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十七年地下潜伏只为枝头羽化的刹那,秋蝉红遍在诗词和齐白石画作

 有友abcd 2019-09-22

转眼秋风起,几多往事沉,无论今年你过的怎样,无论你现在忙或不忙,秋已来临,无声无息。从古至今的人们似乎都喜欢在秋天怀念和思考,也就有了那么多关于秋的诗词佳作和画作,而在那些秋天的故事里,秋蝉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网红,引无数诗人和画家都为之倾倒。

脱壳羽化的蝉

[唐]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画中的蝉是刚从蝉蛹中脱壳羽化而出,获得重生。从蝉的生活史来看,幼虫最长可以在污浊的土壤里生活17年才会迎来爬山树干重生的时刻,隐忍,坚持,也确实高而洁。 作为历史盛世开端的初唐时期的重臣,虞世南曾被唐太宗多次称赞其高洁人格,诗中的“饮清露”和“居高” 就是其高洁人格的写照。

但事实上,蝉并非靠“饮清露”为生 ,蝉的食物主要来源是刺吸式口器插进树干或树根吮吸的汁液 。而蝉声“流响”且声远的原因,除了爬的位置“居高”外,主要原因是雄蝉(雌蝉为哑巴蝉)的腹肌部发音器的鸣肌每秒能伸缩约1万次,盖板和鼓膜之间中空结构引起共鸣,所以鸣声特别响亮。当然,无论怎么样,我们依然很欣赏凭借自身内在高洁,而不是靠外在如“秋风”的力量才被重用的虞世南。

十七年地下潜伏只为枝头羽化的刹那,秋蝉红遍在诗词和齐白石画作

齐白石 《红叶秋蝉图》

齐白石 作品《红叶秋蝉图》--- 该画用墨笔画枝干,胭脂写红叶,工笔秋蝉刻划精细,蝉翼透明,虽有枫叶的热烈,亦见秋景的萧瑟。红与黑,艳与白,似乎都在暗示着红叶即将消逝,蝉声即将退隐的感伤。

送卢戡

[唐] 元稹

红树蝉声满夕阳,白头相送倍相伤。

老嗟去日光阴促,病觉今年昼夜长。

顾我亲情皆远道,念君兄弟欲他乡。

红旗满眼襄州路,此别泪流千万行。

元稹,唐朝著名诗人,和白居易被并称为“元白”。相信很多人都被他的“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所歌颂的伟大爱情感动过,相比上情场如鱼得水的风花雪月,官场上的元稹可谓命运坎坷,这首送别诗特别的地方是,送别的场景有夕阳,红树,还有满世界的凄厉蝉声萦绕,送友人的同时也是感怀自身的境遇。而宋朝诗人范成大则将这种蝉声送别刻画的更加入木三分。诗文如下:

秋蝉

[宋] 范成大

断角斜阳触虑愁,长亭搔首晚悠悠。

世间最有蝉堪恨,送衋行人送衋(xì)秋。

十七年地下潜伏只为枝头羽化的刹那,秋蝉红遍在诗词和齐白石画作

齐白石,陈半丁《松蝉图》

这幅画作为诗画一体,齐白石画蝉和陈半丁画松,并将唐人徐夤的一首《画松》题在画上,蝉的悠然自得和松的苍劲有力都表现的淋漓尽致,但徐夤自己其实还有一首专门咏蝉的诗, 也是难得佳作,诗文如下:

[唐] 徐夤

寒鸣宁与众虫同,翼鬓緌冠岂道穷。

壳蜕已从今日化,声愁何似去年中。

朝催篱菊花开露,暮促庭槐叶坠风。

从此最能惊赋客,计居何处转飞蓬。

十七年地下潜伏只为枝头羽化的刹那,秋蝉红遍在诗词和齐白石画作

齐白石《芋叶海棠》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幅画中无黄雀,只有一只自鸣得意的蝉和一只跃跃欲试的螳螂,他们在海棠和芋叶丛中的欢快气氛跃然纸上。苏轼的《蝉》更多是写实,蝉的生命周期中,最短但也是重要的时期就是夏秋之际,夏季大量蝉蛹蜕壳羽化飞翔变成成虫,雄蝉通过鸣叫吸引雌虫完成交配后变很快死去,剩下的雌蝉将卵产入树枝中,到秋季时,陆续抱着树枝死去枯槁。

[宋] 苏轼

蜕形浊污中,羽翼便翾好。

秋来闲何阔,已抱寒茎槁。

十七年地下潜伏只为枝头羽化的刹那,秋蝉红遍在诗词和齐白石画作

齐白石《芭蕉鸣蝉图》

雨打芭蕉,蝉声鼎沸,碧树无情蝉有情。高处喧嚣的背后恰恰寄托的是仕途不顺的苦怨和挣扎。作为情诗和无题诗的高手,李商隐无论写什么都自带情思秾丽悱恻细腻的效果,这首《蝉》和齐白石的《芭蕉鸣蝉图》堪称是绝配。

[唐] 李商隐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而蝉在词作中也都是非常美丽的存在,名家名篇太多,摘录两首名家代表作如下:

渔家傲·八月微凉生枕簟

[宋] 欧阳修

八月微凉生枕簟。金盘露洗秋光淡。池上月华开宝鉴。波潋滟。故人千里应凭槛。

蝉树无情风苒苒。燕归碧海珠帘揜。沈臂冒霜潘鬓减。愁黯黯。年年此夕多悲感。

雨霖铃·寒蝉凄切

[宋]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秋风秋雨秋煞人,蝉诗蝉画寄禅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