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颖先的《说笺·典藏本》,就是从上海图书馆丰富的古籍文献中甄选出271例具有代表性的精品翰扎并参考大量文献及学界大咖如上海图书馆:陈先行、张伟、仲威、郭立暄;上海博物館:陶喻之、凌利中、黄朋;台北故宮博物院:王耀庭、賴毓芝、何炎泉;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所:杨成凯;中国嘉德公司:尹光华;哈佛燕京图书馆:沈津;波士顿大学:白谦慎;南京图书馆:徐忆农;复旦大学:陈麦青;上海古籍出版社:水赉佑;上海书画出版社:茅子良;台湾清华大学马孟晶;中国美术学院董捷;日本国文学研究资料馆陈捷,共同惠论下著成此书。271例手札所涉明清与民国文人艺术家百位之巨、文献征引范畴,几乎涵盖了海内外所有关于笺谱、笺纸等出版物,其学术价值与艺术价值不言而喻,这也是再版这本书的意义之所在。“浣花牋纸桃花色,好好题诗咏玉钩”,这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吟咏彩笺的名句。然而,引动诗人吟兴的浣花笺纸究竟是何等面目,今天已经无从获知,只能由想象中约略得其仿佛了。
传说在唐代元和年间,寓居成都浣花溪的女诗人薛涛,创制出了一种形制狭小、深红一色的笺纸,供题诗酬和之用。唐李匡乂《资暇集》云:“松花笺其来旧矣。元和初,薛陶尚斯色,而好制小诗,惜其幅大,不欲长,乃命匠人狭小之。蜀中才子既以为便,后减诸笺亦如是,特名曰'薛陶笺’。今蜀纸有小样者皆是也,非独松花一色。”《太平寰宇记》也说:“薛涛十色笺,短而狭,才容八行。”可能在种种名色中,艳如桃花的红色小笺最是得人心赏,所以女诗人自己的《十离诗》“红笺纸上撒花琼”,上引义山诗“浣花牋纸桃花色”,都对其情有独锺,元人《牋纸谱》特称之为深红小彩笺。另据《牋纸谱》所记,此种红色笺直到宋代依然深得名士们的喜爱:“盖以胭脂染色,最为靡丽,范公成大亦爱之。然更梅溽则色败萎黄,尤难致远,公以为恨,一时把玩,固不为久计也。”薛涛笺原物虽然湮没无存,不过后人多喜以 “薛涛笺”专称题诗写信的小张笺纸,如元代王逢《宫中行乐词》“宴分王母乐,诏授薛涛笺”,明代胡定《薛涛井》“日暮骚人无限意,彩毫禁洒薛涛笺”,清代郑日奎《登锦城南楼》:“载酒难寻杨子宅,题诗空忆薛涛笺”;又如清人所制画笺每每题名“薛涛笺”,都可见其余韵的深长不绝。
纸张染色的工艺一直在不断的探索中拓展,从而使彩笺的面目也日益由朴拙转为华美精雅。如《笺纸谱》所记录的宋代谢家染色笺:“谢公有十色笺,深红、粉红、杏红、明黄、深青、浅青、深绿、铜绿、浅云,即十色也。杨文公亿〈谈苑〉载韩浦寄弟诗云'十样蛮笺出益州,寄来新自浣花头’,谢公笺出于此乎”, 就是突出的一例。邓之诚先生《骨董琐记》中“纸”、“造纸说”、“澄心堂纸”、“唐宋元明笺纸”诸条,列举了历代笺纸逐渐具备的坚厚、光润、滑洁以及可避蠹等等质量,以及在此基础上先后出现的蜡黄藏经笺、白经笺、金花笺、龙凤团花笺、碧云春树笺(以上宋)、黄笺、罗纹笺、绍兴蜡笺、上虞大笺(以上元)等等种类。这些多姿多彩的笺纸,从文人笔札诗翰的实用之物,逐渐升格为赏鉴把玩以至馈赠诗友的文房清玩。