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好奇,未来学校的新一代智慧教室?

 ht87 2019-09-24

作者: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

当前,世界正从工业化时代向数字化、智能化时代加速迈进,特別是以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着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已将教育形态和学校形态带入了大变革的“前夜”。为促进“未来学校研究与实验计划”参与各方的交流与合作,深入推进未来学校探索实践,携手应对教育改革创新过程中出现的新需求、新问题,共享未来教育创新发展成果,未来学校研究院发起了“未来教育创新成果系列分享活动”,打造未来教育的跨界融合平台。

9月18日,未来教育创新成果系列分享活动首期活动——“新一代智慧教室的探究与建设”在北京召开,专家、校长、一线教师和企业代表等共50余人围绕智慧教室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头脑风暴”。

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研究数据处副处长张智致辞说,在教育信息化的条件下,智慧教室已经具备了无限可能,但这种可能在多大程度上能够服务于教学,服务于教学管理,最终让教室能够服务于人的成长,则有待于大家共同努力。从这个方面来说,建设新一代智慧教室将产生重要示范意义。

会上,原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主任李志民;北京中学副校长任炜东;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网络平台部主任张生;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办公室高级主管、未来学校研究院研究部负责人冯帅;“移动学习”教育部-中国移动联合实验室MOOC研究中心主任王涛;天津恒达文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世杰带来了精彩的专题分享。

李志民认为,互联网时代是教育互为师生的时代。教育功能和作用包括三个层次,对全人类而言,教育承担文化和价值观念传承与发展功能;从政府层面,政府花钱办教育,主要是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国家建设提供人力资源保障,提高国家竞争力;对个人来说,国民接受教育,主要是追求幸福生活,这种幸福生活包括物质和精神两方面。

任炜东表示,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改变着教育的面貌。互联网、信息化使得一切皆可联系,这种联系不仅仅是师生、生生之间的联系,还是学生与社会跨越时间和空间广泛连接,使得学习资源突破了一间教室空间范围。此外,数据是最重要的教育资源,不仅是偏远山区的孩子,大城市的孩子需要个性化教育也会遇到资源有限的难题,而大数据为孩子们提供了无限的可能。

冯帅认为,智慧教室在创新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同时,更要注意教育常识和学习规律的回归。新一代智慧教室融合空间、课程、教学、评价四大要素系统,创新构建SCTE(Space-Course-Teaching-Evaluation) 总体架构,其核心理念是重塑时空环境、重构学习要素、变革学习方式。在新一代智慧教室中,教师的地位将更加重要,课程的价值将进一步放大,能力的培养将以科学规律为遵循。同时,冯帅表示,中心当前正积极整合相关领域优质教育创新要素,设计整体解决方案,将尽快启动具有示范意义的“新一代智慧教室”建设项目。

王涛认为,未来教育的环境正在由云场端、端管云向云室端、端管云室的变化,没有室和室的聚合和联通就没有未来教育。基于联通主义学习理论的室联网时代已经到来,室联网将成为未来教育的场,将教育、培训和家庭学习三个环境无缝的融合联通起来,成为一种新基础设施,为“人人易教,时时能教,处处可教”的新教育场重新定义和发现“教室”。基于室联网理论所构造的新维空间站,实现了“一网一平台、五端两空间”,已经形成的未来智慧教育新生态。

王涛解释说,“室联网”(英文为 Internet of xRoom,loX),是指以学校教室为核心而建立起来的、实现整个教学系统各要素各环节互联互通互动的教学、学习、培训网络。系统主要由专用教学设备(如超大屏幕、手写板等)和整合各类教学与管理功能的应用服务平台(室联网操作系统)组成。可由一间教室、一所学校的正规教育场所,扩展到企业会议室、公共图书馆、社区场馆以及家庭客厅等各类空间。

以新维空间站为主要技术支撑和典型呈现形态的“室联网”,可实现横向、纵向各层次、各要素的联通:一间教室之内,实现人人互联、设备互联和各个教学环节的联通;异地多间教室互联,可通过大屏幕互动实现跨区域大课堂场景化;线上虚拟与线下实体教室互联,打破班级、学校、地域的局限。

李世杰表示,移动式教学终端可以满足多种的内容资源,支持图文声像的表现形式,特别是具有AR增强现实功能,通过对于智慧文博珍藏文物进行内部挖掘与AR展示资源结合,结合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形成立体式的增强现实展示,满足广大青少年对于文物多样化形式要求。

随后,中国教育智库网总负责人、未来学校研究院执行院长郑德林主持圆桌讨论,提出了三个问题:

一、建设智慧教室,最大需求与挑战何在?

李世杰认为,实际上智慧教室最大需求是资源如何用好的问题。网上有很多资源,但是现在资源可能更多是课件,怎么样把信息技术融入教学模式还欠缺,这可能是智慧教室今后要考虑大方向信息技术融入教育教学过程是最主要的需求,也是最大的挑战。

整个社会生产力的变化导致教育需求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张生认为,当下世界已逐步形成了一个由物理世界+数字世界+虚拟世界组成的多维世界。原来的世界是以物理世界为主,每个人感知到、看到、听到、摸得到的那个世界,但是随着近来互联网的发展,形成了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的数字世界和虚拟世界。这三维世界构成了智慧教育新的需求与挑战。

二、未来学校教师的角色是强化还是弱化?

冯帅认为,未来教师的作用更大,地位更高,不管你怎么借鉴角色,它的身份是更加的凸显,所以教师主导作用要在新一代智慧教室得到强化。课程是核心,没有学科知识作为支撑的课程创新是窄化、矮化课程的核心作用。个人能力提升是有顺序的,不可能要求个人越过初级系统知识直接奔向高级。

有嘉宾表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依然是主导,所以说老师个人成长以及对于整个智慧教室有效利用都会影响到学生的状态。如果从互动角度来讲,因为智慧教室更多讲交互性,我觉得交互性不仅仅体现在工具上的交互,可能更多时候是对于课堂引领者影响学生和老师的交互,所以老师更多是成为教练的角色,而中国传统的老师角色是高高在上的智慧形象。

任炜东认为,传统时代老师是知识的中心,现在实际上是扁平化,人与人之间可以互为师生关系,甚至没有中心问题,老师也会受到学生的激发和教育,在相互叠加中产生共赢,是同频共振的过程。传统意义上老师的角色正在发生改变,在这个变化过程中,适应能力强的老师不会故步自封,而是处在一种开发、包容、持续升级的生命状态。

李世杰说,教师最大转变是从知识传授者变成知识的组织者,学校也需要转变;校长慢慢引导教师转变。

三、如何看待未来学校多元评价体系?

张生认为,从教育评价角度讲,首先评价内容要更加丰富,要脱离原来以主要考察知识技能为主的评价,其次要加强促进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全面发展,当下对于学生的评价更应关注学生核心素养、数据素养、科技素养和创新素养。

有嘉宾认为,测评体系本身是冷的,是数据生成的,所以老师在这个过程当中一定要带有人文关怀;具有一种人文主义精神。在解读数据的时候,老师可能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在整个过程当中老师还需要成为一个终身的成长者。

张生表示,评价已经进入一个新的理论时代,大家都知道高考是选拔性的考试,但很多中小学的评价仅仅局限在数据收集的层面,没有发挥出评价的作用。举一个例子,我现在讲完请任校长给我点评,你觉得他听的状态会不会发生变化,假设点评的人是你,你觉得会不会变化,为什么?因为评价是一个收集信息、加工信息、处理信息,依据标准作出决策的高阶思维活动过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