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大家都感受到东莞在飞速发展, 科技确实在不断进步, 但在这背后,也伴随着一些传统在逐渐消失… 网上有人提及,那些东莞本土的手艺, 会不会在10年后就消失不见了? 记得小时候, 在东莞很多镇街的市场附近 总会有一档修理手表的小摊, 在玻璃下一个柜子, 看似麻雀虽小,却五脏俱全! 里面的维修工具和零部件多到眼睛都看花~ via.@7-serendipity 然后,每个修手表档的手艺人, 基本上都是一个 上了年纪的大爷或者阿叔~ 如今,他们都已经真的老了, 东莞像这样的修手表档也越来越稀少, 小时候你见过的那位老手艺人, 现在都不知道在哪里了… (网络配图) 如果在东莞提及'打铁'这工作, 想必大部分年轻人都会很陌生~ 毕竟,东莞已经很难见到真正的铁匠铺! 而目前,你可能只有在樟木头才有机会 见到这门手艺的坚持者! via.东莞阳光网 他的名字叫张春祥, 在东莞坚守打铁手艺50多年! 练就了一身炉火纯青的技艺, 也成了打铁这项民俗手艺的坚守者。 然而,'打铁'这手艺实在太辛苦, 需要很强的意志力才能坚持来, 而这样的手艺其实很难寻找到传承人~ 祥叔说,等到他不干的时候, 恐怕樟木头就没有人再会打铁了… 不少东莞人家里都会有梯子, 但今时今日,大部分人用的是铝合金梯子~ 恐怕只有老莞人才记得——竹梯。 在竹梯几乎无人问津的今天, 寮步唯有张师傅却依然在坚守! 竹梯的制作工序繁琐,稍有出错就会作废! 加上放在如今的市场来说,赚钱不多。 但制造竹梯已成为他生活的一部分,他愿意坚持。 只是,未来这门手艺恐怕无人传承, 多少还是有点无奈~ 东莞人都知道端午'睇龙船'好爽, 但你龙船怎么造出来的? 这门手艺你有真正解过吗? 在万江上甲村一居民房里, 一名60多岁的黄旭祺就坚守到今天! via.东莞时间网 事实上,龙舟的木材可以用机器切割, 但是龙舟的龙头,装饰,上色, 却不是用机器可以替代的! 作为一名龙舟老船匠, 坚持做到每一处细节都呈现匠心! 但老船匠始终是老了, 未来东莞的年轻人 是否愿意接替这一传统呢? 10年后,还会有东莞本土的龙舟产出吗? 东莞有个传统叫'开灯酒', 期间要在自家厅堂中挂上一盏 用彩纸扎的大花灯为宝宝祈福, 期盼宝宝健康成长~ 如今东莞挂灯的人少了, 扎花灯的艺人也所剩无几。 而厚街60多岁的李润平是 为数不多的扎花灯艺人之一。 via.厚街发布 旧时扎花灯是一项很吃香的手艺。 随着时代变迁,很多传统都从简了, 虽然他在坚持,但子女也不愿意学, 只好自己能做多久就做多久, 毕竟每年还是有街坊需要的~ 提到造鼓, 石龙的新昌鼓绝对算得上大名鼎鼎! 然而,目前石龙只有一家造鼓, 就是60多岁的叶叔。 图源:陆建华摄影 叶叔做了三十多年的鼓,勉强能养家糊口, 只是现在的年轻人,已经吃不了手工制鼓的这份苦, 没有人愿意跟叶叔学制鼓。 担心的手工制鼓的手艺, 不知道会不会在他的身后就失传了… 理发师什么年代都有, 但是像东莞这种亲切的'剃头佬' 却一天比一天少了~ 当年在一新五块钱推一个平头, 店里都是'熟手'的老师傅,还会帮忙刮黄毛~ 现在这些本地老师傅 很多不是退休就是已经干不动了, 虽然里面没有专业发廊那么多器材, 但胜在便宜快捷又亲切啊! 十年后,那一道一边剪毛, 一边用大种东莞话吹水的风景线, 还能不能重温呢? 不知道各位东莞人有无发觉, 你在网上或者商场买到棉被, 很多情况下,你会发现, 始终是老爸老妈出去打出来的棉被最暖~ 毕竟那时候爸妈都落'重本'嘛哈哈! 而且师傅纯手工打造, 能够照顾到棉花每一处细节, 相对于机器打,还是有区别的~ 只是现在东莞找一位打棉花的师傅太难了, 当机器代替人力,很多东西都不见了~ 在90年代的东莞,街边上有着 很多修补衣物鞋子的地摊, 那时候读小学,很多学生的衣服破了, 都会被爸妈带到地摊临时修补一下, 方便又快捷~ 另外一种就是补鞋了, 记得小时候新买的鞋怕开胶, 也希望能穿的久些~ 不过现在鞋款太多了,什么价位都有, 这两类补鞋店也逐渐退出市场, 现在你横穿大街小巷,还能找到吗? 在东莞,如果你想找人擦鞋, 那基本上要到汽车站才可能找到。 那些擦鞋的工作者大多是大妈, 搬着个小凳子,几个同行坐一排, 几块钱擦一次皮鞋。 未来如果没人愿意做了, 那么你想要在外面擦亮你的皮鞋, 可能只能自己带工具了… 东莞人的生活越来越好了, 但传统手艺越来越少了, 十年后,这些手艺有些还会见到, 有些可能再也难看到了吧… 最后,还是希望美好的传统能保留, 让东莞人和后代都能够感受和 了解到优秀的本土文化! 让它在时间洪流中,愈发闪亮! 资料来源:东莞阳光网、东莞时间网、南溪在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