唐末五代的韦庄作有《乞彩笺歌》,叙说的正是诗人对彩笺的钟爱;在宋代,不独范成大,梅尧臣、司马光等名士也都对精美的彩笺心赏不置,留下了《咏澄心堂纸》、《送冷金笺与兴宗》等等诗篇。这些记载说明,正是诗人墨客的眷顾,对彩笺制作工艺的兴起和提高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除了日趋丰富多变的色彩之外,笺纸上又逐步出现了一个更为引人瞩目的特征——花纹和图案,这说明绘图、雕版和印刷工艺开始进入制笺领域,从而使彩笺的制作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五代时创用的砑光法,即用生蜡或硬物将木版上刻制的画面压印到纸上的技术,最早将山水、花鸟、人物、器物等图案搬上了笺纸,即所谓“砑光小本”,因此可以将其视为后代画笺的滥觞。但砑光法所运用的具体材料和操作步骤究竟如何,史籍中的记载过于简略,只能推测一二,且难以通过实物求证。
明代陈继儒的《妮古录》,记载宋颜方叔创制诸色彩笺,有杏红露、桃红、天水碧等名目,“俱砑花竹鳞羽,山林人物,精妙如画,亦有金缕五色描成者,士大夫甚珍之” ,与“砑光小本”相承一脉。
早期花笺的实例,在现存的宋人书翰中还能见到,如上海博物馆藏沈辽《动止帖》所用波浪纹砑光笺,就是一件精妙之作,然传世作品的总量,为数有限。
现存的明人诗翰尺牍,数量仍然不多,合上海图书馆和上海博物馆两家的专藏而计之,也不过寥寥千余通。根据这些实物判断,明代彩笺仍以单色的素笺居多,间有带人物、花鸟、山水等简单图案的花笺,但为数甚少。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图案的线条往往带有光泽,其源自五代砑光笺自无可疑,但是它们的制作方法是否与旧籍记载的砑光完全相同,目前尚无法确认。
明代万历年间,版画和木版水印技艺的空前发展,对彩笺的制作产生了无与伦比的影响,从而将笺纸真正提升为一种艺术品。笺谱的问世,则标志着画笺时代的到来。笺谱的代表之作,当推天启六年(1626)吴发祥所刊《萝轩变古笺谱》和崇祯十七年(1644)胡正言所刊《十竹斋笺谱》。
《萝轩变古笺谱》全帙两册,刻于金陵。上册分画诗、筠蓝、飞白、博物、折赠、琱玉、斗草、杂稿八门,下册为选石、遗赠、仙灵、代步、搜奇、龙种、择栖、杂稿八类,共一百七十八图。颜继祖《笺谱小引》云:“于焉刻意标新,颛精集雅。删诗而作绘事,点缀生情;触景而摹简端,雕镂极巧。尺幅尽月露风云之态,连篇备禽虫花卉之名。大如楼阁关津,万千难穷其气象;细至盘盂剑佩,毫发倍见其精神。少许丹青,尽是匠心锦绣;若干曲折,却非依样葫芦。眼界顿宽,叹已陈皆为刍狗;图书有据,立不朽而奉蓍龟。固翰苑之奇观,实文房之至宝。”
