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听罗大伦讲《道德经》笔记——第二章

 心想事成e41y08 2019-09-25

       经过一夜火车的颠簸,加上感冒带来的鼻塞,一夜睡四个小时确实令人很难受,一直想睡觉。但今夜有风有雨,独坐飘窗感受秋意凉凉,又未外出溜达一圈,不能浪费这美好的天气,还是忍着瞌睡再重温一遍,好让没有时间去听的某人继续看下去。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已,皆知善,此不善矣。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形也,高下之相盈也,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也,为而弗恃也,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译:所有人都说某物是美的,那它就不是美的了,都说某事是好的,那么这个事物就不是好的了。有和无两者是相对而生的,难和易是相对才有的,长和短是相比较才能体现的,高和小是相互对立才存在的,音和声是相互对立才和谐的,事物都是先后对立才有意义,这才是永远不变的。所以圣人不要为自己的名利刻意作为,不要以自己的意念来教导别人。道开始为万物做事的时候无名无形你都找不到它,不恃之以功,不居功自傲。所以正因为它不居功自傲,大家反而离不开它。

        第一句是告诉我们不要用同一标准去看待事物,看待某一事物的标准是变化的。老子作《道德经》主要目的是给领导者看的,也是告诫领导者塑造自己形象是要慎重,不要定死一个基调,当你明确表态你欣赏一种事物的一面,那么你所领导的人也会按照你的标准去欣赏事物,这会使得整个队伍都朝这一面单一发展,缺乏创造力,如同柯达胶卷一样,最终被数码相机所取代。这也间接的对应第一章里的“名可名也,非恒名也”。

        第二句以有无、难易、长短、高下、音声为例来告诉我们追求单一标准是虚妄的,事物都是相互对立而存在的。拿有无来说,在你拥有某一事物之前会觉得拥有它会很幸福,而当你真正拥有它以后会有另一个追求。

        所以领导者要像道一样,为万物做事不居功自傲,不追求名誉与金钱,教导万物时也不参杂自己的想法,只是制定规则,让人民按照规则执行。这才是领导者正确的做法。

        这一章也算真正提出了老子的核心思想,即“无为”,不是字面意思,还是要细细的揣摩的。在这一章里老子用天之道去描述圣人之道,后面的章节也会相互穿插,告诉我们要观摩天之道看它怎么运行的,我们就按照它运行的方法去做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