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 一个人, 要想修行有道, 这一点必须要做到

 逍遥道人9xeprd 2019-09-25

《孟子·离娄下》:“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赤子之心,指具有婴儿一样的纯洁无瑕的心。现在多是将其用在一个对社会或者国家做过比较大的贡献的人身上。

赤子,一般代指婴儿。为什么会代指婴儿呢?

现在通行的有两种解释。

一种说法是:古代更早的时候,“尺”和“赤”通用。婴儿的身高又和“一尺”比较接近,渐渐地用“尺子”即“赤子”代指婴儿。

另外一种说法是:刚出生的婴儿,身上还带有母血,浑身红彤彤。因此,婴儿也就有了这个别名——赤子。

婴儿浑身的血色,让人不敢靠近。远古时期,相传接生的人必是通灵之人,否则要被浑身赤色的婴儿吓走魂魄。

说到这里,我们就多说一点。刚当上爸爸的男士,第一次去搂孩子时,是把握不好力度的。倘若用力大点,孩子就会啼哭。用力不够的话,孩子的头就会“东倒西歪”。

婴儿的柔,让堂堂七尺男儿的爸爸,很是力不从心。

老子说:“含德之厚,比于赤子。”

道德修养深厚的人,就像出生的婴儿。

这样来看,大部分的人生起于婴儿,终于老者。这就好像是一条线段,有起点,也有终点。两个端点,前者规定了起始位置,后者规定了结束的位置。

我们经常说:某某年近70岁,具有大智慧,看淡一切,与世无争。老人被赋予了人生的大智慧的光环。而婴儿是怎样的表现呢?

婴儿,没有是非观念,没有善恶观念,没有好坏观念。不管是坏人还是好人,只要有人逗他,他就会笑。婴儿,表现出了一种“无知”状态。

这种无知、原始的状态,正是老子一直强调的。

对于修道的人,道德修养到了一定境界后,就像婴儿一样,柔到极点,浑然一体。

在老子看来,也正是婴儿这种原始的状态,毒虫不蜇他,猛兽不伤他,恶鸟不啄他。也即所谓:

“蜂虿(chai 四声)虺(hui 一声)蛇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

处于自然原始状态的婴儿,与人无争,没有利害心,那么毒虫、猛兽、恶鸟就没有伤他的必要。

反观世俗之人,沾染了太多的污浊,心早已不是婴儿那时的心,这样的心怎么能去修道呢。

成人的世界里,有假哭,并且表现得可以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

街头的骗子,用眼药水代替眼泪,再加上让人动容的表情,骗取了太多善良之人的同情心。

哭有三种:有泪无声谓之泣,有声无泪谓之号,有声有泪谓之哭。

老子说:

“终日号而不嗄(sha 四声),和之至也。”

婴儿的哭,多半是有声无泪,但是婴儿哭完后,发出咿咿呀呀的声音时,丝毫没有沙哑的感觉,反而还很响亮,显得中气十足。这是为何?因为婴儿的气息敦厚的原因。

今人,太多的人,都想去修禅,修道。都以为去寺庙,或者禅院,静修一段时间后,就能让心平静。结果呢?往往事与愿违,然后又陷入无尽的苦恼之中。

要想修道,我个人的理解,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更不可能借助于某人的传授,一下就悟得了道。修道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有可能是一生的事情。

在生命之轮慢慢向前滚动的过程中,把柔贯穿始终,并能够保持有赤子之心,以及婴儿的状态,做到元气充沛,筋骨柔弱内力刚强。

这样就可以有效抵制内在的欲望和冲动,抵制外部的诱惑和干扰,慢慢地靠近了“无为”和“清静”,进而归于大“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