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熙凤为什么不明确拒绝贾瑞,而是设计害死他。这主要是由于王熙凤的性格决定的。如果我们明白了王熙凤是一个什么性格的人,就很容易推断出她面对一个事务时的处理方式。十二回中的“毒设相思局”,正是王熙凤性格的真实写照。 对于王熙凤这个人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评价,但总体来说,这个人物的最大特点,就是有才无德。曹雪芹对她的外表描写,已经透露此意了。“身材苗条,体态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的凤姐,在提倡“藏愚,守拙”、“女子无才便是德”和封建社会里,是不被肯定的。这一点,《红楼梦》本身,也有描写。第六十五回中,有一段尤二姐和小厮兴儿的对话,通过荣国府下人的视角,把凤姐的为人比较全面的展示了出来,兴儿是这样说的: 提起我们奶奶来,心里歹毒,口里尖快。如今合家大小除了老太太、太太两个人,没有不恨她的,只不过面儿情儿怕他。皆因她一看的人都不及她,只一味的哄着老太太,太太两个人喜欢。她说一是一,说二是二。没人敢拦她,又恨不得把银子钱省下来堆成山,好叫老太太、太太说她会过日子,殊不知苦了下人,她讨好儿。估着有好事,他就不等别人去说,她先抓尖儿。或有了不好事儿或她自己错了,她便一缩头,推到别人身上来,他还在旁拨火儿。如今连正经的婆婆大太太都嫌了她,说她‘雀儿拣着旺处飞,黑母鸡一窝儿,自家的事儿不管,倒替人家去瞎张罗’,若不是老太太在头里,早叫她过去了。 兴儿的这段话,活画出了凤姐的形象。当尤二姐说“我还要找你奶奶去”的时候,兴儿说:“奶奶千万不要去,一辈子别见他才好。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一脸笑,脚下使绊子;明里一盆火,暗里一把刀。都占全了。” 兴儿的总结,就是王熙凤这个人物的特点。她在漂亮的外表之下,藏着一颗恶毒的心。这是以前对王熙凤评价的主流观点。比如著名美学家王朝闻的《论凤姐》,其主要的着眼点,就是挖掘凤姐身上的人性之恶,精明才干之后的无德。这些年来,许多人崇尚丛林法则的胜者为王,而对德性的重视逐渐下降,于是,凤姐的才干又为许多人所追捧。这也应了曹雪芹在凤姐判词里的一句话,“都知爱慕此生才。” 明白了凤姐的性格,她在贾瑞问题上的态度和处理方式,就很容易理解了。十一回中,宁国府家宴的时候,贾瑞找了个机会与凤姐搭讪。老于世故的凤姐当然一下子就明白了贾瑞的意思。按照正常的社会伦理原则,凤姐应该怎样处理这个问题呢?毫无疑问。是应该对其进行义正辞严的批评教育,使贾瑞认识到自己已经误入歧途,要尽快的迷途知返。王熙凤可以这样做,也有能力这样做。可是,这样做了,王熙凤不就成了德才兼备,治病救人的善人了吗?但她不是,他是嘴甜心苦,两面三刀,心狠手辣的王熙凤。王熙凤办事的特点是恃才不恃德。它体现的是传统文化中的霸道,而非王道。这一点是与薛宝钗大不相同。 看了王熙凤对贾瑞事情的处理,很容易让人联系起一段历史往事。《左传 郑伯克段于鄢》中,郑庄公的兄弟恃宠而骄,不断横行不法,破坏规矩。面对这种状况,郑庄公可以教育甚至惩戒他。可是,郑庄公不这么做,反而一直惯着他,最终,他的兄弟起来造反,郑庄公早有准备,趁机把自己的兄弟共叔段给灭了。孔子对郑庄公的做法很不以为然,于是,做《春秋》的时候,把郑庄公的爵位从“公”降到了“伯”。这就是所谓的“微言大义”,乱臣贼子惧。 王熙凤整治贾瑞的手法与郑庄公对付共叔段是如出一辙的。王熙凤是小女子,但才干优长,能力强的人,一般不会为任何抽象的道德教条所束缚。这一点,王熙凤曾经亲承不误,所谓的天理报应之类,她是根本不在乎的。但“哭向金陵”的结局,大约也算是报应吧? 有的人大约不愿意把王熙凤归于恶人一类。他们的论据是,《红楼梦》中很多地方显示出王熙凤的平易近人,与人为善之处。最明显的例子是接济刘姥姥。还有,她显然是主子,但是与一些丫环相处的很好,丝毫没有架子。但这些例子并不能改变王熙凤性格的本质。接济刘姥姥,本意也不在刘姥姥,而在于讨老太太的欢心。所以,曹雪芹才说,“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接济刘姥姥不过是无心栽花之举罢了。 