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让微课助力小学语文古诗教学

 GXF360 2019-09-28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推进,教师和学生对教育资源、理念、学习方式的更新,微课作为信息技术与现代教育相结合的产物,以“时间短、内容精、简单实用”的特点广泛运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而古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古诗语言精练,意境深远。古诗教学中合理运用微课,可以激发小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古诗鉴赏能力。《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指出:“语文课程应密切关注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注重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提高学习效率。”可见,微课使小学古诗教学更具趣味性和实用性,在此,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经验,谈一谈让微课助力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的几点看法。

一、改变学习方式,引导自主学习

微课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对学生而言,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学习方式为他们搭建了更广阔、更有效的学习平台。首先,微课改变了古诗的预习方式。在预习古诗时,学生往往需要从作者资料、古诗释义、写作背景、相关链接等方面进行查找资料。那么针对古诗预习,教师在制作微课时,可以通过查找和收集与古诗相关的资料制作成预习型微课,这样有助于学生了解古诗含义、诗人的生平及写作背景,大大节省了预习时间,为课上学习做好铺垫,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使古诗预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部编版语文二年级《村居》一课,全诗洋溢着欢快的情绪,字里行间透出了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诗人高鼎为什么会由景到人,把早春的醉人景色渲染得如此淋漓尽致呢?这与他的人生经历分不开。那么在制作预习型微课时,可以将诗人高鼎的生活年代和创作背景作为学生预习的重点。高鼎是清代后期诗人,大致生活在鸦片战争之后的时代,约咸丰年间(1851—1861)。高鼎留下的人物事迹和史料并不多,他与大多数诗人一样,在政治上接连遭受压抑和打击,一生壮志难酬。无奈之下,在晚年归隐于上饶地区。而他生活的咸丰年间,政治腐败,贪官污吏横行,内有洪秀全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反抗清朝统治,外有西方侵略者发动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然而高鼎虽身处在那个时代,但在远离战争前线的村庄,宁静的早春二月,草长莺飞,杨柳拂堤,受到田园氛围感染的诗人有感于春天来临的喜悦而写下此诗,用以排遣内心对国家存亡的忧虑,寄托自己希望国泰民安的美好愿望。这样,学生通过微课进行预习时,不但能理解古诗表面的含义,更能结合写作背景体会诗人的情感。其次,微课改变了古诗的学习方式。微课的“微”意为“简短”,古诗微课的教学将时间浓缩到10分钟内,也就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剖析教学重难点,有针对性地设计精要的微课。这样压缩了课堂教学时间,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更多自由的时间,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和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微课时代,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变化的同时,教师的教学方式也随之发生变化,无论是何种变化,都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借助微课使古诗教学更具实效性,帮助学生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古诗的能力。

二、创设生动情境,体会学习乐趣

微课所创设的情境具有很大的灵活性,而古诗又常常运用借景抒情、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因此,借助微课创设生动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地感受古诗的意境,品味其中蕴含的情感。比如部编版二年级《绝句》一诗,在进行创设情境时,可以以诗中的景物和颜色为切入点:“同学们,如果让你来为这首诗配一幅画,你都会画些什么呢?可以画一棵柳树,树上有两只可爱的黄鹂,可以画一行整齐的白鹭,可以画一座终年不化的雪山,还可以画停满船只的河流……如果让你为这幅图上的景物涂上颜色。你会涂上哪些颜色呢?柳树是翠绿色的,黄鹂要涂上黄色,远处的雪山、飞翔的白鹭是白色的,天空是蔚蓝的,河水是碧绿的,河边的船是木色的……”这样,通过借助景物和颜色进行情境的创设,不但增加了微课中与学生的互动,激发了学生的联想和共鸣,而且让学生感受到古诗中的灵动与意境。

因此,利用微课创设情境是学生学习和鉴赏古诗的重要环节。情境的创设可以是音乐、图片、视频等,用于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兴趣,烘托学习气氛;也可以是作者生平、时代背景、奇闻轶事,用于再现当时的历史状况、社会面貌,使学生融入意境,感悟情感,体会学习的乐趣。

三、进行多元解读,增强文学底蕴

小学古诗表面浅显易懂,实则意蕴深远。在解读古诗时,我们可以通过微课采取开放的、多元的方式,从不同角度解读古诗意蕴。首先,可以从字、词、句入手,发掘古诗的内涵。如教学《绝句》一诗时,在诵读古诗、想象画面之后,抛出问题:“看着这幅图画,再读一读这首诗,读着读着感觉画面好像动起来了,同学们,你们想一想是哪些字让你有这样的感觉呢?”进而引导学生发现:一个“鸣”字,让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鸣叫嬉戏;一个“上”字,让一队整齐的白鹭直冲蔚蓝的天空;一个“含”字,让诗人杜甫打开窗户,眺望远方的美景;一个“泊”字,让江面停泊的船只尽收眼底。一首诗,一幅画,为我们呈现的是一幅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象。其次,可以从创作背景入手,体会诗人情感。如部编版三年级《赠刘景文》一诗,是苏轼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任杭州太守时所作。当时刘景文已五十八岁,经苏轼向朝廷竭力保举,刘景文才得到小小的升迁。此诗前两句说“荷尽菊残”仍要保持傲雪冰霜的气节,后两句通过“橙黄橘绿”来勉励朋友困难只是一时,切莫意志消沉。不想只过了两年,刘景文就病逝了。苏轼感慨刘景文人生坎坷遭遇,应当时景色作此诗作。这样,借助创作背景来解读古诗,学生水到渠成地体会到了诗人对朋友的劝勉和支持。再次,可以赏析相同诗人或相同主题的古诗,开阔视野,增强底蕴。比如在学习了《绝句(其三)》,欣赏了早春景色之后,可以赏析杜甫创作的这组诗的另外三首:其一写草堂,其二写浣花溪,其四写药圃。感受诗人在“安史之乱”平定,友人重聚后愉快的心情。又如学习了高鼎的《村居》一诗,还可以赏析陆游、郑燮等诗人创作的相同主题的《村居》,感受不同诗人眼中的别样乡村生活。可见,借助微课进行多元化的解读,对古诗进行深层次的探究,使学生获得审美感受和体验,增强文化底蕴。

总之,教师科学恰当地运用微课技术,将小学语文古诗教学和微课进行有机结合,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古诗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古诗语言之美,意蕴之深,使古诗教学真正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丰富底蕴。

多分支拖曳线列阵声纳系统在正常工作时,一般处于运动稳定状态或是准稳定状态,这是由于当系统运动状态变化过于剧烈时,会严重影响声纳系统工作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判断多分枝线拖曳列阵系统是否处于稳态运动的指标一般有以下两个:

目前,临时便道正式开放交通,但该便道有320米通过江顶崖滑坡体,路基存在不稳定因素,为保证行车安全,对该便道实行交通管制,应急抢险机械车辆、客车和两轴载货车辆可安全通行,三轴及三轴以上车辆需从代古寺绕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