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特农神庙 咱们都知道,古希腊人的审美都主要体现在,对于人体本身的追求上,正所谓“美”的起点。看看那个时代的艺术作品就能知道,都是雕刻的各种「健壮裸体美男子」。 他们认为人才是根本,是基础。就像神庙外围一根一根的柱子,远远看起来就像一个个人,顶天立地的支撑起一切。再配上大理石这种材料,整个建筑看起来很有重量感,就像健壮的人体一样结实。 古代希腊人对于数字也很有研究,代表人物有几何学大师阿基米德等等。他们觉得世间万物的终极形式都存在与数字之中,都遵循数的关系。这也是古希腊建筑追求比例协调的一个重要原因。 从古希腊式发展到古罗马式建筑,建筑演变的历史背景,是从古希腊一个个小的城邦国家,进化为整个环地中海的大古罗马帝国(听听这名字,从小城邦到大帝国,多气派)。 国家变大了,也意味着人口变多了,管理更加复杂了。古罗马帝国政府便主持建造了一系列场所来丰富人民的娱乐生活:斗兽场,浴场,剧院等等。 除了拱,还有由多个拱组合起来的圆顶,也是样式形式之一。其中最著名的是现存作品是罗马的万神庙。 斗兽场的每一个小拱门之间也都有一根标准的古希腊柱子: 德国科隆大教堂 时间走到了中世纪,一个被基督教控制的世界,而教堂又是这个宗教的代表,建筑的样式同样也是他们宣传自己的一种形式,所以教堂可得好好设计设计。 想象一下: 街道两边都是人们的住宅,矮小又破烂。走着走着一转角,突然出现这么一个庞然大物,又尖又高又大,抬头仰望,仿佛直入云霄,连接着上帝。你瞬间感觉到自己是多么得渺小,而上帝是多么得可敬可畏。 打开门,走进教堂里面。昏暗的灯光,依稀的点着几根蜡烛,待在里面仿佛与世隔绝。阳光透过彩色花窗照射进彩色的光线,使这一切又增添了一丝神秘。 再看看教堂里面,同样也是一条条的细线,使你的视线不自觉地仰视。 再加上这大片大片的彩色玻璃花窗取代了墙壁,营造出一种轻薄的感觉,好像只要自己用心向上帝忏悔,就可以和这一切一起缓缓升入天堂。 如果你是一个生活在中世纪的人,看见这样的教堂,你还能不乖乖的做上帝的信徒吗?! 巴洛克式建筑诞生的时期也正是文艺复兴时期(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都是由当时人们思想上的进步而掀起的运动)。 所谓文艺复兴,简单来说也是因为大家受够了基督教的洗脑,觉得在基督教出现之前的那些才是永恒的经典,于是就把古希腊和古罗马那些东西又拿了出来。 建筑师们也是,所以在巴洛克式建筑中也常见古希腊的那些柱子,还有古罗马的拱和穹顶,作为装饰。 外观看起来更活泼,也更立体,有层次感,甚至还有一种古典的美。 内饰看起来更加豪华,雕塑与绘画作为装饰,感觉更加明亮和动感。 内饰呢,也把人家的柱式活学活用起来,并且几乎都是初代的样子直接放上去,不像巴洛克式,会在柱子的基础上进行一些创作,有些会把柱子压瘪变成平面,或者只放个半圆柱。 正如美国作家辛克莱所说:“一切艺术都是宣传”。 建筑更是区别与其他的艺术形式,它可以建造的足够大,可以变成人们日常生活必去的场所,更是可以天天出现在你眼前,与大家的生活息息相关,融为一体。 这些特点都使建筑成为最好的宣传品。从宣传基督教神圣的教堂,到宣传皇宫贵族气派高贵的宫殿,再到如今为商业企业宣传的摩天大楼和各种商场。 未来的建筑又将变成什么样式,又要为谁而宣传,真是让人期待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