与王熙凤关系处的好的丫环,不过是鸳鸯,袭人等二三人,这些人能与凤姐搞好关系,除了自身处世的技巧之外,更重要的是他们都是与老太太或是太太关系密切的人。如果荣国府是一家单位,凤姐是办公室主任,鸳鸯就是一把手的司机,或是秘书。与这些人搞好关系,与平易近人是毫不沾边。如果在现实中也遇到这样的人,对待普通群众做威做福,对待上级则是拍马奉承,无微不至,就会明白,兴儿为什么对王熙凤是那样的评价了。 说完王熙凤,再谈一下贾瑞。《红楼梦》十二回中,王熙凤虽然毒设了相思局,但贾瑞之死。却只能说是咎由自取,怨不得别人。 《红楼梦》是“大旨谈情”的,这一点,作者应该是没有骗人。贾瑞是初涉情关,误入歧途的典型代表。情窦初开的贾瑞,千不该,万不该,爱上王熙凤这样一个人。爱情的发生,一个必要的前提是,两情相悦。秦钟与小尼姑智能儿之间,可以说是有爱情的。他们的悲剧,是社会道德伦理的原因。而贾瑞爱上王熙凤比之秦钟,就更可怜了。小叔子爱上大嫂子,虽说有违理悖伦之处,但更可悲在还在于在这一事件中,贾瑞始终是一种单相思。 爱情的产生,有多方面的原因。爱财者,因财失身,恋色者,因色苟合。不同的选择,基于不同的性格。富家女可以委身帅哥,贪财女可以为财献身。王熙凤是候门千金,才干优长,眼高于顶。她的爱情选择的首要条件是什么呢?发她的性格推论,无疑是权势。以现实的眼光看,王熙凤的婚姻是美满的。丈夫不但长得很帅,而且是又是荣国府长房长孙,未来荣府法定的继承人。 如果要和王熙凤产生感情,起码要有一点是超过贾琏的。我们再来看看这位瑞大爷,在他的身上,能找出一点超出贾琏的地方吗?权势就不用说了,长相也未必好过贾琏。最关键的一点是,贾瑞的人品还很低下。在顽童闹学堂一回中,有对贾瑞委琐品格的展示。这里就不详述了。而贾琏除了风流倜傥之外,还于世路上好机变,办事能力很强。在这样的条件对比之下,贾瑞贾大爷还有勇气向凤姐发起进攻,只能验证一个说法,利令智昏,恋爱中的男人智商为零。 在这出悲喜剧的过程中,凤姐毒设相思局虽然毒了点,但也不能说没有给贾瑞机会。第一次“约会”,凤姐爽约之后,只是冻了贾瑞一个晚上,可以说是一个小小的惩戒。如果不是鬼迷了心窍,具有正常思维的人,一定会明白是凤姐在捉弄他了。自己偷偷改过,也就是了。可是,陷入恋爱迷局中的人大都会有超乎常人自恋和自信,相信女人都爱自己。竟然还有勇气,继续再约,这大约就有点找死的味道了。这正如一些贪财而被骗的人是一样的。坚定的相信,别人会无缘无故的带你发财,给你好处。于是,再约之后,瑞大爷吃了更大的苦头。不但在寒冬腊月里被浇了一头粪水,还被人敲走了银子。 再算是再约之后吃的这点苦头,也不足以要了瑞大爷的小命。就算是病了,慢慢调养,也会好起来。可是,贾瑞对凤姐的情感,却是至死不悔,至死不误。书中的“风月宝鉴”,虽然是浪漫主义的创造,却有很大的现实性。正面是美人,背面是骷髅。这大约是佛家的观点,一切皆无自性,色既是空,空既是色。美人骷髅本无二致。瑞大爷显然没有这样的境界。他宁肯在美人身上死,也不肯抱着骷髅生。于是,瑞大爷死了。他的死,正如前些年香港喜剧中调侃的那样,是“精尽而亡”。 王熙凤对于贾瑞的死,可以用一句话概括,“我虽不杀伯仁,伯仁因我而死”。如果王熙凤给贾瑞一点不好的脸色,甚至骂他两句,或者就可以把他从自恋的泥坑里拉上来,从而拣回性命。而王熙凤给他的,始终是媚惑的笑脸。在这里,让我们看到了什么叫“当面一把火,背后一把刀。脸上露笑容,脚下使绊子”。当然,瑞大爷的死,还是怪他自己。如果他不是爱上了凤姐,而是爱上其它任何人。而他在恋爱里还是同样表现出没有自知之明的自恋,那么,他可能会闹出笑话和丑闻,但大约是不会丢了小命的。 王熙凤这样的人物,在《红楼梦》之前就有,之后还有。《聊斋志异》有一些漂亮的狐狸,常常会把一些贪淫好色的男人害死,而对自己的丈夫却很好。王熙凤大约就是这样的“狐狸”。《红楼梦》高于《聊斋》的地方在于,他为这些所谓“贪淫好色”的男人说了一句话:“爱一个人,有错吗?”每个人的答案,或许都是不一样的。这才是伟大的现实主义的态度。正是因为没有答案,所以才更真实。 《红楼梦》确实是写情的。曹雪芹在歌颂爱情的美好与伟大之时,同时又告戒人们,情也是危险的,正如水,可以载舟,亦可覆舟。情如果没有好的引领和疏导,一但泛滥,就会为害。贾瑞,以及秦钟等,都是例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