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昆刀切玉:书法文化,带你了解魏晋南北朝碑刻《爨宝子碑》

 攸州刀郎 2019-09-21

《爨宝子碑》全称为《晋故振威将军建宁太守爨府君墓碑》,碑质为沙石。东晋安帝乙已年刻,用笔结体在隶楷之间,康有为评其:“端朴若古佛之容”,“朴厚古茂,奇姿百出”。现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

昆刀切玉:书法文化,带你了解魏晋南北朝碑刻《爨宝子碑》

碑文讲述爨宝子任建宁太守之时,中原大地战事频仍。爨宝子审时度势,采取了对外服于中原王朝,对内实行平等相待、团结和睦之策,人民安居乐业,各得其所。爨宝子死后,僚属和百姓悲痛万分,特意为他刻石立碑,以求流芳百世。

昆刀切玉:书法文化,带你了解魏晋南北朝碑刻《爨宝子碑》

爨宝子碑碑首为半圆形,整碑呈长方形,高1.83m,宽0.68m,厚0.21m。碑文计13行,每行30字。碑尾有题名13行,每行4字,额15字,均正书。此碑的书法在隶楷之间,体现了隶书向楷书过渡的种风格,为汉字的演变和书法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料,具极高的书法地位。在书法史上与《爨龙颜碑》《爨宝子碑》并称为“爨”,前者因字多碑大被称为“大爨”,此碑则被称为“小爨”。

昆刀切玉:书法文化,带你了解魏晋南北朝碑刻《爨宝子碑》

《爨宝子碑》具有较高的书法艺术价值。康有为曾在《广艺舟双楫》中评其为“宝子碑端朴,若古佛之容”,又云“朴厚古茂,奇态百出,与魏碑之《灵庙》《鞠彦云》皆在隶楷之间,可以考见变体源流”。

《爨宝子碑》与书刻于456年的北魏《嵩高庙碑》风格接近,它朴茂古厚,大巧若拙,率真硬朗,气度高华,气魄雄强,奇姿尽现。究其渊源,因属隶变时期的作品,体势情趣、情态均在隶楷之间。寓飘然于挺劲,杂灵动于木讷。由于其脱胎于汉隶笔法,故而波磔犹存,较于《张黑女》《元怀墓志》等成熟的魏碑,它则更显得“原生态”。此碑字用笔方峻,起收果断,似昆刀切玉;字的造型奇特自由,似天马行空,神秘莫测,令人产生丰富联想。

昆刀切玉:书法文化,带你了解魏晋南北朝碑刻《爨宝子碑》

云南是引弓抱鞍之民,古代受内陆文化熏陶较少,所以《爨宝子碑》没有南朝书法讲究法度又潇洒妩媚的书卷气,更多的是任性为之的霸悍雄强的南蛮之气。

《爨宝子碑》不是名家所书,也不讲究什么笔法,具有的是刀味、石味、民间味、野蛮味,这与南朝正统名人书家的严守法度、笔意结构、书卷气形成强烈对比。学《爨宝子碑》就是要从这些“不法”“不名”“不笔”“不汉”中去体味一种别样的东西,这种“别样的东西”才是《爨宝子碑》的精髓。

昆刀切玉:书法文化,带你了解魏晋南北朝碑刻《爨宝子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