明刻本《萝轩变古笺谱》原版之拱花“螭虎”上海博物馆藏《十竹斋笺谱》的卷帙较《萝轩变古笺谱》为多,现存初集四卷,除花石清供、博古雅玩之外,更增加有高标、伟度、尚志、隐逸等人文内容。据李克恭《十竹斋笺谱叙》“自十竹斋之笺后先迭出,四方赏鉴,轻舟重马,笥远邮传,不独江南纸贵而已”云云可知,十竹斋出品的笺纸不仅种类繁多,并且广受欢迎,流布于世间。李克恭先在这篇叙文中交代了《十竹斋笺谱》问世的背景:“昭代自嘉隆以前,笺制朴拙。至万历中年,稍尚鲜华,然未盛也。至中晚而称盛矣,历天崇而愈盛矣。”接着着重阐述了对笺纸印制的观点:“十竹诸笺,汇古今之名迹,集艺苑之大成,化旧翻新,穷工极变,而犹有说也。盖拱花、餖板之兴,五色缤纷,非不烂然夺目,然一味浓装,求其为浓中之淡、淡中之浓,绝不可得。何也,餖板有三难:画须大雅,又入时眸,为此中第一义。其次则镌忌剽轻,尤嫌痴钝,易失本稿之神。又次则印拘成法,不悟心裁,恐损天然之韵。去其三疵,备乎众美,而后大巧出焉。”“是谱也,创稿必追踪虎头、龙眠,与夫仿佛松雪、云林之支节者,而始倩从事。至于镌手,亦必刀头具眼,指节通灵。一丝半发,全依削鐻之神;得手应心,曲尽斫轮之妙。乃俾从事。至于印手,更有难言。夫杉弋椶肤,考工之所不载;胶清彩液,巧绘之所难施。而若工也,乃能重轻匠意,开生面于涛笺;变化疑神,夺仙标于宰笔。玩兹幻相,允足乱真。幷前二美,合成三绝。”
归纳以上征引的颜继祖、李克恭两文的论述,我们认为,《萝轩变古笺谱》和《十竹斋笺谱》最重要的意义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确立了画笺的趣味标准——尚雅而又入时,这主要体现在画稿的构思设计上;二是奠定了画笺的工艺基础——雕版套色印刷,尤其是餖版和拱版技术。集中体现了这两方面成就的《萝轩变古笺谱》和《十竹斋笺谱》,毫无疑问可以说是明代艺术家为后人示范的样板。谢稚柳先生誉笺谱为“结合绘、刻、印的综合艺术品”(《萝轩变古笺谱跋》),恰当地评价了笺谱的历史地位。笺谱之所以能获得如此之高的艺术成就,笺纸制作多年的经验积累自是一个因素,但恐怕更主要的还是得力于晚明版画的蓬勃发展。正是由于版画绘、刻、印三位一体的综合技艺在制笺领域施展身手,造就了画笺制作水平的飞跃。因此,与其把笺谱看作实用笺纸的集锦,不如将之视为画谱的一个分支,或许更接近事实。画笺艺术的基础,奠基于晚明,但真正的发扬光大,还是在清代,虽然清代画笺在雕版套印的工艺水平上从未超越过《萝轩变古笺谱》和《十竹斋笺谱》树立的典范。
明末清初,由笺谱确立的设计理念和印刷工艺开始在实用笺纸的制作中得到应用,诗帖信柬的形制也基本定型,彩笺的风貌开始了巨大的蜕变。开一代风气者,不能不首推芥子园主人李渔。正是由于他的大力提倡和身体力行,芥子园制笺独领一代风骚,不但造就了康熙时风行海内的盛况,并且引出了无数的仿效和追随者。
乾嘉以还,花笺和画笺的制作盛极一时,笺铺和文人竞相刻印,不过十竹斋、芥子园似已悄悄退出竞秀的舞台,取而代之的是虚白斋、挥云阁、青莲室、贻经堂、宜书宜画室、四美斋、歌薰阁等全力经营笺纸业的著名笺铺。以这一时期的留下的大量实物来看,这些笺铺制作的笺纸,品类众多,质地精美,趣味高雅,流布也最广。当时名家,上至公卿贵胄,下逮文苑艺林,几无人不用以挥洒诗翰笔札。这种百花齐放的局面,一直持续到道咸时期。
