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健康:快退休的老爸从“小中风”到“大中风”不到一个半月 全家乱了套

 新民中街 2019-09-29

起病急,后果重。一人发病,全家被“栓”。 “一个好好的人,转眼之间,下半生就瘫痪了。”中风,可以说是每个人、每个家庭难以承受之重。《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18》显示,我国每12秒就有一人发生脑卒中,每21秒就有一人死于脑卒中。脑卒中是我国成年人致死和致残的首位病因,每5位死亡者中就至少有1人死于脑卒中。如此之多的中风患者,他们与他们的家庭究竟经历着怎样的考验?从他们的故事中,我们又能学到哪些经验教训?

讲述:两次中风发作击倒了爸爸和我们全家

讲述人:陈女士,28岁

今年上半年,我家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原本是一家支柱的爸爸突然中风,让一家人的生活全都乱了套。现在回想起来,我们都感觉追悔莫及。

爸爸今年57岁,平时除了血压比较高,也没什么大毛病,身体一直挺硬朗的。他在一个事业单位干了一辈子,眼看着快退休了。今年四月初的一个周末,爸爸正靠在沙发上看电视,突然感觉头晕、左手左脚发麻、没劲儿。他赶紧喊妈妈陪他去了家附近的医院,当场就被医生诊断为脑中风,直接打了溶栓针。但由于当时治疗及时,爸爸自己感觉恢复得很好,四肢活动自如,说话、走路都毫无问题,因此没有听从医生的建议进一步接受手术治疗。

其实我们当时都没意识到,爸爸这次“小中风”预示着更为凶险的“大中风”。由于症状不重,由于侥幸心理,由于对手术的抗拒,我们全家都觉得没必要做支架手术。可医生当时确实说过,爸爸中风复发的几率比较高,而且再次复发时症状会比较严重。让我们没想到的是,医生一语成谶,不到一个半月后,爸爸中风复发了,而且是直接在单位工作时倒地不醒,被同事紧急送进了医院。我当时还在外地出差,第二天赶到医院时才发现,爸爸虽然经过紧急抢救捡回了一条命,可连话都说不清楚了,半边身子几乎没法动,躺在病床上的样子让我顿时泪流不止。

而这,才仅仅是个开始。

从爸爸病情复发那天起,我们全家平静的日常生活就全被打乱了。妈妈请了长假,全天陪护爸爸。我每天下班就往医院赶,帮妈妈分担重担。但我是独生女,有些陪护的工作爸爸不愿意让我做,我叫老公来做,爸爸也觉得不自在。这可累坏了我妈妈,一个礼拜之后她的老腰脱就犯了,疼得要命,只好在医院附近找了一家骨科诊所做理疗。我白天上班,晚上尽量多陪爸爸,经常累得上班时间困倦不堪,差点把重要的数据弄错。5岁的孩子正上幼儿园,这几个月全得托付老公照顾,他根本忙不过来,紧急打电话把外地的婆婆喊了来帮忙带孩子。真是一人生病,全家忙乱。

意识到中风的严重性,爸爸在6月时乖乖接受了支架手术。手术虽然很成功,但爸爸还是留下了一些后遗症,左边身子行动不那么利索,说话也有些含糊不清。好在医生表示,只要血管畅通,这些症状都会慢慢好转。但免不了要终身服药,大包大包的药都花了好几千元。

以前爸爸喜欢吃肉,爱喝酒,吃菜口味也比较重,现在只敢吃清淡的菜了。爸爸得病之后每天到小区里遛弯才发现,原来小区里的“病友”还不少,中风之后还能

自己下楼散步的已经算很好的情况了,不少人只能坐轮椅被推着出门,甚至一次中风就卧床再也起不来的也不少。看见这些“病友”的情况,爸爸觉得自己行动不便、说话不清的后遗症也不算什么了,自己总算是看开了一些。但原本还打算退休后返聘多干几年的他,这次大病后甚至开始考虑提前退休的问题了。这几个月,我和老公更是忙得脚不沾地,头一次感觉到独生子女到了“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纪,压力有多大。说实话,我们全家都有些后悔,如果早点让爸爸体检发现问题,如果第一次发作时能听医生的话及时手术,如果……但生活没有如果,我们能做的只是帮爸爸努力康复,全家人都用更加健康的方式生活。

数字:首次发病的平均年龄60.9-63.4岁

《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18》指出,虽然我国脑血管病防治工作已经初显成效,但仍面临巨大挑战,我国脑卒中仍呈现出“五高”特点: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经济负担。2017年,我国约有196万人死于脑卒中,40岁及以上脑卒中患者首次发病的平均年龄为60.9-63.4岁。我国男性、女性脑卒中平均发病年龄分别为65.5岁和67.6岁。此外,脑卒中的复发率也较高,一项研究显示,首次脑卒中后1年复发率高达17.1%。

相关报道显示,辽宁城乡40岁以上居民脑卒中年发病率在1%以上,患病率在2.5%以上,男性高于女性,农村高于城市,且近40%属于40-64岁的劳动力人口。脑卒中高危人群中,劳动力人口所占比例也高于老年人群,其发病率是低危人群的9倍。

脑卒中不是“老年病”,事实上,四五十岁甚至二三十岁就突发脑卒中的人并不少见。目前,我国40-74岁居民首次脑卒中标化发病率平均每年增长8.3%。≥40岁居民脑卒中标化患病率由2012年的1.89%上升至2016年的2.19%,推算≥40岁居民脑卒中现患病人数1242万。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很多,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房颤、吸烟、饮酒、饮食、肥胖、缺乏运动、心理因素等十大危险因素都不容忽视。

特点:北高南低、家族性、年轻化都需警惕

据了解,脑卒中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基本表现为“北高南低,中部突出”的趋势,而且有一定的家族聚集倾向和年轻化趋势。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第一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赵冬雪表示,北方发病率高于南方,主要就与北方人的口味重、饮食高油高盐、气温起伏大、吸烟人群大等因素有关。年轻化趋势,则与现代年轻人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关,首先也是饮食重口味,快餐、高热量食物大量摄入;其次是长期熬夜,缺乏运动,对血管会造成慢性损伤。

针对年轻化问题,沈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三科主任任莉讲述了一个记忆深刻的病例:“就在前两天,有一个年仅34岁的小伙,因为糖尿病控制得不好,一下子中风了。被送到医院来的时候,家属哭天抢地的,都不相信这么年轻的人会中风。”事实上,临床上中风的年轻人早已不再罕见。“以前一年也就遇到几个,现在每个月都能碰到,才三四十岁就中风的。多半都是比较胖,血压、血糖控制得不好,还有熬夜、喝酒、抽烟等习惯。”

沈阳晚报、沈报融媒记者唐子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