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无所有的年纪,试错成本是最低的(文|苏小鹿lu)

 zhb学习阅览室 2019-10-02

  上周末,收到小堂妹的微信:“姐,我准备去上海实习了,你帮我看看这家公司怎么样?”

  紧接着,我就收到了她发来的公司名字。

  小堂妹今年大四,现在三月,也该实习了。

  在踏入社会之前,有一份实习还是挺重要的,也算是提前和这个社会打招呼。

  电脑正好开着,我立即搜了一下那家公司。

  可惜,从零散的资料上根本看不出那家公司的信息,公司也没有官网,只有简单的介绍和公司地址。

  于是,我问了她将要实习的职位和报酬,听起来还算可以。

  我又问她:是一个人还是和同学一起?

  她说,是老师介绍的公司,班上有几个同学一起去。

  我说,那你不妨试试。

  手机又震了一下:“可是我害怕选错了,万一这家公司不好怎么办啊?”

  字里行间,我看到了还是学生的她对未来的担忧和惶恐。

  她担心走错这关键的一步,她也担心倘若这个公司一般,到时并不会为她的简历加分。

  我明白她的担忧,作为过来人,我想大部分应届生会有这样的想法。

  我给她发了一句:一无所有的年纪,试错成本是最低的。

  接下来我给她讲了我的故事。

  我读大四时,也不知道自己将要何去何从,看着身边的人都出去实习了,说不着急,那是假的。

  可是却不知道如何选择行业,不知道我到底该做什么工作。

  找本专业相关的工作吧,觉得自己在按部就班,没什么可挑战的。

  找其他行业的吧,又不知道自己到底会什么。

  两周后,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去了一家互联网公司做网站编辑。

  这个职位和我学的专业没有太大的关系,但是那段时间的实习,让我学到了很多,也算是踏入社会之前一段很好的磨炼。

  实习结束后,我没有留在那家公司,我又回到了我的本行,做了软件测试的工作。

  当时我觉得网站编辑的工作是挺好的,也让我了解了新媒体行业。

  但那时,那份工作没什么可挑战的,我也就失去了继续做下去的兴趣。

  因为前后两次工作内容基本没什么交集,很多人问我,会不会后悔浪费了大半年的时间,后悔没有积累到软件测试的经验。

  说实话,是有一点。

  可是不试一下,依照我的性格,日后我也必定会后悔当初一工作就做了软件这行,后悔自己没有勇气体验一下其他行业。

  到时候,我付出的试错成本只会更多。

  我只是用了半年的时间,就了解了一个其他行业,也算是很值了。

  再说,从试错中收获的感悟是我之前完全不会有的,这也算是试错的回报了,不是吗?

  今天,我仍然庆幸自己误打误撞做了网站编辑的工作,熟悉了网站编辑的日常。

  试错没什么可骄傲的,但从试错中总结思考得到的感悟是值得庆幸的。

  在一无所有的年纪,哪怕它是错误的,也没关系,毕竟比起以后,这个试错成本是最低的。

  我一个高中同学,大二时就辍学了,然后他去做了房地产销售。

  从2015年开始,各大房地产商都狠赚了一大笔,连房地产销售都赚得盆满钵满。

  年前同学聚会时,他和我说,这两年,保底赚了一百万元。

  我在一旁听得惊呆了。

  可是当初他辍学的时候,他的父母发了很大的脾气,甚至还说出,不念完大学就不认他这个儿子的话。

  毕竟在农村,还是很看重大学文凭的,而且他所在的那个村就出了他这么一个大学生,他的父母一直把他当成自己的骄傲。

  没想到,他放着好好的大学不上,做了销售。

  他说,当初太莽撞了,冲动之下就退学了,一度和家里闹得很僵。

  幸好这几年因为他的事业有了起色,父母原谅了他。

  他还说,某种程度上,学历是决定不了什么,但学历影响到他升职。

  原来,他们公司总监以上的职位是有硬性要求的,必须是本科以上。

  现在他二十六岁,报了成人教育,准备考个学历证书。

  如今,他每天都很忙,晚上经常看书看到次日凌晨,周末还要去上课,忙得不可开交。

  虽然他后悔了当初的冲动,但这个试错成本并不是很高,而且在试错的过程中,收获了不少。

  就算当初因为一时冲动辍学了,但好在他还年轻,他还可以用努力换到那纸证书。

  在二十几岁的年纪,大胆去试错吧,没有哪一条路一定是对的。

  即使错了,即使我们撞到了南墙,我们也从来不缺从头再来的决心和勇气。

  当然,如果你天生就知道路该怎么走,那也算是本事。

  可是作为芸芸众生,大部分人是普通人啊,根本无法保证做的每一个决定都是对的,不是吗?

  我们还年轻,在这个一无所有的年纪,大胆去试错吧,因为这个试错成本是最低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