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津博物馆镇馆之宝“太保鼎”是哪一位“太保”所铸

 飞虎catzbc 2019-09-19
 2019/9/222:41

天津博物馆的传世青铜器“太保鼎”是西周初铸器,历经三千年风雨,几经流离,最终成为天津博物馆的藏品,被誉为镇馆之宝。

太保鼎因为鼎内壁上有铭文“太保铸”而得名。铭文中提到的“太保”是商周交替之际非常重要的周族重臣召公奭。召公奭是周王室同姓的“姬”姓宗亲,因封地在“召”而以“召”为氏。召公奭曾做过辅佐成王的“太保”,三保是周代“三公”之一,因此而被尊为“召公”。

天津博物馆镇馆之宝“太保鼎”是哪一位“太保”所铸

召公奭历经武王、成王、康王三朝,是西周初期的定鼎之臣,有辅佐成王和康王成就盛世之德,使成康年间达到四十年刑措不用的生息安定。据《史记*鲁周公世家》所记,武王在位十一年,伐纣至牧野,破殷入商宫。这时商纣已死,武王告纣罪于天下,这个重要时刻“周公把大钺,召公把小钺,以夹武王。”武王在伐纣立周的第二年去世,武王的儿子姬诵继位就是“周成王”。召公奭和周公一起辅佐成王,周公为太师、召公为太保。周公“当国践祚”,也就是说周公登上了王位代替年幼的周成王治理国家。

这种情况召公奭很怀疑周公是否有不臣之心。周公对召公说,“汤时有伊尹,假于皇天;在太戌时,则有若伊陟、臣扈,假于上帝,巫咸治王家;在祖乙时,则有若巫贤;在武丁时,则有若甘般:率维兹有陈,保乂有殷”。周公的意思就是说历代的贤臣为了扶正社稷都可以借皇天上帝之命而暂行不臣之法,而结果都是令君主有德行,令社稷兴盛。听了周公这样的解释召公消除了对周公的怀疑。召公和周公在成王时一同按照武王的遗愿兴建新邑,即成周洛邑,召公和周公分陕而治。周公治陕以东,召公治陕以西,有的观点认为,“陕”是指河南陕县,在现在的河南省三门峡市。

天津博物馆镇馆之宝“太保鼎”是哪一位“太保”所铸

周公当国践祚时武王死而成王年幼,周公的行为又引争议,这时被封于殷商旧都的商纣的儿子武庚借机叛乱。原本负责监管武庚的“三监”,即武王的弟弟管叔、蔡叔、霍叔也一起叛乱了。三监的封地都在殷附近,也就是商的王畿区。周公平定了王畿区的叛乱,地处东夷的原来商的方国也叛乱了。周公东征平叛,重新分封血亲、功臣于东夷,例如太公望封于齐,周公自己封于鲁,召公则被封于燕。召公受封的“燕”在燕山之野。燕国后来向南扩张,兼并蓟国,燕国以蓟为都,蓟包括现在天津蓟县的一部分。天津曾经是古蓟国与山戎杂居之地,后来就归属了燕国。召公所为燕国始封君,其所铸“太保鼎”作为天津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理所当然。

《诗经》里有一首怀念召公奭的诗叫《甘棠》。传说召公巡视乡邑,在甘棠树下理政决狱,庶民各得其所,无有所失。召公故去后,民念其德而作歌。“蔽芾甘棠,勿翦勿伐,召伯所憩。”意思是说,这棵甘棠树,不要砍伐它,召伯曾在此休息。

周成王在位二十二年,年五十而崩。《尚书》里有一篇《顾命》记载成王将崩,召重臣嘱咐后事。成王觉得身体不适,于是盥沐之后换上冕服,“召太保奭、芮伯、彤伯、毕公、卫侯……”等等宗亲重臣“用敬保元子钊”。“元子钊”就是后来的周康王。

天津博物馆镇馆之宝“太保鼎”是哪一位“太保”所铸

古文字学家唐兰认为太保鼎就铸于周康王时期。这个时期太保铸器很多,除了现藏天津博物馆的太保鼎之外还有太保鸮卣、作册鼎等等。作册大鼎的铭文里称其为“皇天尹太保”。“尹”通“君”,“皇”是赞美词,“天”通“大”,“天尹”就是“大尹”,大尹已经是除了王之外地位最高的大臣。

太保鼎在西周灭亡后不知道有过怎么样的经历。清代道光或咸丰时重新出土于山东寿张梁山。从清后期到民国,太保鼎又被不同的收藏家保有,后来被民国总统徐世昌收藏。最终,太保鼎由徐世昌的孙媳妇张秉慧捐献国家,收藏于天津博物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