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一遇挫折就沮丧,心理脆弱像“鸡蛋”,警惕“蛋壳效应症”

 九州君子好人 2019-09-19

“本文由作者原创,欢迎个人转发与分享”

朵朵是一名3岁的小女孩,9月份在父母的陪伴下,来到幼儿园报名。在教师节当天,幼儿园举办了一场亲子互动游戏,朵朵输掉了比赛。

当得知自己没有拿到好的排名时,朵朵当场就开始大哭,无论父母怎么哄,朵朵就是一直在哭闹。

孩子一遇挫折就沮丧,心理脆弱像“鸡蛋”,警惕“蛋壳效应症”

教育启示:平时孩子遇到挫折后,表现出沮丧、消极,心理承受能力差,父母应当要警惕“蛋壳效应症”。

孩子一遇挫折就沮丧,心理脆弱像“鸡蛋”,警惕“蛋壳效应症”

NO1.什么是“蛋壳效应”?

1) “蛋壳效应”的提出

在1965年的时候,来自英国的儿童心理学家,西蒙安妮首次提出了“蛋壳效应”。它是一种生理性心理疾病,主要是指孩子心理脆弱。

2) “蛋壳效应”具体表现

“蛋壳效应”主要表现为,只接受赞美的话,不听反对意见;无论学习还是玩耍,只接受成功,无法接受失败,赢了就高兴,输了就沮丧;不管遇到什么问题与困难,不是想着怎么去解决,而是想着怎么去逃避问题。

遇到的问题与困难没有得到解决,就开始变得沮丧,有些孩子还会出现极端的举动。如:发脾气、斥责他人等等。

前几天,幼儿园放学后接儿子回家,在小区公园内看到有几个小朋友在玩耍,儿子也跟着他们一起玩耍。

孩子一遇挫折就沮丧,心理脆弱像“鸡蛋”,警惕“蛋壳效应症”

在玩耍的过程当中,有一名小朋友输了,就开始嗷嗷大哭,并且打其他小朋友。据这名小朋友的奶奶说:“平时赞美孩子就很开心,批评他就会生气”。

孩子一遇挫折就沮丧,心理脆弱像“鸡蛋”,警惕“蛋壳效应症”

NO2.具有“蛋壳效应”的孩子坏处有哪些?

1) 抗挫折能力差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当中,也需要经历很多挫折。如:1岁多的孩子,刚开始学走路的时候,是需要借助辅助物品,凳子或者学步车等,练习走路的姿势,走路的步伐等。

走路的基础打好之后,孩子就会扶着床沿、沙发边沿慢慢走路,尽管走路比较慢,但是孩子已经迈出了一大步。

父母在陪伴孩子学走路的时候,感受是最深的。在这一过程当中,父母看到了孩子的成长。孩子学走路,从跌倒到爬起来,再跌倒再爬起来,周而复始,坚持不懈,才最终学会走路。

如果一个孩子,在刚开始学习走路的时候,因为害怕摔跤,不敢尝试走路。在走路的过程当中,遇到一点困难与挫折,孩子就开始打退堂鼓,那么孩子永远无法学会走路。

学生在日常的学习过程当中,遇到困难在所难免。有些学生遇到自己不会做的题目,想得最多的不是怎么去解决问题,而是怎么去逃避问题,结果不会做的作业,就一直不会做。

孩子一遇挫折就沮丧,心理脆弱像“鸡蛋”,警惕“蛋壳效应症”

2) 人际交往能力差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是需要相互交流与沟通。在相处的过程当中,有意见上的分歧,也是在所难免的事情。

对于孩子们来说,自从上幼儿园后,就应当要学会和其他小朋友玩耍,懂得去分享。小朋友在玩耍期间,出现碰撞的情况在所难免。

成年人在日常交往过程当中,同样会存在误解、存在分歧,更何况是孩子。孩子的想象力比较丰富,在玩耍的时候,有着自身的想法。

例如:在与其它小朋友搭积木的时候,有的小朋友要搭高楼,有的小朋友要搭玩具车等。

每个小朋友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搭建即可,但是会有一些小朋友,因为大家不认同他的观点,或者与他搭的形状不同,就开始哭泣,感觉自己受了委屈。

开始去指责其他小朋友,甚至还会去打其他小朋友,久而久之,大家都不愿意跟他玩耍,就会被孩子们孤立,交际能力越来越差。

孩子一遇挫折就沮丧,心理脆弱像“鸡蛋”,警惕“蛋壳效应症”

NO3.什么情况下孩子容易出现“蛋壳效应”

1) 娇生惯养

现如今,家庭中孩子较少,一般是一个或者两个,因而家人对孩子是格外宠爱。家长们非常重视孩子的成长,害怕哪个环节出错。

现实的生活当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当孩子哭泣的时候,父母就会将手头上的事情放下,并开始唠叨和哄劝孩子。

有的时候,父母一着急,在没有了解事情真相的时候,就无辜去指责他人。不仅会产生误会,还会牵连到无辜的人。

久而久之,父母将孩子宠成一个宝贝疙瘩,不管是谁触碰,孩子都会哭闹。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孩子只会发脾气或者哭闹,不知道想办法去解决。

