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在肯尼亚8年,感染上了一种“非洲病毒”

 洮阳浪子鸿都客 2019-10-02
   

我在肯尼亚8年,感染上了一种“非洲病毒”

多年以前,台湾医师连加恩曾在非洲布基纳法索做志愿者,后来写成《爱呆西非连加恩》,他在书中写道:“有一种病毒叫做非洲病毒,感染时的症状是对非洲产生无法克制的热爱,而且会一去再去。这种病毒常常透过待过非洲的人所写的小说故事而传播,读者往往看完书后欣然神往……”。

LJG作为一个中年已婚的山东大汉,因工作原因来到肯尼亚后,不知不觉得也感染上了这种“非洲病毒”,8年过去了,症状依然无法消退。

至于为什么叫LJG,他告诉我是因为在肯尼亚的所有雇员都知道“LJG”这三个字母指的是他。


3月15日,经过十多个小时的飞行,又一次踏上了肯尼亚的土地。距离2009年3月14日,第一次来到这个国家,已经整整八年了。

当时得知要去肯尼亚工作的时候,头脑一片茫然,而且对这个国家的印象,也仅仅来自于丹麦女作家写的那部《走出非洲》,和根据这本小说改编的同名美国电影。来到肯尼亚,才发现这里已经是一个迥异于殖民地时期的新世界。

多色:家里人如何看待你在肯尼亚的工作?

LJG:起初家人对于我去肯尼亚工作,是很支持的,因为在海外工作收入高,而且也能开阔视野、增加见识。不过后来,经常性地会在新闻中出现当地各类恐怖、暴力事件报道,使家人对肯尼亚的安全形势忧心忡忡,也不断询问我回国的日程。八年过去了,肯尼亚的工程也基本结束,今年很快就能回国与家人生活在一起了。

多色:刚到肯尼亚的时候,最担心的是什么?

LJG:最初到肯尼亚,最担心的是安全问题。此前2007年12月大选后,因为对选举结果质疑引发的骚乱,最终导致了了举世震惊的具有种族清洗性质的暴力事件。不过还好,在国际社会和肯尼亚各界的努力下,此后几年的安全形势有了极大好转,不过好景不长,2013年9月西门购物中心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再次令世界震惊。所以最担心的还是当地的安全形势。

多色:当时西门购物中心恐怖袭击事件发生时,你在哪?事件发生后对工作和生活有什么影响?

LJG:西门购物中心恐怖袭击事件发生时,我正在尼亚胡鲁鲁出差。在当地一家餐馆午餐时,从直播的电视新闻中,获知了这个消息。当时非常震惊,深切感受到恐怖主义的威胁离我们近在咫尺。我曾经多次去过那家大型商场;而且,事后得知,事发前一天,还有公司同事去那里购物——公司另外一个项目的工地,距离西门商场非常近。西门事件发生后,当地各中资企业和华人团体,都加强了安全预防措施,减少外出,远离人群密集场合,强化工作生活场所的保安、警卫质量,等等。

多色:你是否有遇到危险的时候?

LJG:暂时还没有遇到,因为在海外做施工项目,都会有相应的安全预警措施,也会密切关注大使馆等方面的安全预警通报。

这些年,因为工作关系和各种机缘,去过肯尼亚的许多地方,从高原森林小城贾比尼、赤道地带的尼亚胡鲁鲁镇、内罗毕城郊的瑞如镇,到内罗毕、蒙巴萨、那库鲁、基苏木、加里萨等大都市,从旅游胜地马赛马拉到与英国女王因缘非浅的阿伯戴尔国家公园。无论身处何处,总能被肯尼亚人民的那种真诚、淳朴、善良与快乐所感染。忘不了那些童真无邪的孩子们开朗友善的笑脸,忘不了那些随处可见的黑色面孔上的一双双平静的、自信的眼睛。让你为之动容的,正是那种简单、平凡的幸福感,那些如同朋友般的普通肯尼亚人的质朴。

多色:肯尼亚的生活有哪些和在国内不同的?你用了多长时间才适应了那里的生活?

LJG:现代肯尼亚人生活方式,受当年英国殖民统治影响,沿袭了许多英国的习俗,例如喝茶。相对而言,城市民众受教育程度较高。我接触较多的当地雇员大都友善、淳朴;银行、商场的职员也温和而优雅。不太适应的是他们普遍存在的懒散的工作习惯。当然,现在早已经习惯了。

多色:这8年时间,你改变了那些对肯尼亚的误解?

LJG:与起初印象中的那个整体贫穷落后的国家形象不同,肯尼亚人和我们一样,也生活在物欲横流、贫富差距巨大的现代社会。肮脏破败的贫民区和豪宅别墅林立的富人区,往往只是一路之隔。肯尼亚城市青年对时尚品牌的追求,和中国青年一样迫切。每年iPhone开售之后一周左右,在以印度人为主聚集经商的内罗毕钻石广场数码用品商店就能见到水货上市。另外,肯尼亚专有极为先进和广泛使用的移动支付M-PESA手机转账服务,相对于国内的支付宝出现更早,使用也更普遍。

多色:最喜欢肯尼亚的哪座城市?为什么?

