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浓墨刷字世便惊|丑书还是法书?漫议金农漆书的是与非、美与丑

 攸州刀郎 2019-09-25

当下书坛,对丑书的捧喝与棒喝已经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呈现出极端的对立和撕裂,笔墨精神的探讨已然被各种喧嚣的讨伐声音所掩盖,这种呈一时口舌之快的争论已然超越了书法评论范畴,甚至流于不辨是非、只论输赢的一地鸡毛的琐屑。

其实,从书法发展史上来看,各种风格的书法总是在美与丑、破与立、拙与巧两级分化中匍匐前进。而在这样的历史演进的过程中,清代扬州八怪中的金农独创的漆书横空出世,在书法史引起的争论至今余波未歇,不过从其书法在收藏界和拍卖场的表现来看,金农的漆书基本上还是得到了一致的认可,尽管其中有口是心非的腹诽,对其美丑是非的评价和争论还是处在正常的书法评论的范畴在之内。

浓墨刷字世便惊|丑书还是法书?漫议金农漆书的是与非、美与丑

漆书的由来其实还是源于漆之本意,也就是用生漆书写而成的文字。《千字文》中有“漆书壁经”之说,据传晋时有一个名叫不准的汲都人(今河南新乡),盗掘战国时魏襄王的墓得到13篇用漆书写的古籍。元代吾丘衍《学古编》中解释道:“上古无笔墨,以竹梃点漆书竹上,竹硬漆腻,画不能行,故头粗尾细,似其形耳。”不过这种原始意义上的漆书随着金农独具特色的“渴笔八分”书体的兴起,渐渐约定俗成成了金农书法的专用词汇。而反观金农书法的特征,名之为漆书可谓恰如其分,其书法作品的外在风貌确实与原始意义上的漆书所体现的美学内核和外延颇为一致,在毛笔成为独领风骚的传统书写工具的时代,金农化软为硬的不合作的姿态,穷根溯源,以天才般的“越位”姿态隔空延续了这一久已不传的古老生涩的书写风格,打破了人们习以为常的视觉审美习惯,一石击破水中天,在书法史上造成的强大冲击波至今依旧风云激荡,是非难以定谳。

浓墨刷字世便惊|丑书还是法书?漫议金农漆书的是与非、美与丑

金农所处的时代,正是清朝的盛极之时,当时书坛帖学一统天下,虽然经历了晚明以来如王铎、徐渭、八大山人、傅山等一批天才的革故鼎新的努力,但那种秀媚妍丽的书风依旧统治性地笼罩在整个书坛之上,而傅山提出的“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于直率毋安排“这种”“四宁四勿”的革命性的宣言,从思想观念上吹响了挑战的号角。而随后金农正是以决绝的姿态将反叛进行到底,身体力行地将这一理念贯彻于自己的书法创作之中,从而开启了清代碑学复兴的先河。大概四十岁左右时,他在《鲁中杂诗》这样写道:

会稽内史负俗姿,字学荒疏笑骋驰。

耻向书家作奴婢,华山片石是吾师。

浓墨刷字世便惊|丑书还是法书?漫议金农漆书的是与非、美与丑

从此金农公然冒天下之大不韪,一发而不可收拾,彻底抛弃了王羲之所代表的正统的书法的审美惯性,以大无畏的绝地反击的姿态我行我素笑傲书坛,一路从《西岳华山庙碑》《乙瑛碑》《夏承碑》等汉碑中萃取刚性的力量,以拙胜巧,倒行逆施,形成了然人瞠目结舌的漆书之体。


艺术审美没有绝对一致的标准,所谓“甲之蜜糖乙之砒霜”“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对漆书这一与大家印象中传统的真草隶篆之类的固有标准不同的“异类”书法,我以为,其创新的艺术表达的美学评价可从这样几个方面评价和欣赏。

