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故宫匾额上的“门”字的写法明明是错的,几百年来为何没人改?

 闽都小华 2019-10-04

这个问题我知道,前年我去故宫游览的时候。就这个问题曾请教过北京故宫“掌门人”单院长单霁翔先生,他的解释使我茅塞顿开。

故宫牌匾上的“门”字是这样的(如下图)





还别说,按照我们规范写法应该是这样的——门。显然牌匾上的“门”少了末笔“勾”了。明知古人写错了,为何到现在还不改过来呢?

随后单院长给我说,宋朝之前“门”字末笔都有“勾”,比如大唐西安芙蓉园的正门(西门)门匾就带“勾”脚(如下图)






还有山东曲阜的门匾“圣人之门”(如下图)




单院长说:大约到了宋代,书法家才在书写牌匾时把门的末笔写成直的了,这个不成文的规定一直流传到了清代。

单院长还道出了出处:明朝的著名书画家马愈在其《马氏日抄》一书中写道:

宋都临安玉牒殿灾,延及殿门,宰臣以门字有脚钩带火笔,故招火灾。遂撤额投火中乃熄。后书门额者,多不钩脚。

这段话的意思是:宋朝临安玉牒殿曾发生火灾,事后宰相认为是门匾上的“门”字带了一勾,这是“火笔”之意,所以才招来火灾,所以后世写牌匾上的“门”字时,都不再加上勾,形成一种习惯。



讲到这里,单院长风趣地说,为门字朱元璋还杀过人。这是一个传说,明朝洪武年间,朱元璋在南京定都,开始兴建皇宫,房子盖好了,他召来当时的大书法家詹希源,命他题写各个宫门的匾额。

詹规规矩矩写了“× ×门”,老朱一看大怒,说詹写“门”字代“勾”是存心阻断招贤纳士之门,门代勾是想绊倒人才。说罢斩了詹希源。

单院长最后说,宋朝之后门匾“门”字确是不带勾,明清依前朝的意思,为了防止失火,求一个心安,干脆“门”都不带“勾”了。

也就是说,“门”字不带“勾”是为了防火。当然失火的原因是不加小心造成的,兴许官员为了推卸责任找了一个理由,然后这种约定俗成的东西就流行了下来,也算一种传统文化吧。

有关错别字在古代有许多,但是都有传说,为了保留这些传统,国家把这些字原封不动保留了下来。(如下图)





单院长最后说:古代的东西我们作为传统文化批判的继承下来,大家理解这点就行了。没必要纠正和较真,你说呢?

文/秉烛读春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