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嗯,恩华,有点儿意思~

 地平线上的桅杆 2019-09-30

一个有“货”的公众号

周末闲来无事,把恩华药业最近这一年的机构的调研纪要过了一遍。最近的一次调研是9月25日,也就是恩华跌停之后的一次调研。

这次的调研可谓是很抢眼,有119家机构“热捧”,从另一方面来说机构的关注是否能透露出什么呢?

调研内容的问答我已经放在了下面:

(来源:wind)

有人说,看这有什么用啊,其实看这些调研最大的作用就是了解公司最新的进展,以及公司管理层对公司现阶段的看法和态度,这对于我们跟踪一家公司很有帮助。

至少,我们从这次的调研情况能发现这么几点:

1,目前集采的落选对公司影响及其的小。原文表示,利培酮普通片,在全国总共就报了3亿片,但是有3家中标企业分这个市场,按1毛多钱一片计算,即使恩华真的中标了,也就只能为公司带来1000多万的收入利润也就300来万,此次该产品虽然没有中标,但公司会集中精力去做附加值高的同类产品,将会为公司带来更大的收入。

这点其实我们之前也说过,利培酮真的只占公司总营业收入很小的比重,它在与不在如果放在公司的整个当量下,影响都很小,所以这点我们可以说明,公司管理层没有夸大其词,所说的情况也基本属实,符合咱们的预期。

2,未中标的利培酮依然可以为公司贡献一部分利润。恩华只是集采未中标而已,这个市场上依然还有30%的市场可以做,未来也会继续销售,通过销售下基层也会弥补这些损失,而且公司策略是重点销售分散片。因此公司的利培酮也并非一棒子打死。

3,集采对公司的短期影响相对较小。公司占比最大的两个业务:麻醉类和精神类药品,因为管制麻醉和精神类药品属于特殊管理的药品。在加上政府对于管制类产品的管制还是比较谨慎的,所以短期内还蔓延不到这两类产品上面,这会为公司业绩增长带来一定的缓冲期。

而且,恩华的产品严格意义上可以分为2类,一是管制药品,对这类药品是恩华收入的大头,具有特定的渠道与管线;目前短时间集采还扩不到这一块,二是非管制药品,对这类产品恩华有一部分进入了集采,一部分没有,对于进入集采的药品占比总收入较少,并且集采之外,也有专业的销售模式的推广。

另外,尽管如此,大家如果在看它前几次的调研,你就会发现,公司并不是止步不前,而是提前就给自己打了预防针,对于这次的落选,很早之前公司就有所准备。

4,公司管理层明显透露出对公司未来美好向往的决心。这点是我看了从18年到19年的调研报告发现的,公司的眼光似乎根本不在眼前的“得失”而是直接把目标聚焦在2-3年之后。

如果以上三点我们可以通过数据来印证的话,那么第四点我还是比较倾向于看好管理层的干劲的。

总的看下来,有一个明显的感觉,就是咱们觉得采集未入围给公司带来的负面影响,但是在公司的管理层而言,其实根本没放在心上。

我想这也就不难理解当天他们的增持了。

如果在回到理性客观的角度我们也能从最近几个季度和年度的报告可以看出,公司确确实实是向上发展的,是成长的。

历年营业收入数据(上方是年度数据,下方是半年度数据)

历年利润数据(上方是年度数据,下方是半年度数据)

我们从上面图中也能发现,公司的增长势头并没有丝毫减弱的势头,你说找谁说理去?这要是放在5年前,医药行业要是能有这增长,绝对不可能低于20pe,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我们很早之前给过大家一个模型:

pe很多时候其实反应的就是估值就是市场预期,如果我们买入一家公司未来估值上涨(市场预期一致看好),同时利润也跟着上涨,那么就会出现戴维斯双击,获得的收益必定是巨大的。

相反如果这家公司接下来估值下降(市场预期一致悲观),利润也正处于下行阶段,那么就会遇到戴维斯双杀,这时候必将大幅亏损。

但是恩华呢,它正好属于中间的状态:

目前来看,或者说大部分药企都是属于预期(pe)下降,业绩上升的请情况

因为市场的一致性的对医药行业的悲观预期,所以导致它们的估值下降远远大于业绩的上升,从而导致他们的股价也一度跌落神坛。

这次的利培酮普入没入围不重要,对公司业绩影响毕竟不大。关键的问题是这次集采让市场更加认清了仿制药业的变局,一次比一次价格低,一次比一次范围广,也更加对医药行业带来了担忧。

另一方面,从公司历年的估值走势来看,我们可以看到,这家公司的估值系统已经崩塌。(估值的中枢已经在下滑)

换句话说,这时候我们在参考它过去的估值已经没有任何的意义了,之前在《恩华药业到底能不能上车?》的文章中我也说过,大家对医药行业的悲观情绪早已经包含了你现在所能想到的所有的最坏的预期,所以做了一个大胆的猜测:新的估值系统或许正在建立。

可是,未来的事情谁能说的准呢,事后谁都能当一回诸葛亮,但站在现在来看值系修复之后到底在哪个位置,我们只能用时间去验证

但我知道的是,对于一家业绩增速20%以上;18年更是30%的增速的公司,市场却只给19倍pe那就是不匹配。

一家卖衣服的公司估值都比他高。如果对标18年来看,现在的价格已经开始具备一定的安全边际了。

因此,对于这种公司呢,我们现在的问题已经不是对公司未来的判断了,而是应该想想市场未来会对这家公司这个行业有怎样的看法。

实话实说,目前行业发展的不确定性确实较高,时不时给我们来这来那的,我们谁都不敢拍着胸脯说“洗牌期”已经结束,但安全边际是干啥的,就是这时候用的,只有在具备强大安全边际的价格投资,才能对冲我们未来可能遇到的各种不确定性。

不过,话说回来,医药行业尽管遇到各种挫折,但人总有个生来病死,长期来看也依旧不为是一个不错的行业。

投资就是这样,哪有什么百分百的,大多数时候就是概率和赔率的抉择。

嗯,恩华,有点儿意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