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 这个节气是秋天的中间点,预示着秋天已经过去了一半。每年的9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80度时,进入“秋分”时节。 “秋分”与“春分”一样都是古人最早确立的节气。 秋分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进入凉爽的秋季,到了 “一场秋雨一场寒”的时候。 《四民月令》中写到:“凡种大小麦得白露节可中薄田,秋分中中田,后十日中美田。” 秋分,正是收获的大好时节,农民朋友们要及时抢收秋收作物,还要适时早播冬作物,为来年丰产奠定基础。 立秋三候 一候雷始收声。 古人认为雷是因为阳气盛而发声,秋分后阴气开始旺盛,故而不再打雷。 二候蛰虫坯户。 “坯”是细土的意思,即由于天气变冷,蛰居的小虫开始藏入穴中,并用细土将洞口封起来以防寒气侵入。 三候水始涸。 《礼记》注曰:“水本气之所为”,春夏气至,故长;秋冬气返,故涸也。 立秋习俗 秋祭月。 据史书记载,早在周朝就有秋分祭月的习俗。最初“祭月节”是定在“秋分”这一天,不过由于这一天不一定都有圆月,而祭月无月则是大煞风景的。所以,后来就将“祭月节”由“秋分”调至中秋。 吃秋菜。 在岭南地区,有个不成节的习俗,叫做“秋分吃秋菜”。逢秋分那天,人们都去采摘秋菜,带回家里与鱼片“滚汤”,名曰“秋汤”。故有顺口溜:“秋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 粘雀子嘴。 秋分时节,是大丰收的时候,此时会有许多小鸟去稻田地偷吃稻谷,破坏庄稼。人们就会把没馅的汤圆用细竹签叉扦着置于田边地坎上,让燕雀来吃,名曰“粘雀子嘴”。 放风筝。 秋分期间气候宜人,风力适中,放风筝是非常符合时宜的一项运动,尤其秋分当天,放眼望去,满满的都是青春的笑脸。 立秋养生 阴平阳秘。 秋分节气已经真正进入到秋季,作为昼夜时间相等的节气,人们在养生中也应本着阴阳平衡的规律,使机体保持“阴平阳秘”的原则。要想保持机体的阴阳平衡,首先要防止外界邪气的侵袭。 秋季天气干燥,主要外邪为燥邪。 秋分之前有暑热的余气,故多见于温燥;秋分之后,阵阵秋风袭来,使气温逐渐下降,寒凉渐重,所以多出现凉燥。 同时,秋燥温与凉的变化,还与每个人的体质和机体反应有关。要防止凉燥,就得坚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秋季锻炼,重在益肺润燥,如练吐纳功、叩齿咽津润燥功。 饮食调养方面,应多喝水,吃清润、温润的食物。 如芝麻、核桃、糯米、蜂蜜、乳品、梨等,可以起到滋阴润肺、养阴生津的作用。秋季,菊香蟹肥,正是人们品尝螃蟹的最好时光。但是螃蟹是大寒之物,也不适宜多吃。 精神调养方面,最主要的是培养乐观情绪,保持神志安宁。 老人可减少说话,多登高远眺,让忧郁、惆怅等不良情绪消散。 同时,秋分后,气候渐凉,是胃病的多发与复发季节。胃肠道对寒冷的刺激非常敏感,患有慢性胃炎的人,应特别注意胃部的保暖。 收敛闭藏。 秋季,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附向收敛、闭藏,起居作息要相应调整,《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 早卧以顺应阴精的收藏,以养“收”气;早起以顺应阳气的舒长,使肺气得以舒展。 立秋诗词 《夜喜贺兰三见访》 (唐·贾岛) 漏钟仍夜浅,时节欲秋分。 泉聒栖松鹤,风除翳月云。 踏苔行引兴,枕石卧论文。 即此寻常静,来多只是君。 《中秋对月》(唐·李频)秋分一夜停,阴魄最晶荧。好是生沧海,徐看历杳冥。层空疑洗色,万怪想潜形。他夕无相类,晨鸡不可听。 《和侃法师三绝诗二》 (南北朝·庾信) 客游经岁月。 羇旅故情多。 近学衡阳鴈。 秋分俱渡河。 晚晴 (唐·杜甫) 返照斜初彻,浮云薄未归。 江虹明远饮,峡雨落馀飞。 凫雁终高去,熊罴觉自肥。 秋分客尚在,竹露夕微微。 如今正值秋高气爽的时节 最适合出门看看美好的景致 迎面吹来的秋风 定会把你的悲伤和烦躁都吹走 心情自然舒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