浓墨刷字世便惊|丑书还是法书?漫议金农漆书的是与非、美与丑

一是森严浑厚的金石气息。在晚清帖学盛行的潮流中,金农的漆书一改汉隶的表现手法,在结体上更大胆泼辣,笔力千钧,比米芾的“刷字”更极端,笔锋甚至归零,铿锵决绝,横扫千军的金石之气弥漫在字里行间,在宣纸上金石气息的表现登峰造极,似乎打破了书写工具的本身的先天性限制,不像是写出来的,更像是刻出来的,其森严、浑厚的凝重感力量感无边无际排山倒海,开创并丰富了毛笔书法的表现空间。

浓墨刷字世便惊|丑书还是法书?漫议金农漆书的是与非、美与丑

二是生拙古朴的稚拙态势。金农的漆书涉笔成古,乃源自其取法高古,融合了汉隶、魏楷等诸体的特点,但在表现方法上却自出新意,求拙为妍,化圆为方,正入歧出,有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稚拙态势,横竖之间粗细对比强烈,其后期的作品更是表现的十分明显可辨,横划厚实饱满,竖划飘逸干枯,上下错落但又疏密有致,棱角分明且又端正规整,打破了传统的书法表现惯性,卓然不群,桀骜不顺。而且通篇文字布局往往奇正相合、彼此呼应,雷同中见奇趣,冲突中见和谐,具有一种磅礴的视觉冲击力。

浓墨刷字世便惊|丑书还是法书?漫议金农漆书的是与非、美与丑

三是突破藩篱的空间张力。金农的漆书突破了陈陈相因的固有藩篱,墨浓如漆,然而在这种乌黑光亮的极致浓墨中通过飞白斜出、粗细夸张的个性笔法,丰富了作品的墨色构成和墨韵表达,粗与细、枯与湿、黑与白、重与轻的韵律变化,拓宽了书法的空间表达格局,具有一种奇异的变形力量,造成了一种远景与近景、平面与立体的扭曲的视觉偏移,隐隐中有一股三维空间的错觉,这种空间张力使这类书法作品有一种近似焦墨山水画般的立体感。

浓墨刷字世便惊|丑书还是法书?漫议金农漆书的是与非、美与丑

这是金农漆书最可贵的品格和价值之所在。就像他所说的那样:“同能不如独诣,众毁不如独赏”。这种开创性甚至是破坏性的创新从另一个角度将碑学推向了极致,造成了书法审美上的一种两极分化,至今这样的伤口仍然难以弥合。但也应该看到,金农所创造的漆书更像是一门绝学一个陷阱,简单古拙但难以追摹,而欲在此基础上创新一步似乎难于登天,大多学此书体者往往取貌遗神、画虎类犬,往往步入邯郸学步的巢窠而不自知,甚至不知不觉中走入了死胡同。近现代书坛上,除了赖少其之外几乎无人可值一提,而严格地说,赖少其的漆书更接近金农中期的漆书风格,而诸多的追随者往往只是贻笑大方。这点正像清人杨守敬《学书迩言》中一针见血地指出的那样:“板桥行楷,冬心分隶,皆不受前人束缚,自辟蹊径,然以为后学师范,或堕魔道。”

浓墨刷字世便惊|丑书还是法书?漫议金农漆书的是与非、美与丑

平心而论,书法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经典样板,金农的漆书在冲击时弊、开创新法上具有独到之处,但这种创新难以取法不可复制,只能作为一个孤本而存在,从这个意义上说金农的漆书不是丑书也难称法书,不过其在书学思想上的开创性和开放性不可视而不见。而在当下书法艺术界观点龃龉流派纷呈的形势下,书法的守成与创新依然是一个永恒的众说纷纭的话题,可以说金农的漆书开了一个好头但留了一个败笔,这种书体之美是一种剑走偏锋之美,是一种孤独遗世之美,在是非美丑的二律背反的舆境下不可言语道断,这似乎是一种无解的悖论。


归根结底地公允而论,从大处大势着眼,抛开细枝末节的是非对错的纠结,金农漆书这一书法史上别具一格的遗产,称之为利大于弊当是大差不差的共识,也是书法审美认知上的“最大公约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