这一时代,彩笺的染色、绘图、雕版和印刷等多道工艺,都达到了成熟的境地。美术设计既继承了明末清初高雅的趣味标准,又突破了笺谱构图的藩篱,色彩富丽而不眩目,构图疏朗以避繁复,期于满足书写之需,烘托书法之美,使绘画、书法两造在笺纸上臻于圆融一体。以底纹和边匡为主的花笺和以图画为主的画笺,都产生了无数动人心目的佳作,形成了制笺史上一个难以逾越的高峰。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用蜡光凸显画面的技法,大致在乾嘉时期于画笺的印制中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地,产生了无数足以傲视前人的作品,可认为是清代在工艺上真正突破前代水平的重要成就。然而令人不解的是,这一独步一时的工艺,却转瞬消逝,只在印刷史上留下了一个短暂而辉煌的片段,一个令人难以索解、难以释怀的美丽谜语。道咸之际,虚白斋、挥雲阁、宜书宜画室、歌薰阁等笺铺盛极而衰,其地位逐步被有容堂、雲蓝室、抱经阁、兿蘭堂、松茂室等后起之秀所超越。从画笺的绘图风格来看,道咸以后的变化也是明显的。由于采用名家画稿成为一时风尚,清初以来一直以白描工笔为主的画面开始让位于没骨写意,这或是因为写意画风已渐成画坛主流的缘故吧。水墨画风格的演变,对画笺产生的影响,要远远超过书籍的插图,这也许是值得版画史着重研究的一个案例。同光以后,北京的懿文斋、荣宝斋,上海的九华堂、戏鸿堂等制作的彩笺也先后占据了市场。这些后起的笺铺虽然力图在绘画题材上有所拓展,印制的水平却未能与旧时比肩。清末,绘画主题的陈陈相因,刻版刷印的粗制滥造,再加以新式印刷术的冲击,雕版制笺日益走向衰微。民国初年,由于北方画坛的领袖人物陈师曾、姚芒父等人参与笺纸的绘制,引致当时诸多名画家纷纷涉足制笺业,带出了一个兴盛一时的新局面。鲁迅先生《北平笺谱序》描述了这一短暂的辉煌:“及中华民国立,义甯陈君师曾入北平,初,为镌铜者作墨合镇纸画稿,俾其雕镂,既成拓墨,雅趣盎然。不久复廓其技于笺纸,才华蓬勃,笔简意饶,且又顾及刻工,省其奏刀之困,而诗笺乃开一新境。至是而画师、梓人神志暗会,同力合作,遂越前修矣。稍后有齐白石、吴待秋、陈半丁、王梦白诸君,皆画笺高手,而刻工亦足以副之。辛未以后,始见数人分画一题,聚以成帙,格新神涣,异乎嘉祥。意者文翰之术将更,则笺素之道随尽。”画家的加盟使木刻套印技术又作了一次淋漓尽致的发挥,画笺重又风行一时。但是,如同一切重塑传统的努力一样,民初画笺的再度兴盛也蕴涵着对时尚的妥协,浓墨重彩的流行画风占据了主导地位,素淡雅洁的品位已不复得见。这一时期的画笺艳丽有余,而雅趣不足,用于书写笔札诗翰,实有喧宾夺主之感,且制作要求颇高,从而进一步拉开了原已存在于画笺与普通实用笺纸之间的距离,使自身蜕变为仅供少数文人把玩的工艺品,最终只是为画笺的歇绝画上了一个华丽的休止符。旁征博引 涵古汲今
/
10万字!专业级详细解说!
/
笺纸文化的前世今生
上海图书馆的馆藏古籍之丰,为国内一流。还记得去年轰动全国的“缥缃流彩:中国古代书籍装潢艺术”吗?那宝库中,古籍善本、历代碑帖,数量之多、质量之精,举世闻名!最为珍稀的宋元刻本,收藏总量就达三四百种,位居全球第二,宋刻如《集韵》《艺文类聚》《杜工部集》等均为海内外传世孤本;列入国家等级藏品的宋拓碑帖就有四十四种,宋拓《九成宫醴泉铭》《许真人井铭》《四欧宝笈》《化度寺邕禅师舍利塔铭》《郁孤台法帖》《绍兴米帖·卷九》等也均属传世孤本……
更不为多数人所知的,是上海图书馆馆藏的各种文人手札,无论从数量上,从形式上,从价值上,都是全国数一数二的!
