

每个人看到这句话,一刹那间可能都会虎躯一震,或者娇躯一震。为什么?因为我们内心某一块被触动了,很少有人觉得自己过的就是最好的人生。

那么,为什么懂得那么多的道理,就是过不好这一生呢?

第一,是否真的懂得

很多东西一旦说出来就不是原来的意思,语言是一种遮蔽,有时候连说道理者都无法把握自己所说的道理,不知所云。我们口口声声说懂得道理,是否真懂得了道理,这是要打问号的。

司马迁说,很多道理只可对智者道难以为俗人言也。夏虫不可以语冰,井蛙不可以语海,就是这个道理。

一个吃过葡萄的狐狸与没有吃过葡萄的狐狸,对葡萄的认识是不一样的。一个看过大海的人与一个没有看过大海的人,对水的认识也是不一样的。一个经历过非凡人生考验的人所说的道理,也不是一般人所能理解的。

而且更重要的是,他人的美味是我的毒药。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西施皱着眉头捧着心口就好看,一皱眉头百媚生。东施模仿就俗不可耐,一皱眉头丑态百出,止增笑耳。

没有两粒相同的沙子,也没有两个一模一样的人生。别人的道理都是别人跳进生活的河流里游泳摸索出来的,有其个人的独特性。亦步亦趋的模仿,很可能就是东施效颦,邯郸学步。

第二,懂得有没有去做

懂得道理只是第一步,生活中不乏这些懂得道理者,夸夸其谈,口若悬河,但他们仅仅是知道主义者,而不是做到主义者。赵括懂得的军事理论不可谓不多,每每与他老爹谈论军事,把他老爹战国一代名将赵奢辩驳得哑口无言。但赵括懂得那么多的军事道理,却打不好一次仗,他只能纸上谈兵。

这些道理不是他实践中获得的,是道理的二手贩子,不是道理的创造者。

所以从懂得到做得,是一条漫长的路。知道不干,等于笨蛋,所以需要知行合一。中国心学代表人物王阳明最核心的思想就是知行合一。

这里的知并非简单等同于知道,而是因知道产生的良知,这个良知如闪电一样迅速,无需等待。

比如一见到美景就喜欢,就要好好欣赏。没有人见到美景后,还要慢慢思考喜欢还是不喜欢。一闻到臭味就厌恶,就要马上避开。没有人闻到臭味后,还要思考一下我是厌恶还是喜欢。这就表示,“知”与“行”是绝对不可分离的两个部分,知而不行,等于不知。

因为良知的存在,我们面对任何一件事时都能快如闪电地作出选择,知的同时毫不犹豫马上去行,这就是“知行合一”。

之所以懂得很多道理,仍然过不好这一生,很大可能就是道理听过了,但未必懂。道理懂了,但没有变成我们内心良知的一部分,没有变成我们的一种本能。或者就算变成了我们的本能,但我们处在舒适区,本能地选择放弃。

比如作为学生,傻子也知道北大很好,清华不错,985不赖,但并不是每个人都会努力拼搏。有志之人立志长,无知之人常立志。很多人是在美梦和玩手机中反复意淫。

《菜根谭》中说,嚼得菜根,百事可做。只有立志吃苦,忍受清贫,发愤走出自己的舒适区,才能真正把自己活出来,做出来,绽放自己的花朵!

第三,不是每一块砖都能去砌长城

如果不但懂得,也及时做得,是否就一定能成功呢?

这个世界成功的人毕竟是少数,所有人都想考清华北大,很多人也都努力去做了,但绝大多数人还是会失败。因为人的天资不一样,家庭不一样,领悟不一样,结果也不一样。

即便所有人都聪明绝顶,勤奋刻苦,最后的结果还是很残忍,很多人还是会做无用功。清北录取的人数是有限的,这是其一。其二,就算成功了,是否就意味着他们过好了一生?这又是一个问题。

人生的美好在于自己的体验,未必在于外在成功与否的评判。北大毕业生卖猪肉,这究竟是一种成功还是失败?但你敢说这不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成功?

这中间还会有机缘巧合,就算你身经百炼,从烈火中被锻造成一块好砖,但你也并非一定有机会去砌长城。作为一块砖,搬到哪里就是哪里,不能自主或许就是你的宿命。

一个能砌长城的砖被拿来砌猪圈,也是极有可能的。这就是懂得了很多道理,还是过不好这一生的终极原因。

那么,既然如此,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呢?

我们不妨根据现象学大师胡塞尔所说:“回到事物本身”。

这个事物的本身,就是我们活着,偶然有了一个生命,这个生命终究有一天会被收回。人被抛在这个世上,人生如逆旅。生命终究会终结,人生最终会船沉海底,那么,作为此在的我们,最应该做什么?

因为人生的必死,我们就有了一种选择,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在这个旅途中,多多经历,多多体验,不断创造自己,释放生命的璀璨能量,为活着创造意义。无论成功失败,都是绝美的风景,体验就是我们所能过好的人生。

如海德格尔所说,我们还要创造此在的因缘世界,我心即世界,天地在我心。既然人生苦短,我们当然需要不断舍弃,只把时间浪费在最美好的事物上,只与我们最亲密的人消磨一生,岂不快哉?

与清风舞,共明月醉

投稿:wkd001@126.com

合作:heimawangzi142494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