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翊竹 王翊竹, 北京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 北京西城区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2019年3月被授予丰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面塑代表性传承人证书。 面塑,俗称捏面人,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品之一。 说起面塑的起源,其实很平常。我国古代很多地方都流传着逢年过节庆喜时用面粉做“饽饽”、“枣花”、“面鱼”、“面羊”的风俗 , 后来便出现了专门捏面人的师傅。明清时期,捏面人发展成为具有很强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的艺术面塑。 第一代创始人,南派宗师赵阔明是清朝末期生于北京的满族人。自幼父母双亡,少年时流浪至天津,拜了一位韩姓师傅学捏面人。从而开启了他的面塑生涯,1938年,赵阔明到上海后,逐渐成为人们公认的面人第一高手。被称为上海面塑的一代宗师。 第一代创始人:赵阔明 其面塑技艺后通过郎绍安、张宝琳两代面塑大师传承至现第四代传承人:王翊竹。 第四代传人:王翊竹 王翊竹的作品生动、自然,一快小面团在他的手中几经捏、揉、搓,再用小刀点睛,顷刻间,就把千姿百态的人物形象完成了,活灵活现,令人赞叹不已。他的《太白醉酒》生动传神又不失精细素雅,把李白醉酒命宦官高力士为他脱靴的场景刻画得入木三分。 《太白醉酒》 他的核桃面人,更是一绝。将面人塑在半个掏空的核桃皮里,如此狭小的空间,却能把人物的神情与动态拿到位,其技艺可见一斑。 《核桃面人》 另外,他塑造的观音、八仙、钟馗、福禄寿禧财、大肚弥勒佛、孔子、老子等造型逼真、色彩鲜润,并可长久保存,早已成为民间艺术瑰宝中的高雅艺术。 师从我国著名的面塑艺术家张宝琳先生并深得张老真传。他的作品生动、自然,一快小面团在他的手中几经捏、揉、搓,再用小刀点睛,顷刻间,就把千姿百态的人物形象完成了,活灵活现,令人赞叹不已。他的《太白醉酒》生动传神又不失精细素雅,把李白醉酒命宦官高力士为他脱靴的场景刻画得入木三分。他的核桃面人,更是一绝。将面人塑在半个掏空的核桃皮里,如此狭小的空间,却能把人物的神情与动态拿到位,其技艺可见一斑。另外,他塑造的观音、八仙、钟馗、福禄寿禧财、大肚弥勒佛、孔子、老子等也得到了极大的好评。 自己创作了一些面塑作品如:九老图、杨贵妃、千手千眼观世音、小八路、鸡毛信、蹴鞠和抖空竹、乒乓球比赛(张怡宁对福原爱)、太白醉酒。 十几年来多次参加国内各种活动。2003年在北京北海公园春节庙会上得到北京电视台的采访,并在“特别关注”栏目中播放。以此弘扬中华民族民间艺术,号召更多年轻人从事民间艺术工作。 获奖情况: 面塑作品《九老图》荣获“第二届北京工艺美术创新设计大赛”三等奖。 面塑作品《法显西行》在北京民间文艺家协会举办的“天工传桑莲——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一带一路’主题民间工艺美术展”中,荣获铜奖。 活动介绍: 2004年参加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在民族宫举办的“中国民间艺术展览”并有作品展出。 2008年参加北京民间文艺家协会在中华世纪坛举办的“迎奥运北京民间艺术展精品展”。王翊竹面塑作品《乒乓球比赛》(张怡宁对福原爱)参加展览 局部 局部 2009年6月参加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北京民间艺术展” 王翊竹面塑作品《太白醉酒》参加展览。 2009年春节前北京电视台生活栏目到家采访制作节目和展示其作品 2013年开始在北京市多所小学从事非遗进校园面塑课的教学工作。为面塑技艺的传承与发展做着不懈的努力 2014年开始至今在东铁匠营街道社区给小朋友们上面塑课,讲解面塑历史,传承面塑技艺。 2015年抗日英雄人物面塑作品巡展在北京第二实验小学举办,王翊竹面塑作品《英雄小八路》《鸡毛信》参加展览。 2016年参加台湾高雄灯会暨北京特色周活动。现场表演、展卖。 2017年参加由东铁匠营街道组织的赴台湾高雄和社区百姓共度元宵佳节联欢晚会。 2018年北京民间文艺家协会在中华世纪坛举办的“梨园艺韵北京民间工艺美术展”上,王翊竹面塑作品《宇宙锋》参加展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