只是大多数时候,这些文人书札被封藏于书匣之内,不轻易示人。
除有限的公开展览或少量零星复制之外,上图许多珍稀名品,若非特殊之需并经特别手续,一般人甚至是近水楼台的本馆人员,平时皆难获一睹。
梁颖先生的《说笺》一书中的笺纸,就是从上海图书馆丰富的古籍文献中甄选出271例具有代表性的精品翰扎并参考大量文献及学界大咖如:上海图书馆:陈先行、张伟、仲威、郭立暄;上海博物館:陶喻之、凌利中、黄朋;台北故宮博物院:王耀庭、賴毓芝、何炎泉;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所:杨成凯;中国嘉德公司:尹光华;哈佛燕京图书馆:沈津;波士顿大学:白谦慎;南京图书馆:徐忆农;复旦大学:陈麦青;上海古籍出版社:水赉佑;上海书画出版社:茅子良;台湾清华大学马孟晶;中国美术学院:董捷;日本国文学研究资料馆陈捷共同惠论下著成此书。(以上学者的工作机构,均为7年前资料)271通手札,涉及明清与民国文人艺术家百位之多;文献征引范畴,几乎涵盖了海内外所有关于笺谱、笺纸类出版的书籍,其学术价值、艺术价值与收藏价值不言而喻,这也是再版这本书的意义之所在。《说笺》
业内有言,欲了解笺纸文化起源、工艺与流变,则必读《说笺》;而欲了解历代文人往来的样貌情态与文心事迹和至真至纯的书法艺术,也必从翰札中得见。作者梁颖先生长期供职于上海图书馆,勤勉恭耕,不轻言著述,而厚积薄发之功,尽显于本书。全书以彩笺为中心,先将之分为色笺、花笺、画笺三类,以对应于单染色的、带花纹图案的和有图画的三种彩笺——这一系统分类,为梁先生独立构建的学术体系,而后以六个章节的篇幅,并以引子与尾声前后呼应,用层层递进之法,依次探究历代笺纸的形制演变,染色、套印、拱花、砑光四项制笺技术,花笺、画笺的特色与类别,附论文人如何及为何制笺,最后以传统笺纸在近现代的变迁与淡出作结。如此精致的结构,辅以详确的注释、优雅的文笔,作为迄今第一部系统介绍研究中国笺纸的全景式专著,自然余韵悠长。尺牍是古代文人性情的抒发与寄托,承载了生活中琐碎却鲜活的细节。在笔画使转纵横之间,个人性情自然流露。捧读来函,见到孰悉的笔迹,彷佛能见到千里外亲人友朋的音容。正所谓,“尺牍书疏,千里面目也。”尺牍乃最贴近生活情趣的文学载体,内容所涉,或索文稿,或录诗作,或告家事,或定情谊,或言时政,文人意趣每在支字片语中。尺牍作为文人间互通情愫的文字,更充分地反映了文人的心境。清 张自牧致郭嵩焘手札清 周寿昌致瞿鸿禨手札《说笺·典藏版》全书收录尺牍翰扎271例,明代20例、清代213例、民国27例。书中涉及的名人众多,如:明代董其昌、蔡羽、戴珊、鲁治、顾璘、徐霖、王韦、葛一龙;清代曹贞吉、高文泋、赵之谦、李渔、钱大昕、法式善、阮元、吴雲、沈曾植、翁方纲、潘志萬、潘祖蔭、姚鼐、马湘兰、袁枚、傅山、张廷济、沈景修、陈鴻壽、伊秉绶、舒位、潘世恩,民国袁克文、刘海粟、邢端等,书中所录皆为难得一见的真迹。将之结集成册,作为笺纸形制与工艺考辩、文人交往考略、书法艺术欣赏和文史研究的一部综合性的人文艺术类丛书,以“典藏版”的崭新面貌12年后再问世,于作者而言再无缺憾、于读者而言欢喜无量。《说笺·典藏版》名人手札作品赏鉴
明 董其昌手札
清 赵之谦名刺函
清 張廷濟手札