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高考前每天只睡4小时,12岁进中科大,成IEEE史上最年轻院士

 罗宋汤的味道 2019-09-28

对比同龄人,他在人生的每一阶段,都要快上一步。他12岁上大学,23岁获博士学位,31岁成为美国IEEE(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史上最年轻的院士,38岁晋升微软全球副总裁,如此“开挂”的人生令人瞠目结舌。

他高考前每天只睡4小时,12岁进中科大,成IEEE史上最年轻院士

记忆力超强,12岁考入科大少年班

张亚勤很聪明,而且记忆力超强。在他很小的时候,就能在短时间内看完一份报纸,并全部背下来。

而且在读高一的时候,由于受到神童宁铂的影响,他决定提前高考。但那会距离高考只剩下半年,于是他为了补上功课,每天只睡觉4个小时,其他时间都用来学习,包括走路、课间休息,都在背单词或者做题。

功夫不负有心人,年仅12岁的张亚勤最终考入科大少年班。

1986年,张亚勤硕士毕业,选择前往美国留学深造。刚到华盛顿大学,导师就扔给他一堆IEEE杂志的投稿,让他在两周内做出评价。

结果令导师惊讶的是,张亚勤不仅完成考验,还在其中发现几处纰漏。导师不由得说道,“你已经达到博士水平,现在就可以写博士论文了”。

他高考前每天只睡4小时,12岁进中科大,成IEEE史上最年轻院士

努力专注,让他成为IEEE史上最年轻的院士

张亚勤在小时候,有着广泛的兴趣爱好。然而跟其他小朋友一样,他做事情也是虎头蛇尾的,常常半途而废。比如今天他喜欢下棋,明天可能就爱上了绘画。

而这样的性格,导致他一度荒废了学业,在大学第一次期末考,他的数学成绩只有61分。在经过母亲的严厉批评后,他把心收了回来,重新把精力放在学习上。

1989年,23岁的张亚勤从华盛顿大学博士毕业,进入Contel公司,从事视频压缩领域的研究工作。9年的时间里,他在视频压缩领域总共发表了两百多篇论文,其中40篇被IEEE Transaction杂志收录。要知道,许多学术大咖终其一生,也只能在这个杂志发表四五篇。

1997年,年仅31岁的张亚勤成为IEEE(全球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史上最年轻的院士,引起了学术界的热议。

后来,在李开复的邀请下,张亚勤加入了微软中国研究院,并且带领该院从不足10人发展成拥有3000人的微软亚太研发集团。

他高考前每天只睡4小时,12岁进中科大,成IEEE史上最年轻院士

宽厚待人,富有亲和力

张亚勤待人宽厚,接触过他的人,都觉得他富有亲和力,容易相处。而这种宽厚的性格,跟他的成长环境有很深的关系。

张亚勤5岁那年,他的父亲不幸去世,母亲又忙于工作无法照顾到他,只能将其送往亲戚家寄养。所以,他从小过着迁徙的生活,每天跟不同的人打交道。后来他又前往美国求学,来自东西方文化碰撞的结果,让他逐渐学会包容和尊重他人。

在微软,张亚勤对员工特别亲切,一点架子都没有。而在张亚勤的“纠正”下,员工们包括那些打扫卫生的阿姨,对他都是直呼其名而不是叫他张总。

由于工作的关系,张亚勤常常要面对那些极具个性的技术大咖,但他并不介意,反倒是以包容之心去看待他们。而且对于那些离开后又再度回来的人,他照样欢迎,这一点在其他公司是难以想象的。

如今,53岁的张亚勤选择功成身退,把舞台留给年轻人。但不可否认的是,他在自己人生画卷上,留下了浓墨重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