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盆腔炎艾灸调理

 竹林雨蝶 2019-10-02

传承中华中医艾灸文化


紫阳灸道
鍼艾一生 之【樂灸】課程
 
盆腔炎艾灸调理

盆腔炎是妇科的常见病。盆腔炎指女性生殖道及其周围组织的炎症,主要包括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脓肿、盆腔腹膜炎等。盆腔炎有急性和慢性两类。急性盆炎常见下胶痛、发热、明道分泌物增多,腹痛为持续性,活动或性交后加重,若病情严重可有寒战、高热、头痛、食欲减退。而慢性盆腔炎是由于急性盆腔炎未能彻底治疗或患者体质较差,病程迁延所致,常见下腹部坠胀,疼痛及腰骶部酸痛,多在劳累、性交后及月经前后加剧。
中医学认为本病属于“带下病”“癥瘕”等范畴,认为牌虚湿盛,或食膏梁厚味,酿生湿热,或肝郁化火,蕴生肝热脾湿,致湿热下注。或久居湿地、房事不洁、六淫湿热之邪直犯少腹而成,素体阳虚,寒湿内盛,或湿邪气直犯少腹、胞宫而致,或内向抑郁,气机不畅,或手术器械损伤胞宫脉,瘀血阻滞,气滞血瘀而致本病。总之本病主要由于湿热邪毒、寒湿之邪或瘀血留于少腹胞宫,影响冲任而发病。
西医诊断要点 (1)有盆腔炎反复发作史,有生产、流产、妇科手术,经期不洁等病史,或邻近器官的炎症 病变。 (2)可见反复的下膜及腰骶部酸痛、带下增多或不孕症等。 (3)妇科检查有双侧附件增厚、压痛或有肿块。 (4)B超检查示盆腔有炎症包块;或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示输卵管部分或完全堵塞,或呈油滴状集聚;或腹腔镜检有明显炎症、粘连。
辩证施治

1.辩证分型
(1)湿热壅阻:低热起伏,少腹隐痛,或腹痛拒按,带下增多,色黄黏稠或臭,尿赤便秘,口干欲饮。舌质暗红、苔黄腻,脉弦数
(2)气带血瘀:少腹胀痛或刺痛,带下增多,经行腹痛,血块排出则痛减,经前乳胀,情志抑郁。舌质暗红、有瘀点或瘀斑,舌苔薄,脉弦弱
(3)肝郁脾虚:少腹疼痛,隐隐而作,缠绵不休,带下量多,大便时结时溏,时有低热。舌苔薄,脉虛弦 
(4)肾虚瘀滞:少腹疼痛,带下增多,腰脊酸楚,头晕目眩,神疲乏力;舌质暗或有瘀点、苔薄,脉沉细。或为午后潮热,盗汗,手足心热,月经量少,甚至闭经,或月经失调甚至闭经,或月经失调,舌质红、苔少或薄黄,脉沉细数 

2灸法治则 
盆腔炎症以清热利湿、活血化瘀为基本治疗原则。根据肾主生殖,肝主疏泄,脾主运化水湿,冲任主月事,带脉主带下等理论,选择相关穴位探感定位、辨证辨敏施灸。
平衡穴:八髎(重点次髎),关元区域,命门区域(后)。
俞募穴:肝,脾,肾俞。(辩证取用)
对症穴:子宫,中极,腰阳关,阴陵泉,三阴交穴区。(穴区:穴位局部区域的意思,艾灸切莫以针刺论穴位点)
方义:中极乃足三阴经与神任二脉之会,可调理冲任及三阴之经气,清理下焦。三阴交,为是三阴之会,调理三阴经兼理冲任,二究相配用,可健益气、补益肝肾。命门为督脉要穴,可强腰脊益肾气。次髎为调理任带之经验穴。诸穴合用,可調理下焦气血,达清热湿、活血止痛之功。子宫奇穴顾名思义……

艾灸找灸感操作:【️重点】 气至而有效:热敏灸感
①探查穴区:平衡穴俞募穴对症穴 
②探查手法:在平衡穴俞募穴对症穴区按下面的步骤分别依顺序进行回旋,雀啄,往返,温和灸四步操作。 
1回旋灸.温热局部气血2分钟—>2雀啄灸.加强敏化1分钟—>3往返灸.激发经气1分钟—>4温和灸.发动传感2分钟—>出现热敏灸感—>确定热敏穴位。【大家还记得樂灸大方向6条灸感吗?即是热敏灸感哦】
③热敏灸感 热敏灸感感传形式为扩散、深透、循一定路线传导(有蚁行感、流水感等形式)等。如灸关元、子宫穴热感向深部穿透至腹腔,灸三阴交穴热感可传至腹部。上选11个热敏穴区不是每位患者全都出现,没有热敏现象的穴位不做相应手法操作,比如:如果只在次髎,腰阳关,出现传热现象,就只做操作次髎,腰阳关,其他就不必探测了,其他穴位直接挑选俞募穴对症穴温灸就可以了。没有时间则放弃其他穴位,只灸八髎腰阳关两个敏感穴区,灸至灸感消失,其疗效亦佳。
附:樂灸大方向:
️【重点】灸之道,气至而有效 。
1.透热
灸热从施灸点皮肤表面直接向深部组织穿透,甚至达到胸腔腹腔脏气
2.扩热
灸热以施灸点为中心向周围扩散
3.传热
灸热从施灸点开始沿某一路线向远部传导,甚至直达病灶
4.局部不热(微热)远部热
施灸部位不热(微热)而远离施灸的部位感觉到热
5.表面不(微)热深部热
施灸部位的皮肤不热,而皮肤下深部组织,甚至胸腔腹腔脏器感觉甚热
6.其他非热感觉
施灸部位或远离施灸部位产生酸胀,压重,痛,痒,麻,冷等非热感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