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史冷知识:古代真的有“抛绣球”选夫婿的吗?

 苍海一文 2019-09-25

我国民间有一种常见的吉祥物,那就是用彩绣做成的绣球。在古代的一些地方,当家中的女儿到了婚配之年,一般定于正月十五或是八月十五抛绣球。 到了这一天,青年才俊们聚集在绣楼之下,而未出阁的姑娘就在楼上向外抛出一个绣球,谁要是得到了绣球,那他就会成为姑娘的夫婿。当然,姑娘往往都会把绣球抛给自己看中的人,希望他能得到。
抛绣球选择夫婿是一种非常浪漫的民间风俗, 这种风俗的形成源于一个美丽的传说:
几百年前,在靖西县的一个村子里,有一位勤劳勇敢的小伙子,名叫阿弟。他的邻村有一位名叫阿秀的姑娘,长得美丽大方,两人相互爱慕。
有一年,阿秀在集市上遇到了一个恶少,这个恶少有钱有势,看中了阿秀,想要据为己有。但是阿秀宁死不从,恶少得知阿秀的心上人是阿弟,便买通官府,将他关进了大牢,并判了死刑。
阿秀得知这个消息,心里非常悲痛,天天以泪洗面,哭瞎了双眼。之后,阿秀开始为阿弟缝制绣球。在缝制的过程中,阿秀的手指被针扎破了,鲜血滴在了绣球上。被血染红的绣球,其上的花更加鲜艳了。绣球做好后,阿秀买通狱卒,在地牢里找到了阿弟。当阿秀知道阿弟已经被折磨得骨瘦如柴时,她绝望了。她把绣球戴在了阿弟的脖子上。就在这时,一道灵光闪过, 阿秀重见光明,阿弟和阿秀来到了一处美丽的地方,两人结婚了,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后来,这个故事广为流传,绣球慢慢地成为一种吉祥物,象征着壮族青年男女的爱情。再后来,民间就有了“抛绣球” 这项活动。
因为古代婚姻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所以“抛绣球”并没有成为一种主流。现在人们也只能在文学作品中感受它的纯真与浪漫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