在日常的生活当中,很多父母都是包办型,无论孩子在做什么事情,父母都会为孩子做好。如:给孩子喂饭,帮孩子写作业等等。娇生惯养,父母溺爱的孩子,犹如鸡蛋壳一样,一碰就脆。

2) 过于严厉

不同的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相应地方式与方法有所不同。而且不同的家长,自身所接受的教育程度有所不同。

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有些家长依旧是传统的教育思想,认为孩子不打不成才,棍棒底下出孝子。

日常的学习及生活当中,对孩子的要求极为严苛,主要是采用高压教育。通常情况下,生长在这种环境的孩子。因过度担心害怕犯错被责罚,因而无论遇到什么挫折,想得最多的不是怎么去解决,而是怎么去逃避。

孩子只有经历了挫折,才能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才能变得更加强大。孩子一味去逃避挫折,只会让孩子“弱不禁风”。

孩子一遇挫折就沮丧,心理脆弱像“鸡蛋”,警惕“蛋壳效应症”

3) 期望过高

每一位家长,对自己对孩子,都有一个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夙愿,家长往往会给孩子过高的期望。

通常情况下,这类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有着更高的标准,更加严格的要求。对孩子进行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变得更加优秀。

日常的学习及生活当中,父母都要求孩子表现很好,那怕是偶尔的落后,也会被父母数落。久而久之,就会养成孩子害怕失败与挫折的性格。其实这样的孩子,表面上看起来很要强,其实内心是相当脆弱的。

孩子一遇挫折就沮丧,心理脆弱像“鸡蛋”,警惕“蛋壳效应症”

NO4.孩子出现“蛋壳效应”,不妨尝试其他教育方式

1) 让孩子认识到挫折是正常的

孩子自从呱呱坠地那一刻起,犹如一张“白纸”,孩子的人生刚开始,等着孩子去书写灿烂的人生画卷。

孩子的成长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只有不断经历挫折,不断经历失败,战胜挫折与失败,才能看见胜利的曙光,才能学习到更多的东西,变得更加强大。

孩子在学习与玩耍的时候,遇到一些不懂或者不会的事情,往往会沮丧,对自己失望,会失去自信心。

孩子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想要让孩子不断进步,就应当要给孩子自由的环境,让孩子自己去尝试。

只有在尝试过程当中,不断的犯错误,通过自身的努力,让问题得到解决,才能增强孩子的自信心,生活的自主性也会增强。

2) 给孩子适当的自由

在1993年的时候,一批来自英国的教育家,来到丹麦参观学习。参观学习回来后,教育家们就参照前任的经验,开始在英国建立一所“森林学校”。

教育家们建立这所学校的初衷,主要是拯救孩子们的童真与童趣等。想要森林里的自然存在,来唤醒孩子们对大自然的好奇。

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满足自身的好奇心。教育家们鼓励孩子大胆表达自己的收获,大胆求助老师解答困惑。随着时代的发展,森林教育好处不断体现。

其实,对于父母来说,在对孩子进行教育的时候,不能给孩子一片森林,那么就给孩子一个安全系数较高的环境,给孩子们适当的自由。

通过引导、鼓励的方式,激发孩子们的冒险精神。这样孩子们才能越挫越勇,而不会那么的脆弱如蛋壳。

孩子一遇挫折就沮丧,心理脆弱像“鸡蛋”,警惕“蛋壳效应症”

3) 放低对孩子的期待值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应当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放低对孩子的期待值。尽量用平常心去看待孩子的成长,孩子取得优异的成绩固然是好事,孩子学习成绩不理想,也并不是什么坏事。

日常的生活当中,对于父母来说,没有必要将孩子捧得高高的,更不要将自己视作低人一等。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对孩子可以有期待,但是不要强加给孩子。

4) 让孩子对榜样有正确的认识

社会心理学家曾经说过:“对强者的崇拜,是孩子成长的需要”。心理研究表明:“榜样对孩子行为的形成与改变,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在”。

孩子小的时候,主要是以家长为榜样。在孩子的眼中,父母就是“超级英雄”。因而,在日常的生活当中,家长应当要注意自身的一言一行。

应当要以身作则,去引导和影响孩子,完善自身的行为及性格。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父母可以利用名人效应去引导孩子,让孩子学习名人的勤奋与努力。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榜样对孩子的心灵,犹如一股有益的阳光,这种阳光是任何东西都无法替代的”。

每一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当中,都应当要有一个好的榜样。因为好的榜样,对孩子的影响力巨大,是孩子们前进的目标与动力之源。

孩子一遇挫折就沮丧,心理脆弱像“鸡蛋”,警惕“蛋壳效应症”

日常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当要让孩子多经历挫折与困难。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当中,孩子遇到什么困难,父母要做的事情,并不是去帮助孩子完成,因应当要正确引导孩子,让孩子自己想办法去解决。

想要让孩子不断成长与进步,只有让孩子经历更多事情,承受更多失败与挫折,这样孩子的内心才会慢慢变得强大,不至于像蛋壳那样的脆弱。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烦请联系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