LJG:应该是尼亚胡鲁鲁镇。那里离大城市较远,而且气候适宜,风景也特别好。有段时间,项目施工现场就在著名的汤姆森瀑布风景区内,附近的河流里生活着河马,夜里它们偶尔会上岸,会在施工场地留下巨大的足迹。

热情奔放、色彩浓烈的肯尼亚,让我不断惊奇地发现生活中的诗意时刻:在午后的街道上牵马而行的黑人男子,神情各异的等候公交车的青年,超市里的牛仔和大象雕塑;街道上人们的专注神情与漫不经心的一瞥,他们的忧郁与快乐;我热爱的内罗毕,它的美丽与梦想、它陈旧街角的灰尘与喧闹、它的繁华与神奇。

多色:从什么时候开始用手机拍摄肯尼亚的生活的?

LJG:从2013年开始,有了自己的第一部iPhone,方便随时随地拍摄。不过,因为太方便使用,没有注意保存,更换手机之后,很多的照片也都找不到了。

多色:最初是因为什么原因开始用手机拍照?手机摄影是否改变了你的一些观看世界的方式?

LJG:有意识地使用手机拍照,是在2012年4月注册了图片社交应用Instagram账户之后。当时看着手机里的平庸照片,经过这款应用惊艳的滤镜、特效风格处理,具有了艺术气质,并能简便快捷地分享,使我对手机拍照的兴趣大增。那段时间,经常和朋友比较各自的照片在ins上收获的点赞数量,不过,也并没有几个哈哈。我曾经对超现实主义流派绘画作品有所关注。尤其是乔治·德·基里科(Giorgio de Chirico)通过对日常生活表象独具风格的描绘,营造出的种种神秘的、具有梦幻氛围的画作,令我神往。

多色:你在肯尼亚的朋友同事们知道你用手机拍照吗?他们怎么评价?

LJG:我的很多朋友和同事都知道我用手机拍照,我会经常放一些照片到朋友圈或其他他们能看到的网络空间里。他们都是些很好的人,为我点赞鼓励、不吝给予有明显夸张成分的评价。很感谢他们。

多色:当地的人们是否介意你用手机拍他们?

LJG:对于手机拍照,人们往往不太敏感,虽然我不太善于也疏于与人交流,但我在使用手机拍照的过程中,是比较随意、放松的,没遇到过别人的抵触。而且微笑是最好的语言。

多色:肯尼亚当地人们的日常生活是怎样的?

LJG:我几乎没有特别关注过平时接触的肯尼亚当地人工作之余的居家生活,所以不太了解当地人的家庭日常生活情况。但是,出入公共场合的肯尼亚人和我们完全一样。在餐厅,与家人、朋友聚餐,大快朵颐;在酒吧、咖啡厅,把杯浅饮、低声交谈;在商场,大包小包地购物消费;在公交站,静静地等着巴士到来,然后排队上车。

多色:当地的人们怎么看待对于像你这样来他们国家做工程的中国人?

LJG:当地民众和项目雇员,对我们的工程师一般都比较尊重;遭遇到施工征地、工资待遇等具体问题时,会积极采取正当的流程,直到取得令他们满意的解决办法。所以都是蛮友好的。

多色:谈谈当地的食物,你平时都会吃什么?

LJG:我们一般都在自己的项目餐厅用餐,因为饮食习惯不同,我也很少进食除米饭、薄饼之外的纯粹的当地食物。不过肯尼亚当地的芒果和菠萝作为最常见的水果,又便宜又好吃。今天在餐厅吃的米饭,炒土豆片、炒包菜,每人一份切好的羊肉,还有汤。厨师是一位来自中国北方的师傅,餐厅每天提供的基本都是地道的北方饭菜,手艺不错的。

在肯尼亚,无论置身于闹市街区,还是行走在穷乡僻壤,对人们形成视觉冲击的,就是五彩斑斓、热烈浓重的各种色彩。从房屋建筑、交通车辆,到街头的广告涂鸦、人们的衣着服饰,无不极尽夸张炫目、艳丽迷人。

多色:在肯尼亚有没有令你最难忘的事情?

LJG:2015年3月底,因为工作关系,又一次去了业主肯尼亚北方水务局所在地加里萨,离开后不到一周,4月2日,当地即发生了著名的加里萨大学屠杀案,那是肯尼亚近20年来,死亡最惨重的恐怖袭击事件,难忘的同时又很后怕。

多色:一般要在肯尼亚待多久才能回国?

LJG:前几年是一年休一次假,近几年是9个月左右休一次假。

多色:在肯尼亚的工作还要持续多久呢?

LJG:今年我就可以完成在肯尼亚的工作回国了。但我仍然会想念这个国家,或许我也感染上了“非洲病毒”,哈哈。

照片上的黑人青年叫艾瑞克(ERIC NDONGA WANJIKU),20岁,是2015年应聘到项目的司机。艾瑞克与所有的黑人司机一样,反应灵敏、遇事冲动、争强好胜。在项目上,对中国人友善、诚恳。

这张照片,是我回家休假之前在营地拍的。当时是下午六点,他收拾停当,准备下班回家,我叫住他,为他拍了这张照片。我把手机递给他看,他竖起大拇指说,Nice。

现在,项目已近尾声,大批雇员离职而去。他也已经离开项目,据说,去市内开公交车了。我休假回来,没再见到过他。

作者拍摄设备:iPhone 6sPlus、iPhone 7Plus

作者ins:sddzyubo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