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面、荞麦面和乌冬面,堪称日本的三大面了。但其实在这个大分类之下,还有很多小的分类,吃之前先带大家了解一下乌冬面里的七大分类吧~ 其实说起日本的七大乌冬面,这并不是人为的分类,而是由于地域的不同和饮食习惯的不同,自然发展的结果。 稻庭乌冬这个名字来源于它的产地——秋田县稻川町稻庭地区。它起源于江户时代初期,据说当时住在稻庭地区的佐藤市兵卫使用当地产的小麦制作出了乌冬面,特别受当地人的欢迎,之后他又不断改进制作工艺,就成了现在广为人知的稻庭乌冬。不过在初期,因为这种乌冬面的制作工艺复杂,因此产量很低,还是一种高级料理,所以普通人很难吃到,并没有像现在这样普及。 稻庭乌冬和普通的乌冬面相比,还是很好辨认的。稻庭乌冬呈现出的是一种非常柔和的淡奶油色,比一般的乌冬面要细一些,并且一般来说是扁平的。稻庭乌冬在制作过程中,需要反复发酵和揉面,因此面中会有很多气泡存在,根据研究发现,这些气泡可以使稻庭乌冬在煮过之后还能保存很久,并且能让制成的面咬劲十足。 水泽乌冬主要产自群马县。群马县晴天比较多,并且水土丰沛,是日本很有名的小麦产地,自古以来当地的面食就很发达。 据说水泽乌冬面最早的起源是在群马县伊香保温泉附近的水泽寺,因而得名,最初是为了招待信徒而制作的手擀面,慢慢发展成了今天的样子。 水泽乌冬面的原料只有小麦粉、盐和水,好吃的秘诀都在揉面的手法上面,长时间的揉面使得水泽乌冬变得非常筋道弹牙。和稻庭乌冬不同,水泽乌冬的颜色更白,并且更粗,面非常光滑,现在当地的十几家面馆把水泽乌冬注册成了店铺联盟,面的质量虽然相同,但是每一家都有自己独特的蘸料,非常值得一尝。 武藏野乌冬可能听说过的人就比较少了,它是东京多摩地区和埼玉县西部的乌冬面代表。武藏野市也是小麦高产的地方,因此当地人很喜欢吃面,并且通常都会用面来招待客人,已经成了武藏野的一种民间饮食文化。 武藏野乌冬的特点也是比较鲜明的,面的颜色有点像荞麦面,略带棕灰色,面条很粗,细细咀嚼的话,能够品尝到小麦的味道,吃过之后会感觉唇齿留香,并不像一般的乌冬面那样爽滑,适合慢慢品味。 接下来要进入日本中部地区了。名古屋的乌冬面代表——味噌煮乌冬。这种乌冬面同样起源于江户时代,但是把又粗又硬的面放到砂锅里面煮,则是在大正时代,如今早就成了在爱知县各地区都能吃到的乡土料理了。 现在的味噌煮乌冬使用的是土锅以及产自东海地区的赤味噌,搭配极粗的手擀乌冬面,配料一般会有大葱和香菇,最后还会打上一个鸡蛋。关于打鸡蛋的时机,完全是看个人喜好。因为味噌的口味通常比较重,而用土锅煮的面又是热气腾腾的,所以这道料理非常适合冬季享用,另外因为味噌本身带有咸味,所以煮面的时候就不再使用盐水,而是淡水,这样面的口感就会更加紧致,更有嚼头。 三重县的代表——伊势乌冬。在当地,伊势乌冬的名气就和忍者差不多,是到了三重县之后必须享用的美食之一,堪称首屈一指的地方美味。 伊势乌冬的最大特点就是面比较粗,一般来说面的直径都能达到1厘米左右,非常柔软,和一般乌冬的口感相比,可以用“软糯”来形容。不过因为面粗,所以煮面的时间非常长,一般只需要煮15分钟左右,而伊势乌冬则需要煮将近一个小时的时间,因此提供伊势乌冬的面馆通常都是在不断地煮面,以保证提供料理的速度。 在吃法上,伊势乌冬也是非常独特的,和一般的乌冬那种略显清淡的蘸汁不同,伊势乌冬采用的是北海道产的海带、严选的鲣节刨花和三重县产的香菇等材料特别加工的甘甜浓厚的特制调味汁,非常浓厚,颜色也很深,看起来可能会觉得很咸,但是吃到嘴里会有一种甜味,而后味也是非常圆润的。 赞岐乌冬面是香川县的代表。因为“赞岐”是香川地区的旧名,在公元700年左右的文献中记载为“赞岐国”,当地的名吃乌冬面也就因此得名。因为乌冬文化在当地早已根深蒂固了,所以香川县又有“乌冬县”的美称,除了香川县之外,现在几乎在日本全国都能吃到这种乌冬面。 赞岐乌冬的最大特点就是面筋道,而且粗细适中,吃法也是多种多样,汤汁主要使用的是酱油和沙丁鱼汤等原料,煮好面浇上汤汁之后,上面还可以加上各种各样的“配菜”,比如天妇罗、炸豆腐或者各种蔬菜和鸡蛋等等,把煮好的乌冬盛到碗里,然后浇上生鸡蛋和酱油,这种被称为“釜玉”的吃法也非常受欢迎。 五岛乌冬是九州乌冬的代表。五岛列岛是位于长崎县西南100公里处的群岛,是九州最西端的群岛,曾经被遣唐使当做中转站,因此也有一种说法是“五岛乌冬源自中国”。 五岛乌冬最大的特色就是细,应该是7大乌冬面中最细的一种,直径只有1.5毫米,但是却筋道十足。面虽然很细,但是却能保持筋道的秘诀在于制面的方法,比如稻庭乌冬或者赞岐乌冬,都是和好面之后用刀切成的,而五岛乌冬则是旋转拉伸而成,所以很筋道。 除此之外,制成的面上为了防止干燥,还会在面上刷山茶油,因此五岛乌冬不会轻易被煮烂,而且口感会变得更加爽滑,吃的时候还能感受到山茶油的香味。面的汤汁是用烤飞鱼熬制的,入口也是非常鲜美,妙不可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