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陈学颖 近期笔者有幸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黄伟剑教授团队合作发表了两篇左束支起搏方面的文章: 一篇题为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lectrocardiogram and the intracardiac electrogram in left bundle branch pacing 发表于JCE(doi:10.1111/jce.13956),首次阐述左束支起搏的体表和腔内心电图特征; 另一篇题为A beginner’s guide to permanent left bundle branch pacing,发表于Heart Rhythm (doi: https:///10.1016/j.hrthm.2019.06.016),首次系统地阐述左束支起搏的定义、特征和规范化操作步骤。 这两篇文章的发表,标志着左束支起搏从无统一定义、无统一操作规范的无序状态走向了正本清源、有据可依的新时代。笔者有幸执笔参与其中,在此将这两篇文章的要点解读与分享如下。 一 左束支起搏的定义与特征 左束支起搏(left bundle branch pacing, LBBP),曾经称左束支区域起搏(left bundle branch area pacing, LBBAP),近期亦有国外学者认为应称之为经间隔左侧传导系统起搏(intraseptal left conduction system pacing, iLCSP),虽然名称上略有不同,但其定义是明确的,指的是起搏夺获左束支,包括左束支主干或其近端分支,通常伴随间隔心肌的夺获且夺获阈值低(<1.0V/0.4ms)。其特征为:1)经静脉系统;2)经室间隔将起搏导线植入左侧室间隔内膜下的左束支区域;3)起搏夺获左束支。 二 确认起搏夺获左束支的电学特征
图1 左束支夺获的直接证据 临床实践中,当符合第1,2条标准加上后3条中至少1条标准,即可确定左束支夺获。 三 左束支起搏的规范化操作步骤
四 潜在的并发症与预防
总结 左束支起搏是国人原创的生理性起搏新技术,它的从无到有、从初创到逐步完善是脚踏实地一步一步走出来的,这离不开以黄伟剑教授为首的国内学者们的辛勤付出。迄今为止,我们已欣喜地看到大家在这方面的研究越来越多、越来越深入。然而,在推广这一新技术的同时,我们也更强调理论水平的提高和操作技术的规范,这样,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左束支起搏才能走的更好,走的更远,走向更加光辉灿烂的明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